末谷先生 | 徐兵

自古圣贤多寂寞(书法)杨茂国

1899年至今,甲骨文发现一百二十年。国人有纪念整年的传统,对于两个甲子这样的时间节点当然非常重视,所以今年有关甲骨文的活动非常多,特别是下半年,各种书法展览和学术交流不断,堪称盛世大观。

我的忘年交杨茂国先生是沪上写甲骨文高手。虽然是高手,但他竟然缺席了所有的甲骨文展事。不才如我也有参与一些活动,而毕生心血浸淫于此的杨先生竟缺席,让我深感遗憾和不安。

杨茂国先生,字末谷,号末谷贞人,1946年生于上海,别署木金堂,师从安阳周凤池先生,专门研究甲骨文金文书法,凡几十年孜孜不倦,擅长以契文笔法创作甲骨文字书法,作品极具残片意蕴,独步甲骨书坛。

上面这段文字录自百度。末谷先生擅长甲骨文书法,且写出残片意蕴,这样的评价对于了解先生的人来说,当无异议。最后一句说的是:如末谷先生这样的甲骨文书法,当下书坛并不多见。对这句话有意见的人可能会多一些,特别是那些习惯以名头大小来衡量作品水准高低的。

我于2015年得识杨茂国先生。在2018年10月1日之前,杨老师和我书信往来,信中交流只有一个主题:甲骨文。2018年10月1日,末谷先生开通微信,我们微信交流依然只有一个主题:甲骨文。区别是使用微信后,杨老师开启了海量图片浏览的时代,将所有能搜索到的甲骨文都细细打量了一遍。我多次劝说,不要把时间浪费在那些毫无意义的图片上。杨老师不听,依然执着地寻找,将所有著名的写甲大家细细过了一遍,再把名不见经传的、只要网上有的甲文书法,也仔细看过,不仅自己看,还发给我要我评论。后来有一次,末谷先生对我说:未见典型甲骨文书法乃平生一大憾事也!我一听便完全理解末谷先生的心情了。

甲骨文书法作品的理想状态,窃以为是以锲刻之意化入笔法正确书写,要在能表现甲骨文字形之美态,并传达出清雅的文人气息。但是,我也不排斥以其他笔法写甲,只要能写出殷商气、文气、高古气即可——这是我与末谷先生的分歧之处——他只认锲刻之意为写甲唯一法门。

学有中西唯求其正, 人无今古多观于行

(书法)杨茂国

末谷先生毕生研习写甲,也有文人基因,非常接近我认为的理想状态。从平时的联络中,我知道写甲是他的最大爱好。他时时摩挲甲骨拓片资料,几本重要的书籍早已翻烂,琢磨文字字形、弧线及大小字穿插、甲金文通假、章法安排……都是末谷先生的日常功课。这有点像早年的董作宾先生,摹写了几万片甲,自然而然就成了写甲高手。目前识定的甲骨文字才1500弱,要在这个小型字库中创作,束缚是难免的,末谷先生因此也学习并精通金文。准确地说,末谷先生是毕生研习甲金文不辍,如今才能得心应手地驰骋在甲骨文书法创作领域。

以笔者之寡闻,当前直接参与甲骨文书法活动的人群大致是两类:学者和书家。学者的书法功力略逊,但是会说会写,在甲骨文书坛占据较大话语权;书家有书法功力,但一般非全心致力于甲骨文书法。单纯的甲骨文书家极少,锲刻笔法书写甲骨文也不多,多为伪锲刻笔法,因为功力未到,线条绵软。另外,甲骨文入印的状态略好于书法,因为两者都是用刀刻出,先天有相通之处。整体而言,无论是甲骨文书法还是甲骨文印章都依然处于探索期,并未形成较高层面上的百花齐放格局,亦未见超越早年那批甲骨文精英的书家学者,没有甲骨文书家和甲骨文印人的群体出现,有的只是少数人的单打独斗。即便是甲骨文团队中,真正的以甲骨文为创作主体的书家、印人也是少数。当今信息社会有资料丰富及获得便利这两个超越前人的优势,而书家学者并没有因此而取得更大的进步,殊为遗憾。

虽然末谷先生写甲没有达到我以为的最高理想境界,但我还是认为,他堪称写甲江湖的高人。他对写甲的忘我热情,是最稀见的。我们的甲骨文盛会最需要的就是像末谷先生这样不懈追求的写甲者。他可算是写甲界的劳模,存着的作品也是海量的。无独有偶,浙江也有一位研习甲骨文的民间高手,同样的不太知名,也如末谷先生一般毕生浸淫此道,我看到过他整理的文档,但估计赶不上今年这个好时间出版了。他们都是弘扬传统文化道路上最希望见到的同路人。希望我们的艺术社团能够对这样的布衣高手多一些赞赏,让艺术回归本原;而独学寡悟,末谷先生等亦何妨加入社团,传统文化自信在于此,双赢也在于此。

末谷先生也有知音者。有一位茶老板喜欢先生的甲骨书法,订购了不少。近来他还有个人展览,在名不见经传之地展示,其地为引车卖浆者聚集之处,然而是末谷先生自己的一方天地。这也是一位有目者因为喜欢末谷先生的书法作品才辟地专展。末谷先生的甲文展虽然没有走进书斋,但走进了市井,其实是了不起的。甲骨文发现一百二十周年,仅仅靠口说造势还不够,还要有真正好的作品问世,越多越好。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