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一见的影像述说上海辉煌70年,反映诸多上海“第一次”

难得一见的影像述说上海辉煌70年,反映诸多上海“第一次”

“辉煌70年——上海摄影图片展”国庆前夕在上海外滩原汇丰银行大厦举办(展期持续至1月15日)。展览展出的290余张影像图片是从15万张影像中精选而出,真实记录了上海自1949年以来的每一个重要历史瞬间,也反映了诸多上海“第一次”。围绕展览展开的“历史图片与城市记忆座谈会”今天下午举行。来自文史界、出版界、摄影界等专家30余人出席了会议。

1949年10月2日,上海市府大厦升国旗仪式 上海市档案馆供稿

首辆桑塔纳 上海市档案局供稿

展览展出了诸多难得一见的上海“第一次”:1949年10月2日,上海市府大厦举行升国旗仪式;1951年,“远东第一跑马场”改建“人民公园”工地的照片;1960年6月,上海中国画院成立大会现场;1962年上海研制成功的我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1976年6月29日,黄浦江上第一桥——黄浦江铁路公路大桥(后易名“松浦大桥”)正式建成通车。1996年10月,坐落在上海市人民广场南端的上海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公众开放……

1951年 上海跑马厅改建人民公园 上海市档案馆供稿

展览以1949年为序曲,一直延续至2010年代,每10年为一个篇章,总计7个篇章。选取的290余张新闻图片,有沉淀了历史的黑白照,也有新数码技术呈像的彩色片,新老交织,色彩辉映,前后对比,使观众看到时代的进步和脉动,也使人们感受到摄影艺术的更新。

策展人祝君波表示,展览中对于历史图片的遴选,遵循的思路是全部采用新闻图片。新闻图片中有人物、有纪事,可以具体至年、月、日,相较其他类型的图片更加真实。通过展览和座谈会的形式,促进历史图片的收藏、保护、数码化以及应用。

1960年6月20日,上海中国画院成立大会 文汇报供稿 钟志仁摄

与会嘉宾在参观完图片展后,围绕历史图片与城市记忆展开讨论。研讨会话题涉及历史图片与城市记忆的关系;历史图片的现实作用;历史图片保护的现状、成果和问题;进一步保护和利用历史图片的建议等。

1962年上海研制成功的我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 上海市档案局供稿

1976年6月29日,黄浦江铁路公路大桥(后易名“松浦大桥”)正式建成通车。该大桥为黄浦江上第一桥,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铁路、公路双层大桥。

上海市档案局副局长、上海市档案馆副馆长邢建榕说,他看到那张拍摄于1981年3月20日,上海图书馆门口等候开馆的长队不见尽头的照片图片特别有感触,因为他对那个场景记忆很深,这张照片反映的是时代记忆。“图片胜过千言万语,不能仅仅将图片作为文字的补充,我们现在对图片的研究很欠缺,要加强对图片的研究。”

[' 1977年恢复高考,12月11日广大考生精神抖擞、满怀信心地迈步进入考场。 解放日报供稿 夏永烈摄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沈飞德说,“历史照片是保存城市记忆的重要载体,这290张照片中的大多数对于普通观众而言都是新鲜的,鲜少有机会能见到的。”“历史图片反映时代特征和风貌,我们要真实、客观、全面展示城市记忆,有机会还应该挖掘照片背后的历史故事和细节。”

上海市期刊协会会长王兴康认为,新闻性历史图片往往还带有很强的震撼力。他见过一张李鸿章的照片,彻底改变了他脑海中对于李鸿章的认知。同时还对一张影像记忆尤深,那就是邓小平第一次复出后在联合国讲台上的形象,矮矮的个子胜过千军万马。

1988年2月15日,春节第二天的早上,位于河南中路的市公安局出国护照办证处门口排起了千余人的长龙,道路为之堵塞。解放日报供稿

原上海画报总编辑孙月海认为评价一张照片的价值,首先要真实,其实是“活”,就是要拍的生动,最后才是“美”。原文汇报摄影部主任徐裕根认为评价照片价值的标准有两点:别人拍不到的照片,以后不可能再拍到的照片。他表示,“上海摄影图片展”涵盖了改革开放40年来的很多好照片,重要的历史瞬间都有涉及,没有遗漏。

摄影家张峻松是此次展览历史照片的收集者,是他最初从15万张照片中初筛了900张照片,后来又被缩减至200余张,他说每一张图片都是一个故事,他在遴选过程中舍弃的照片太多了。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