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流放40年后,米兰·昆德拉重获捷克国籍

被流放40年后,米兰·昆德拉重获捷克国籍

在被褫夺国籍、流落法国40年后,作家米兰·昆德拉重新被捷克政府赋予公民权。但是多年“生活在别处”的他,似乎已经接受了自己作为一个法国作家的身份。

撰文 | 王塞北

据法新社、德国之声等外媒报道,在被流放异国40年之后,这位出生在捷克的著名作家,《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作者,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重新获得来自祖国捷克共和国政府的公民身份。

当地时间12月3日,捷克共和国驻法国大使彼得·德鲁拉克(Petr Drulák)告诉媒体,他于上周四(11月28日)在巴黎昆德拉的公寓里拜访了这位90岁的作家,以递交他的公民证。德鲁拉克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动作,象征着捷克共和国最伟大的捷克作家的回归。”他形容整个过程“非常简单,热情洋溢且充满了人情味”。他补充道:“昆德拉心情很好,只是拿了文件说谢谢。”捷克外交部发言人祖扎娜·施蒂乔娃(Zuzana Stichova)也发布了这一消息,施蒂乔娃称,整个过程“没有仪式,只是大使亲自递送”,并称捷克外交部感谢昆德拉的作品“让捷克享誉全球”。

01

离开,我随身携带着布拉格

米兰·昆德拉曾六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但至今并未获奖。他最著名的作品包括小说《玩笑》、《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笑忘书》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描摹了1968年苏联武装干预捷克斯洛伐克改革背景下的故事,昆德拉本人也参与了当时名为“布拉格之春”的改革运动。因为昆德拉作品中对苏联体制的讽刺, 1975年,昆德拉夫妇被迫移居法国,他的已出版书目被捷克政府勒令下架,并被禁止在捷克发表新作品。1981年,昆德拉和妻子薇拉获得法国公民权,两人长久定居巴黎。1986年,他第一次用法国作家称呼自己,出版了用法语写作的评论集《小说的艺术》,法语自此代替捷克语成为了他创作的第一语言。

1973年米兰·昆德拉与妻子薇拉在布拉格。

在捷克,米兰·昆德拉的作品直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才被解禁。写于1988年的《不朽》是他最后用捷克语写的小说。此后,他又用法语写了四本小说,最近一部作品是2014年的《庆祝无意义》。对于捷克的感情,在一次接受德国《时代》周报的采访中他表示,"没有回去的梦想","我随身携带了布拉格——她的味道、格调、语言、风景、文化"。捷克人则不得不长期等待他的回归,以及他的作品的回归。事实上,1990年代起,昆德拉的后期小说才有捷克文版,最著名的作品《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甚至迟至2006年。

1970年代,米兰·昆德拉首次被介绍入中国。据翻译家赵武平称:“1973年,上海人民出版社以‘内部参考’名义出版的《布拉格之春: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纪实》一书中,关于捷克作家协会的部分对昆德拉介绍甚详,‘布拉格之春’这一概念的提出就和他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应该是中国人第一次接触昆德拉。”他的作品在中国获得译介是在1980年代。1987年,由景凯旋翻译的《为了告别的聚会》和韩少功翻译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由作家出版社以“内部参考”的名义出版。“昆德拉热”在中国兴起是1990年初,他的作品中对英雄概念的消解、反讽和对虚妄意义追求的解构如同思想之镜,投射了当时的社会风尚。昆德拉的标签式名言“人类一思索,上帝就发笑”风行一时。

02

已接受生活在别处

恢复昆德拉公民身份的想法已经被捷克共和国政府提出多年。2018年11月,捷克总理安德烈·巴比什出席在巴黎举行的一战一百周年纪年时,曾与昆德拉夫妇在他们最喜欢的巴黎餐厅进行了长达三小时的会晤,据说相谈甚欢。随后,巴比什就向媒体表示政府有意恢复昆德拉和妻子薇拉的国籍。“这对我来说是一种荣幸,” 巴比什称赞昆德拉为捷克、法国和世界文学的传奇人物,“他真的应该再次取得他的捷克国籍”。他说已邀请昆德拉访问捷克共和国,但作家的反应则是不置可否。

在1984年接受《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采访时,昆德拉说,“家”的概念对他来说“非常模棱两可”。“我曾想过,家的概念是否最终只是幻觉、神话。我们是否是那神话下的受害者。”(I wonder if our notion of home isn’t, in the end, an illusion, a myth. I wonder if we are not victims of that myth. )昆德拉表示他被迫流亡法国时,必须选择“在法国当个移民者,或只是一位写作的普通人”。“我是否认为我在法国的生活是替代生活,而不是现实生活?”我会问自己:“您的现实生活在捷克斯洛伐克,在您的同乡中……还是我接受在法国生活的事实,作为我的真实生活,并尝试过充实的生活?最后我选择了法国的生活。”

米兰·昆德拉在其《小说的艺术》中说,“1985年7月,我毅然决定:决不再接受任何采访。”

昆德拉深居简出,很少接受记者采访,这是他最近被记者拍到的镜头。

2008年,昆德拉获得捷克国家文学奖,但他并没有回去领奖。2009年,在昆德拉80岁的时候,他被出生地布尔诺市(Brno)授予荣誉公民身份,但是作家仍然留在法国,并未前往出席仪式。昆德拉后期用法语写作的作品从未在捷克和斯洛伐克翻译出版。原本有斯洛伐克出版社愿意出版,昆德拉同意后又反悔,原因是昆德拉认为如果这些书先以斯洛伐克文出版,而非捷克文,那么他那些在捷克东部摩拉维亚(Moravia)的朋友们想必是不会原谅他的。

同年,昆德拉还拒绝参加在布尔诺举行的关于他作品的研讨会,他给组织者写了一封信,开玩笑地将这次活动描述为“恋尸癖聚会”(necrophile party)。在信中,昆德拉将自己界定为法国作家,并坚持认为他的书应被视为法国文学,包括在书店的书架分类上。之前,人们常常对这位作家和作品的国别界定感到困惑,有人仍旧称他为捷克作家,审慎的研究者称他为捷克裔法国作家,他的作品也常常被书店归类到捷克文学或者东欧文学。

作者 | 王塞北

内容编辑 | 李永博

值班编辑 | 郑汀兰

校对 | 翟永军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