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智慧讲堂》对话单霁翔:故宫,越开放,越安全

《舍得智慧讲堂》对话单霁翔:故宫,越开放,越安全

自动播放

单霁翔,原故宫博物院院长,现任故宫学院院长。他让故宫文化“活起来”,拉近了民众与这座拥有600年历史的建筑之间的距离;他致力于扩大故宫的开放面积,把文物保护的权利交给亿万民众,让大众一起来监督、守护故宫文化遗产;他在故宫文创、纪录片、综艺、数字故宫等方面屡开先河,更带动了全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变革。现在走进由舍得酒业与凤凰网联合推出的时代人物思维对话节目《舍得智慧讲堂》对话单霁翔,了解在四合院生活六十五年,坚守文物保护事业四十年的他对于文化遗产保护又有着怎样的执念?

在四合院生活六十五年 与文化遗产保护结缘

作为北京最大的四合院——故宫曾经的看门人,单霁翔与文化遗产的缘分便来自于四合院,三个月大的时候,他就住在了北京的老四合院,它们多半是明清时期的老建筑,有数百年的历史,在这些已经成为了文物的四合院里,他轰过麻雀,经历过地震,迎来了自己的新娘和儿子,这一住就是六十五年。

四合院的生活固然美好,但也存在着建筑质量参差不齐,不适合现代居住的特点,而这也给童年的单霁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单霁翔看到了四合院的美好,也看到了它的破败,带着这样的困扰,1980年,单霁翔成为了国家派遣的第一批留学生,赴日本学习建筑学。单霁翔选择了比较冷门的城市规划里的历史地段保护方向,在上个世纪80年代,这是比较前沿的课题,研究如何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时候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从此正式进入了文化遗产保护的行业。

学成归国后,单霁翔便开始了文物保护工作,1994年,他出任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大部分的工作都围绕着北京四合院、筒子河、明城墙等文化遗址的保护和整治,然而在城市化的发展当中,传统的四合院的存在与现代生活有着天然的矛盾。四合院要重新有生命力,就要解决人们在里面居住的便利性问题,就要解决生活基础设施的问题,但是过多的现代居住功能加速了四合院的消失。

虽然单霁翔已经看到了四合院和人们现代生活的冲突,但如何适当改造,同时又能保护这些文化遗迹,执行上仍然是个难题。为了更加专业地解决问题,2003年,已经是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单霁翔,决定进入清华大学建筑系读博士,师从吴良镛先生。

下定决心去读博士之后,当时四十多岁的单霁翔,跟着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们在教室里面每天上课,学习虽然苦,但是单霁翔坚持下来了,吴良镛先生对学术的要求非常高,学习的过程中,单霁翔受益匪浅。

四年半的学习期间,单霁翔写出了三本专业著作,而吴先生的理论也让单霁翔在处理现代城市与文化遗产的关系上更加得心应手。

那段学习对单霁翔影响最深远的地方在于,作为历史文物的守护者,不但要关心这些建筑的实体,还要关心它里面居住的人。当时,单霁翔对15178座四合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正是由于这种深入骨髓的研究,才有了今天在故宫周围大面积的青砖灰瓦的四合院,衬托着红墙黄瓦的宫殿建筑群,成为北京历史文化建筑的象征。

“旧,就说它有历史了,它不残不破的话你应该保护好,也应该保持原有的城市风貌,保持原有的生活习俗,不能把里面居住的人全部都拆走,他们一生在这里生活,他们是真正的主人,建筑健康、延年益寿,人们在这里享受美好的生活,这就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做了七年故宫“看门人” 致力于把文物保护变成全民事业

如果说,城市中有着一座连接现在与历史的桥梁,那它应该是博物馆。一个民族的文化在这里诉说,一座城市的居民在这里与传统亲近。也因此,在世界文化名城建设中,博物馆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有机元素。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在四合院延绵几代人的民俗文化中,在古老建筑刻画了数百年的印记中,故宫博物院秉承了太多历史的、文物的、文化的,甚至是面向于未来的记录和传承。

2012年1月,单霁翔成为了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很快,他便看到了这座中国最大四合院与现代观众之间的矛盾,开放度不足,基础服务设施缺乏等等,他迅速开始了环境整治,扩大开放面积等措施,既保护了古迹,观众也在逐年增长。

什么是好的博物馆?对于单霁翔来说,他看重的不是建筑外表,而是博物馆“留人”的本事——“能让人们有空就想来,来了就流连忘返不想回家,回去以后还想来的博物馆,才是一个好的博物馆。”

在他上任的七年间,2014年故宫开放区域达到了52%,2015年达到了65%,2016年达到了76%,2018年已经达到了80%。许多从未开放的古建筑被设置为展览厅,在库房“睡觉”的文物也得以与观众见面。让文物活起来,这是文物保护的责任。单霁翔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好的博物馆,一定要深挖自己的资源,举办丰富的展览,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当人们在生活中感受到这座博物馆的魅力,感觉到它对我们生活的需要时,人们才会在休闲的时候走进博物馆。”

在接受《舍得智慧讲堂》节目采访的时候,单霁翔还从文物保护的角度讲述了为什么要扩大故宫的开放。“博物馆不能是一个封闭的,它必须是和社会各个方面能够发生联系的,只有把文物保护变成全民的事业,文物才更安全,我们的开放空间才更美好,这是我最深刻的体会。”他的理念就是,越开放越安全,让大众一起来监督、守护故宫的文化遗产。

推动数字故宫建设 观众足不出户饱览故宫藏品

2017年10月10日起,故宫博物院实行全部网络售票,正式迈入“博物馆全网售票”时代。通过精细化管理,给观众营造更加美好的文化空间和参观体验。

随着技术的发展进步,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在不断地变化,如何让博物馆文化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不仅仅是实现网络购票这一项举措。

为了让故宫文化遗产的保护跟上发展的信息时代,单霁翔也成为了最早推动建设数字故宫的人。7月16日,故宫博物院史上最全的数字文物库正式上线,涵盖了超过186万件文物的基础信息,从此人们足不出户,便能饱览故宫藏品。

此外,根据故宫官网显示,目前,故宫已经开发了包括每日故宫、故宫陶瓷馆、清代皇帝服饰、韩熙载夜宴图、紫禁城祥瑞、胤禛美人图、皇帝的一天、紫禁城600、故宫社区、故宫展览等十款APP应用。贴近各个年龄段观众的实际需求,以生动有趣的互动模式,满足了人们对于故宫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作为一个50后,单霁翔对于90后甚至00后喜欢的新鲜事物也信手拈来,甚至更超前。单霁翔的座右铭是:把工作当学问做、把问题当课题解,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工作螺旋式地不断地上升。“一定不要给自己打满,打满了就会懈怠,一定要不断地爬坡,不断地给自己制定踮着脚能够得着的目标,才能每年有奋斗,有奋斗才是幸福的。”

从故宫博物院院长退休之后的两个月,单霁翔又写出了一本新书。目前,他已经写出了七十几部专业书籍,却依然保持着年轻人的好奇心,不断更新着保护文化遗产的方式。他说:“把文物保护好了,让观众出去的时候认为不虚此行,这就是我们的责任。”当了四十多年的文化遗产守护者,不断增长的是岁月,而始终不变的是他那一颗赤子之心。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正在凤凰网、爱奇艺热播的《舍得智慧讲堂》。《舍得智慧讲堂》是舍得酒业打造的自主IP,是一个分享舍得智慧的平台。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