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六大古窑之丹波窑,积淀八百年制陶历史

日本六大古窑之丹波窑,积淀八百年制陶历史

《文化大观园》栏目组前往

日本六大古窑之丹波窑所在地

兵库县今田村

拜访制陶世家

清水俊彦清水刚父子

古村与古窑

积淀八百年制陶历史

传承与碰撞

看两代制陶匠人如何呈现

古朴沉静之美

《沉稳丹波》

11月初的大阪,几乎日日都是晴天,从大阪驱车前往丹波窑所在的兵库县,需要一个小时车程,当视野中的现代都市,逐渐转变成宁静的古朴乡村时,就是我们的目的地,丹波窑所在地今田村,这里山丘围绕,风景优美。

王鲁湘:真的是青山绿水,然后这个村庄非常的宁静。我们到了一个三岔路口,这是路牌。路牌指向的每一条路都通向一个窑,可见这个地方,是这一个窑址林立,各种作坊都在这个房子里头。我们还看到了,著名的一只陶猫在这个地方挂着一个牌子,欢迎我们。往前130步,也有一座窑在等着我们。

我们此行拜访的丹波窑制陶匠人清水俊彦老先生已经74岁,他从事制陶技艺已经54年,他的儿子清水刚今年44岁,十五年前回到故乡,从此与父亲一起制作陶器。

王鲁湘:这个直径有多少?

清水俊彦:1.03米。

王鲁湘:那也就是说,在一个窑里头是不是就只能烧一件?

清水俊彦:我以前也尝试过烧制这样的陶器,但是成功率很低,就这一件是成功的。

王鲁湘:这么大的,成功率很低是吧?对。这个在窑里头用谷糠烧,烧的时候这个釉,它自然的这个流动流变,那你也控制不了它吧?

清水俊彦:我已经有很多年的经验了,相对来说不是那么难。但是能烧出这个样子,也是很难得的。

清水俊彦:这件作品的釉色,我也很满意。有点这种你看像粉色的这个。

王鲁湘:这个就“出筋”,就是我们中国把这个叫做“出筋”。

清水俊彦:我们就是用了一种把它削出一道一道棱的技法。

王鲁湘:然后让这个釉在窑里头,高温中间,自由地流淌,同时发生窑变,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这样一些花纹,一些这样的肌理。

清水俊彦:根据我的手感,上了釉药后,让它从瓶身上自然地流淌下来。

王鲁湘:也就是说,我们丹波窑,我现在看了您的一些作品以后,我发现有一个特点,就是道法自然,就是人工控制一部分,设计一部分,但是呢,还有相当的一部分,交给火,交给窑,由自然自己最后去完成它。

清水俊彦:是这样的,放进窑里,关上窑门,点起火以后,就看老天爷的了。

俊彦老先生的这几件作品有个特点,它们是用谷糠作燃料来烧制的,最高温度可以达到1200度,接近于烧瓷。这样大型的器皿平常并不多见,只有在日本传统的料理店中才会用到。上面的太阳纹饰是俊彦老先生最喜欢的标识,这也是他个人作品的一个特征。在清水家,俊彦老先生和儿子清水刚两人的作品通常并不放在一起,这天恰巧清水刚也有几件作品放在这个房间,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大气拙朴与小巧奇思,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对比。

王鲁湘:这是荷花,正好盛开,对,这个如果盛上一碗清水搁到佛的跟前,每天早上,就是对佛的一个清供。这个颜色是自己手绘上去的吗?

清水刚:这个粉色是土壤本身的颜色,加上我后期的喷绘。

王鲁湘:是利用自然中间的土,然后它含的那个各种金属(成分)的不同,然后它产生了这种粉红色?

清水刚:这个颜色是我后来喷上去的。

王鲁湘:这个杯子也很好,这个杯子我的感觉,就好像是用笋壳,然后剥过来以后,产生这种肌理,形成的一个杯子,一种接近大自然的感觉。

清水刚:这个创意是源于室町时代末期的猫抓痕,那个时代流行这种纹路,就是模仿猫爪子的抓痕,所以我就尝试用现代的手法把它表现出来。

在清水家,室内室外到处都摆放着陶器,让人目不暇接。从外观看来,这座依山而建的日本传统民居,小巧精致,温馨亲切。虽说俊彦老先生是清水家的第四代传人,但有趣的是,他家烧制的陶器却是以老先生的名字来命名的俊彦窑。在会客室里,积着炉灰的火塘与斑驳的大铁壶,仿佛把时光拉回到了旧时代,而墙上的山水画马上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

王鲁湘:这个山水画很像我们中国的水墨山水画,这是哪一位画家画的呢?

清水刚:是李庚老师的。

王鲁湘:那时候李庚还刚刚到(日本)嘛,你看那个时候的李庚先生,还是一个小伙子。这个画有,这个画有价值。

清水俊彦:说得没错,这个画画得非常好,是吧,那我们可要好好保存。

古朴沉静,是丹波窑区别于日本其他五大古窑的特点。丹波窑所在的今田村立杭地区,所以成为古窑所在地,就是因为这里的土壤中含有丰富的铁质,是最佳的制陶材料,用这样的陶土烧制出来的陶器,不仅质地坚硬,还会出现格外醒目的窑变效果,再加上随意流淌的自然釉,这样的丹波窑陶器,静逸中透着原始的野性,有种神秘、幽寂的美感。

王鲁湘:我们丹波窑是我们日本的六大古窑之一,整个这个山沟里头,好像都是在烧窑的。那么,烧窑的同时是不是也种地,也是农夫呢?

清水俊彦:最早是半农半窑,从江户时代到明治时代,都是半农半窑。

王鲁湘:那我们丹波这个地方烧窑,古到什么时候,最早什么时候开始,在这里开始有人烧窑了。

清水俊彦:根据各种发掘出来的古窑来看,最早是在平安时代后期,就是12世纪中后期。

王鲁湘:那也就是说,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一直就在烧着,没有断过。

清水俊彦:您说的没错,日本有六大古窑,八百年来一直没有中断过,我们丹波窑正是其中之一。

延续有八百年的丹波窑,在江户时代经历了它的繁盛时期,也就是中国的明末到清末这两百多年间,此时的丹波窑以杂器烧造闻名,就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翁、罐、钵、酒瓶等等。江户时代后,受日本茶艺的影响,丹波窑开始烧制茶具,但仍然保持着它一直以来朴素沉稳的审美。

王鲁湘:俊彦老先生,您做陶器已经54年了,那时间很长,但是呢,这也已经是战后了,战后日本已经进入了现代社会,那么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陶艺人,如何既把丹波八百多年的陶艺的传统,把它延续下来,同时又做出和这个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新的陶器来呢?

清水俊彦:怎么说呢,我毕竟是从50多年开始制陶的,和儿子这一代人对美的感知也不一样,我比较坚持传统的风格,儿子是比较现代的,我们俩的作品风格是非常不一样的。

王鲁湘:也就是说。您更多的是延续传统,是吧。

清水俊彦:正是因为他的作品风格太现代了,所以我们没有因此吵过架,假如说父子俩风格相近的话,就有可能吵架了,正是因为风格太不一样了,所以我们才能和平共处。

在日本的一些匠人世家,有着这样一个传统,家族的下一代传人要去别的地方学艺,哪怕学得是和家族传承完全不相关的手艺,学成后,才能回来继承家业,这样既保证了家族技艺的传承,又有变化,这或许是日本的匠人世家代代传承的重要原因。清水家也不例外,清水刚在回到本家之前,也是在其他地方学习过六年的烧陶。

在我们旁观者看来,无论是俊彦老先生大气拙朴的作品,还是清水刚有着各种巧思,充满设计感的现代作品,都延续了传统丹波窑沉稳而富于变化的特征,细细品来,都韵味无穷。在今田村,有五十多户人家以制陶为生,每家都有自己的陶窑,在这座古村里,还保留着一座传统登窑。

在这座古老的登窑旁边,是今田村的墓地,长眠着古村的先人,清水家的家族墓地也在这里。这山这水这窑与这片墓地,在空间上似乎在相互呼应,长眠在此的祖先们如此贴近地注视着后代辛勤劳作,生生不息。

从陶窑回来,天色已晚,70多岁的俊彦老先生默默坐回工坊,开始专注地工作。这位仿佛是从动画片里走出来的老爷爷,无论是他的工作状态,还是他朴素的气质,都能让人联想起他的作品,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古朴沉稳”这四个字来。我们也请清水刚坐到工坊一角,展示他的工作常态,当镜头退出工坊,停在门外时,我们无意中补捉到了这个镜头,父子二人各守一隅,专心操作,仿佛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气场,他们象征着传承也包含着碰撞,古老的技艺正因此而得以生息流传,这或许就是丹波窑最大的魅力,拜访清水家是难得的缘分。

编辑:王竹、撕纸小妹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