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中人》作者永城:危险的不是技术,而是人性
文化读书
文化读书 > 读书 > 正文

《网中人》作者永城:危险的不是技术,而是人性

近日,国内首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商业犯罪小说——《网中人》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讲述网络窥伺下的猫鼠游戏,撰写大数据时代的罪愆与浪漫。

作为从科技到商业金融再到文学创作的跨界人,《网中人》的作者永城,身上融合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质,小说中有关科技、创业、商战、调查方面的内容,他的描述非常严谨,逻辑缜密,同时又浅显易懂,自然而巧妙地融入故事当中,让大众读者也能恍然而悟:原来“大数据”、“人工智能”、“暗网”这些看似神秘的概念不过如此。除了悬疑、商战、调查、高科技这些硬核元素之外,永城的作品又常常体现出温柔、敏感、纯真的一面,对于人物和情感的刻画,却相当细腻动人, 他笔下的人性善恶美丑,常常令人深思,唏嘘不止。

具体到《网中人》这部小说,从硅谷到北京,从青春年少的留学时光到深不可测的暗网黑产,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爱情、欺骗...... 永城把它们串联在一起,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完美的故事。正如80后作家笛安在新书推荐中写得那样:“一个天才程序员也许会输给满腹阴谋的小人,但是没有人能毁灭他。相信我,这是一个好故事。”

问题1:请大概介绍一下《网中人》的故事?

永城:《网中人》里的主人公陈闯,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穷留学生到闪耀硅谷、获得千万风投,名利与爱情同时降临,却在人生的最高峰卷入创业欺诈,变为当局追捕的诈骗犯,在暗无天日的逃亡中辗转十二年,之后悄然潜回北京,试图在数据网络的监视下藏身,却最终还是被商业调查公司发现、并受制于人,再次落入局中局,一步步揭开十几年前的真相,和互联网巨头的大数据阴谋。

问题2: 您这部《网中人》和您之前创作的商业犯罪小说有什么区别呢?

永城:我之前创作的《国贸三十八层》和“秘密调查师”系列作为商业犯罪小说,更强调的是它们的商业属性,即公司的权利、财富斗争,这些作品更多的是依托于我曾经做过八年的商业调查师的职业背景,积累了很多的素材。

而《网中人》除了商战元素外,更多涉及了高科技、青春、爱情、成长这些元素,互联网、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以及硅谷的留学和创业等等。这部分的经验更多的来自于我在斯坦福大学的学习以及毕业以后在硅谷任机器人工程师的经历。那时虽然自己并没创业,但是正好赶上当时互联网的第一波热潮,当时的硅谷几乎人人都在谈论互联网创业,我曾亲眼目睹巨大的互联网泡沫膨胀直至破裂的过程,后来,我转行做了商业调查师,又曾参与过很多高科技企业的融资及欺诈调查,后来又专职写作,也始终关注高科技创投的发展,所以积累了丰富的素材,用以创作《网中人》这样一部互联网商业犯罪小说。”

问题3: 像《网中人》这样深入探讨大数据时代的技术伦理的文学作品,似乎在国内还非常罕见。您在故事中,对于全社会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追捧似乎有些不一样的看法。您是怎样看待科技的发展和对大众未来的影响的?

永城:《网中人》里所表现的对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创业热潮的冷淡甚至有些抵触的态度,大概有两个的原因:第一,这本来讲述的就是一连串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创业进行欺诈和窃取的故事,第二,大数据时代,我们每个人本来就都正面临着各种难以预期的危险,比如互联网行业在对于用户数据的收集方面,的确存在很大争议,而且许多社会大众并不了解内情,当四处都在鼓吹高科技创业的时候,我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危险意识,注意到高科技的商业化和资本运作中有可能带来的陷阱,并且探讨一下这些危险的根源——危险的到底是科技,还是掌握科技或者描述科技话语权的某些人。

首先,当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把你网罗进“天罗地网”中,你的手机信号、手机上的每个APP、你的行车记录仪、街上天眼摄像头,甚至是别人的手机、摄像头、麦克风,都会不可避免地把你网罗进去。这在无形之中就已经制造了很多危险的可能,而我们每个人都每天陷在这些危险里无法自拔,这是每个人都应该充分了解并且保有警惕意识的事情。

其次,我曾经参与调查过许多针对高科技创业企业的投资及反欺诈调查,通常会发现当资本市场热捧一些科技概念时,往往关注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这种技术被热炒之后,能不能引起社会大众的关注,能不能引来更多的投资,因此我们在社会上看到的有关新技术的很多宣传和渲染并不客观,或者把技术大肆夸大,又或者把技术妖魔化、拟人化,以求博取眼球和传播,并不能客观地把技术现状和未来描述给大众,更不会客观地探讨技术存在的漏洞和风险,比如对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概念,讨论更多的是未来人类会不会被人工智能所控制(其实真正从事技术的专家基本会告诉你这就是科幻小说),但往往故意忽略在大肆发展数据技术时有可能会产生的对个人隐私、财产和安全,以及对于人类个性和多元化保护等方面存在的巨大风险,比如许多手机APP悄悄入侵个人私密空间,搜集个人信息,甚至是采用逼迫或者欺骗的手段刻意盗取信息、语音甚至视频等等。大数据算法的发展趋势,除了要获得每个人的喜好、习惯等等,也在试图获得挖掘每个人思想甚至是对每个人洗脑的可能性。在我看来,这种趋势(或者说是创业者、投资界的努力方向),对于整个人类社会是具有毁灭性的。然而在各种互联网创业大会上,当互联网领军人物或者投资家们发表热血演讲时,极少提及这方面潜在的危险。

我本人是科技出身,始终对科技保有很大的好奇心和热爱,我并没有也不想宣扬‘反科技’的世界观,我们生活中的一切便利和许多的快乐都是科技带来的。但我也从来不想否认,

科技一定是一把双刃剑。就像炸药可以用来修路,也可以用来杀人,只看在谁手里而已。所以根本并不在于技术,而是在于人性。

问题4:《网中人》里有些细节让人细思极恐,例如互联网公司偷偷收集手机的力学数据以推断用户的各种密码、偷偷搜集麦克风、摄像头信息、通过人脸识别算法判断人的喜好和思想,让那些在网络里保持低调沉默的人也被跟踪和窥探,您能谈谈这些故事中让人担心的部分,是在真实发生的么?还会有更大的危机么?

永城:小说是虚构的,并没有具体针对谁或者揭露谁。但是,故事里写到的一些技术,其实是可以实现的,或者已经被实现了。而且最近也常常有互联网企业窃取用户数据的新闻报道。可以说,主流互联网企业都试图建立更完备的用户信息数据,用以勾画用户,来完成商业布局。我相信,实际上在动的心思,只能比小说里写的更多也更危险。技术的发展往往领先于监管机构的知识储备,甚至就连某种技术的发明者,也未必能立刻明白别人能如何利用这种技术,科技黑洞也就这样产生了。

问题5:那作为一个普通人,如何避免坠入您说的“科技黑洞”呢?换句话说,在高科技编织的天罗地网里,普通人应该如何保护自己?

永城:首先,在大数据时代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这件事一定不可能也不应该全由当事人自己负责。就好像不能因为外面贼盗遍地,就要求每个人都成为武林高手一样。让普通用户成为技术专家,透彻了解自己的手机和行车记录仪在做什么,了解头顶的摄像头甚至邻居家安装的摄像头在做什么,这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事情。政府监管部门、互联网企业经营者、还有掌握科技话语权的创业者和资本运作者都有义务和责任来完成这件事。

那么在我们个人有限的能力范围内,如何尽量减少被侵害的可能呢?

首先是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抱有警惕之心,对于已知的风险,尽量去避免。例如,在绝非必要情况下,不要随便授权APP的各种功能,比如定位、调取麦克风、摄像头、通讯录等等功能;下载应用程序时,选择正规平台,不要私装不知来历的应用;在外手机支付时,尽量保护自己的安全;捆绑电子支付的银行卡,不要存入过多的现金;同时,我们要有一些心理建设,每当你下载和使用一种新功能时,就要提醒子及,也许我的手机会丢失,如果一但和这种功能相关的个人信息被盗取之后,我们如何补救。不要等到手机丢了再惊慌失措。

另外,我们要努力克制自己的好奇心以及小贪心,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这样,无论是电信欺诈、网络欺诈或者其他所有形式的诈骗,都会至少离我们远一些。”

问题6:我看有读者说,《网中人》虽说是一部非常烧脑的高科技犯罪小说,同时也是一部很感人的爱情小说。您觉得是这样吗?

永城:《网中人》里的确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是有关年轻人的成长和情感的。也正因如此,这小说采用了一个比较新颖的结构,就是一盘录音带的AB面的结构,每个章节都使用了一首耳熟能详的老歌的歌名作为章节名,著名歌手田震之所以罕见地推荐这个故事,也正因为这部小说的“音乐感”,我是把它当成一首抒情摇滚来创作的。在刻画主人公陈闯艰辛的留学生活以及被卷入的“创业”事业这段经历时,我侧重的是刻画一个普普通通的年轻人在面对亲情、爱情、友情和人生目标时的迷茫和无助。有朋友在读过小说之后曾经这样总结:这其实是一个充满了悬疑和科技感的爱情故事。正如笛安说,她读过《网中人》后,始终心疼主人公老陈,那样一个非常单纯的老实孩子,被一个又一个亲近的人所诓骗,逐步卷入更深的阴谋中,内心却始终保留着对感情的真诚,保持着人性的善良。

问题7: 听说您的小说《秘密调查师之家族阴谋》所改编的电视剧近期已经在上海开机了,由朱亚文饰演男主角,精英调查师Steve。您觉得朱亚文和您心目中的小说主人公吻合吗?

永城:我很喜欢朱亚文这位演员,也很欣赏他的表演。朱亚文是一位很有魅力的演员,一方面他非常硬朗的外形和职业气质比较契合Steve作为商业调查师的干练与专业,另一方面,朱亚文在塑造内心细腻、浪漫多情的人物时也非常到位,很吻合Steve外刚内柔的性格。

问题8: 您觉得《网中人》中的主人公陈闯,由谁来演绎最合适呢?

永城:其实,我觉得朱亚文就很合适。朱亚文本身就具备一种科技工作者的气质,更适合扮演“天才程序员”陈闯。陈闯早年是在餐厅打工的穷留学生,后来成为获得千万风投的创业精英,再后来又变成低调的潜伏者,在暗无天日的逃亡中辗转十二年,这个人物的时间跨度很大,从血气方刚的年轻留学生一直到沉默低调的中年大叔,性格非常内向、隐忍、细腻,内心抵抗着自己所遭遇的巨大不公和孤独的同时,保持着人性的善良和对感情的真诚。而朱亚文外表看起来很平静和沉稳,内里却有一股不屈不挠的硬朗,其中也蕴含着细腻柔情,是饰演陈闯的最佳人选。

永城

永城:中国商业犯罪间谍小说第一人。悬疑小说作家、斯坦福工程硕士、机器人工程师、国际注册反欺诈调查师,曾出版长篇小说《国贸三十八层》《复苏人》和《秘密调查师》系列。

永城于90年代进入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后留学美国,以全美工程类优秀毕业生身份获取斯坦福大学全额奖学金,攻读人工智能、机器人专业,研究军用仿生学丛林侦查机器人的开发和大规模生产。硕士毕业后在硅谷任机器人工程师。2006年加盟被誉为“华尔街神秘之眼“的全球顶尖商业风险管理公司,从事商业尽职调查、反欺诈调查和企业安全及危机管理。数年间由普通调查分析师晋升为副执行董事,领导中国区业务。永城的作品多以其自身经历——匪夷所思的秘密商业调查、高科技王国的神秘武器、斗争激烈的外企职场、遍布全球的生活经历为素材。堪称当代中国商界的007系列小说。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