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优秀又好命的女人,是压在全体女性身上的大山

成为优秀又好命的女人,是压在全体女性身上的大山

“剩女”这个词已经过时,但整个社会对“不结婚”的苛责丝毫没有减弱,尤其是当这件事发生在一个 35+的女性身上时。如果再往下发展,女性年龄到了 40+、50+,反倒没有人直截了当地对“结婚了没”这个问题表示关心。

用台湾女作家江鹅的话来说就是“只要你够老,身边就不会再有人问你结婚没”。根据江鹅同名原著改编的台剧《俗女养成记》收视口碑双丰收,首播收视超过《我们与恶的距离》,大结局破了华视 13 年来自制剧收视纪录。

电视剧大火后,江鹅被记者粉丝追着问“真的没有结婚吗”“真的有过一个差点就结婚的男朋友吗”“不考虑结婚吗”,她都会用上面那句话来回应(“只要你够老,身边就不会再有人问你结婚没”)。

面对关于结婚生子的问题,江鹅还有一个办法来应对那些别扭与尴尬——让别人觉得自己结过婚:

前不久好不容易约了一次 SPA,相熟的美容师已经离职,初次见面的新人一见我就赞瘦,谁知道浴袍脱下来,她立刻改口:“哦有肚子,生过小孩了啊?”所以我生过。一男一女,十六岁跟十五岁。孩子的爸爸呢?生完妹妹就离了,我不想谈他,人家已经再婚了。(一男一女其实是江鹅养的两只猫)

这个婚一定要结过,后来离掉没有关系,结过婚证明我结得掉就能挡掉后续八十个质疑。至于另结新欢的前夫,反而人人觉得寻常,不会追究,妻子本身条件不好,条件太好,都可以是丈夫必须求去的理由。

幸福分结婚前、结婚后?

江鹅今年 44 岁,《俗女养成记》女主角陈嘉玲 39 岁。与江鹅一样,陈嘉玲没结婚,需要不断地回答与结婚相关的问题。

“我是陈嘉玲,一个住在台北但永远不是台北人的台南女儿,今年 39 岁,这辈子最擅长的就是在照相的时候闭眼”。陈嘉玲周围的人丝毫不关心她自我介绍里的“台北”“台南”“睁眼闭眼”,只在意她“39 岁没房没车没老公没小孩”。

电视剧开篇,陈嘉玲就经历了一次“公开处刑”:参加前男友的婚礼,她本想悄无声息地躲过上台抢捧花的环节,却被大学同学推上台。对于那些更年轻的女生来说,这个环节让人兴奋、让人对未来充满期待。而在已经被婚恋市场抛弃的陈嘉玲这里,抢捧花只是给别人带来快乐的行为。

陈嘉玲配合大家的期待,卷起袖子,表现出“我很需要的样子”,和别的未婚女生一起为捧花拼杀。与电视剧不同,作者江鹅在书中,为那些被迫去抢捧花的女生出了口恶气:

结婚被视为正常,不结婚的人于是必须解释自己的不正常,接受亲友的关怀怜悯和鼓励,被迫接受尽快归化正常的祝福。婚礼经常有个通俗桥段,把在场的单身女性拱上台抽捧花,看着有些被硬推上台的单身女人,硬在大喜之日不得不卖新人面子,隐忍尴尬之余还要欢笑作态配合演出,我觉得挺折损新人福分的。好像火锅店里吃牛肉的人,硬是把那些吃猪肉的人叫出来抽签,抽中的人就恭喜他,下一餐能够吃到牛肉,人要吃猪吃牛吃恐龙都有自己的缘由,与其质疑别人吃什么,还不如多看看自己吃下去的东西消化得如何。

夹在中间的六年级生

在需要陈嘉玲和江鹅独自处理的事情之中,婚姻可能是最容易惹人烦的一个,但绝不是最难应付的一个。毕竟,对她们来说,不结婚是主动选择的结果,而且她们并没有把婚姻看做什么人生大事。如何在职场生存下去才是最令她们紧张、最让她们无可奈何的事情。

名片上的陈嘉玲是董事长特级助理,实际上社畜陈嘉玲不仅得做秘书的工作还得当董事长的生活保姆。老板娘一个电话,她就得给老板端上药、水果、补品,还要拍照发给老板娘,等老板娘确认。

一边按照老板娘的远程指挥做事,一边听老板在电话里和小三谈情说爱,还要被自己带出来的新人捅一刀。大学同学用一句总结了陈嘉玲的工作“当秘书是能升官,还是她还能干几年”。

陈嘉玲在脑袋里演练过无数次,自己化身大姐大,飒气十足,把辞职信甩到老板桌上,转身离开这个社畜收容所。在电视剧中段,陈嘉玲确实辞职了,但场面并没有漫画感。

人才市场并不欢迎此时的陈嘉玲,五年的工作经验被三十九岁的年龄打败。一位面试官对陈嘉玲说:

“其实我们也是很尴尬,说你年轻又不够年轻,说资深也还不够资深,虽然你的外文能力够强,但是我们又不是翻译公司,还是你愿意跟那些年轻人一样,一个月三万五,假装你今年是二十五岁。”

戏外,江鹅 39 岁辞掉了让别人羡慕的好工作,开始写书、搞商务翻译、养猫、做肥皂,干一切不太赚钱甚至是赔钱但真心想做的事情。辞职前,她还有些犹豫,不知道这个选择是正确还是错误,但真正实现后,她感到“什么都对了”。

主角陈嘉玲、作者江鹅、导演严艺文、陈嘉玲的饰演者谢盈萱、与导演一起改编原著的两位编剧,六位女性都是 70 后,在台湾她们是六年级生。他们这代人一出生就赶上台湾经济飞速发展,虽然在成年后经历了金融危机,但成长过程中没有经历过上一代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报纸、电视台数量激增,六年级生从小看到的、学习的、经历的事情都与上一代完全不同。

台湾社会对六年级生的评价和大陆对 80、90 后的评价差不多:把钱都穿在身上、不肯吃苦耐劳只会享乐、买买买、不结婚、相信星座、不怕丢工作、不愿意稳定……

“六年级生的人真的很不一样,enjoy my life 是他们的第一选择,不像我们五年级生,尽管不缺钱,仍很努力。”

面对社会上的不看好,六年级生江鹅笑笑,说:“我希望可以活到一个程度,让父母有一天懂我的时候,会知道我用了我最大的努力去活得快乐。”虽然六年级生过着不符合父母期待的生活,但他们并不像七年级生那样可以完全抛开原生家庭。他们是夹在中间的一代,不能完全听话,但也无法完全叛逆。

也因此,六年级生对父母的体谅要比下一代、下下一代要多很多。江鹅在书中写道:

想象一个女人多年来面对生育压力的景况,有点八点档,但如果那个女人是自己的母亲,就是一部独立影展的影片,那种女主有得奖,但是片子看起来很郁闷,看完还要沮丧三天的电影。结婚五年后才生下女儿,可能只是压力的暂时缓解,我还隐约记得,小时候巴在妈妈脚边,看她就着梳妆台打排卵针的画面。每次回想起那个景象,都由衷庆幸还好后来有了弟弟,并不是乐意去默认这个父权结构,而是当绑在十字架上的人是自己母亲的时候,就觉得无论如何可以先下来真是太好了。

年轻时,他们在父母的旧价值观与自己的新价值观之间徘徊。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地,一部分六年级生选择归入上一代之中。在电视剧中,陈嘉玲有个恋爱四年,同居三年半的男朋友。抢捧花受刺激,再加上家人同学朋友无限循环的念叨,陈嘉玲做出了向男友求婚的举动。婚礼筹备过程中,陈嘉玲发现男友是个妈宝男,以后的日子可能不好过。而且,她和男朋友早就把关系过成了合租舍友。

更重要的是,陈嘉玲发现自己没办法按照家长们的期望去成为一个好媳妇,好妈妈,接着完成自己的一生。陈嘉玲和男友说了,分手。

也正好在这个时候,陈嘉玲辞了职。一开始,不用工作、一个人在家的日子让陈嘉玲感到兴奋,“新的生活里没有工作,没有婚约,没有未来的婆婆,也没有未来的丈夫。我闻到一种陌生的空气,我想那应该是自由的气味”。

但自由的味道不是一直都很好,兴奋过后陈嘉玲陷入了对人生的怀疑之中:“我做错了什么,我就是错在,我想要当一个独立的新女性,我一辈子认真地念书,努力地工作, 我人超好的好不好。我会让座给老人家,同事要我团购的时候,我什么东西都买。我每个月都会捐钱给流浪动物,我没有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为什么这个世界对我那么不公平。我知道了,我没有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为什么这个世界对我那么不公平。”

真正的俗女

陈嘉玲回到台南乡下老家,逃避天龙国(台北)的一切。阿嬷接连不断地给陈嘉玲安排相亲,妈妈爸爸托人给陈嘉玲介绍台南的工作……除了可以死皮赖脸地在家中躺尸,陈嘉玲的新生活并没有什么不同。

直到大结局,陈嘉玲的生活也没发生大的变化,但她选择了快乐。她放弃了天龙国的外企工作,用所有的存款买下了村里的一套房子。

小时候的陈嘉玲和伙伴们叫那套房子为“鬼屋”。他们听大人们说,那套房子以前住着一个女人,她终身未嫁,最后因为嫁不出去而上吊自杀。女鬼在那个长满杂草的院子里游荡。他们经常去鬼屋前的马路上玩,但从来不敢进去和女鬼会面,只敢扒在生锈的大门上和女鬼遥遥相望。

最后一幕,小时候的陈嘉玲和长大后的陈嘉玲一起给“鬼屋”刷漆,让人想起了原著中的一段话:

我们这一批和台湾经济一起从尘里土里乒乒乓乓长出来的女孩,应该要养成的样子都差不多。要聪明伶俐却听从爸爸妈妈和老师的话;照顾好自己的功课并且主动帮忙家务;待人温文可亲自己却坚毅果敢;从事一份稳当的工作并且经营一个齐备的婚姻;最好伶俐剔透却又福厚德润;懂得追赶新时代的先进也能体贴旧观念的彷徨。大部分的人,像期待每一棵随手种下的酪梨树都能丰收结果似的,期待这些女孩都将理所当然成为优秀又好命的女人,和大家一样。

结果是每一个女孩最终都长成不够圆满的女人,没有一个一样。一样的只有我们经常觉得自己作为女人,总有哪里不够成材,对父母,对家庭,对子宫卵巢,对自己,人前或人后,自愿或受迫,总有我们抱歉的对象。

导演和作者都没想把《俗女养成记》弄成一个当代大龄女性生存指南,也不想做励志追梦故事,更没有“嫁给总裁、或是开什么文青咖啡厅、回家乡文化什么东西”。她们只想和观众、读者确认一件事,像陈嘉玲一样的普通六年级女生能够讨好自己就够了。

陈嘉玲小时候,妈妈挪用家里买车的钱,给她买了架钢琴,希望钢琴能让她变成温柔端庄的淑女。作为镇上中药房的儿媳妇,陈嘉玲的妈妈当然还有别的想法,期望钢琴这门手艺可以让成年后的陈嘉玲不必风吹日晒赶去上班,只需要坐在家里等学生上门就能养活自己。

然而,钢琴学了几天,就没有后来了。陈嘉玲无法成为别人眼里的淑女,而成为了讨自己开心的俗女。在淑女与俗女之间,是一种世俗实用价值观与自我意识的碰撞。

《俗女养成记》电视剧版走的是喜剧路线。原著则是,39 岁的陈嘉玲回顾自己的童年生活。在思想与情感的今昔对比中,读者看到了陈嘉玲为什么活成了现在的样子。这样的对比,原本是强烈、具有杀伤力的,但在江鹅笔下,任何犀利的吐槽都是温柔的。

近几年,很多女性作品聚焦于表现女性的焦虑,伤痛与困境,《俗女养成记》则不同。不管是电视剧还是原著,当你看开头的时候,你以为又要丧起来了,但继续下去,你就会发现,《俗女养成记》想让你得到快乐,同时也想一想现在的生活是不是最让人快乐的一种。

认真长了三四十年,到现在仍要一边寻求疗愈,一边思图长进。所谓的社会标准,让绝大多数的女人必须疲于奔命,才能勉强及格,倒是明显叫人发现标准并不合理。要是大家都耸耸肩说:“好了啦可以了吧”,理直气壮为自己撑腰,肯定自己每一个决定,都是当时当下的最好,相信此刻的我就是最好的我,不再紧盯着做不到的事情烦恼,其实,天也不会塌下来,但是我们会安乐自在许多。

当然我不是说,天从来不会塌,而是根据历史经验,天要塌不塌随的是它的行程,很少会参考我们的表现成绩,并不是差一分塌一下这样的计算法。

原著结尾这段话,让人想起树木希林新书《离开时,以我喜欢的样子》中的一句话“不需要太努力,但也别太消极”。讨好自己,坦坦荡荡做个俗女,让自己快乐比靠近任何标准都要来得实在。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