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发生时,全世界都在做什么?

五四运动发生时,全世界都在做什么?

接下来的三天,我们会陆续推送一个新的单读专题——“亚洲局内人”。在“小地方”关注的本土社会,和“公开信”讨论的全球议题之间,我们尝试把思考的单元调整到洲际的维度,以此来重新澄清问题,寻找新的思路,发现别样的实践。这也是因为,在越来越模糊不清的现实面前,我们需要不断调试自己的视野、边界和看问题的距离感,才能看得更加真切。今天是第一篇。

五四运动发生时,全世界都在做什么?

徐添

谈到五四运动,映入人们脑海中的第一印象通常是火烧赵家楼与德赛二位先生。毫无疑问,作为中国近代史重要分水岭的五四事件有着救亡与启蒙的双重意义,它的起因可以追溯到晚清社会变革所带来的复杂影响,同样也可以理解为新文化运动的直接结果。无论如何,我们不应该忽视的是,五四运动也是全球化时代的一部分。倘若视角拉远,我们会发现1919 年在中国之外的世界还发生了许多相似的事情:埃及的1919 年革命、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又称坚持真理运动)以及朝鲜的三一运动。这些社会运动在背景、行动特征及后续影响上都存在着共同点,而它们之间的关联性也比我们想象的更加紧密。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在五四运动发生的关键时刻,世界各地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null

美国

企图建立一个“保障民主制度的世界”

故事首先从1918 年的美国讲起。1918 年12 月13 日,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乘坐的乔治·华盛顿号抵达法国布雷斯特港。作为第一位在任内出访欧洲的美国总统,威尔逊对即将召开的巴黎和平会议满怀期待。两年前,他凭借“是他让我们远离战争”的竞选口号赢得连任,又在一年前领导美国加入协约国,摘取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果实。如今他来到欧洲,不仅代表美国参与战后对同盟国的处分,同样也带来了重建国际秩序的蓝图——“十四点原则”,其中包括:(1)无秘密外交;(2)航海自由;(3)消除国际贸易障碍;(4)限制军备;(5)平等对待殖民地人民;(6)德军撤出俄国领土;(7)恢复比利时独立性;(8)德国归还阿尔萨斯及洛林予法国;(9)根据民族性原则,重塑意大利边境;(10)奥匈帝国的民族自决;(11)同盟国撤出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黑山;(12)奥斯曼帝国的民族自决;(13)恢复波兰独立性;(14)成立国际联盟以维持世界和平。

null

▲巴黎和会期间,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前排右一)与参会的其他国家领导人

威尔逊企图建立一个“保障民主制度的世界”,他的主张简单说有三点内容:首先,是“国际平等”,即弱小国家和主要强权国家享有同等的地位和权利;其次,“公理战胜强权”,即主张未来的国际社会应该通过和平手段,借助国际联盟这样的制度性安排解决国际争端;第三,“被统治者同意”,即拒绝任何不被当地人民同意的国际性安排——这个原则后来被划归成一个人所皆知的概念——“自决权”。

“自决”的概念最初其实来自列宁。十月革命后,为改善苏俄的外部环境,列宁以“民族自决”号召中东欧的弱小民族起来反抗旧帝国统治秩序,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为了抵制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威胁,威尔逊在随后的演讲中逐渐借用“民族自决”,与“被统治者同意”合并使用,由于他如日中天的威望,他的“自决”自然超越了列宁的主张。就威尔逊的意图而言,他所谓的“自决”意在使原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治下的领土成为独立的民族国家,但这并不包括亚非拉的殖民地。他甚至在一次讲话中表示,“就算不是所有非白色人种,也有许多非白色人种并不适合自治。”在他看来,非白种人的低水平发展,可以通过时间和训练加以补救,之后这些殖民地才可以实施“自治”,例如美国统治下的菲律宾。

null

▲殖民统治下的菲律宾

种族与文明的阶级差异界定了各地人民被授予自治权利的限度,威尔逊的“民族自决”自始至终并没有跳脱出殖民主义的思维模式。然而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透过遍布全球的电报、报纸等媒体网络,他的宣言传遍全球,殖民地的民众心向往之。来自埃及、印度、中国、朝鲜的知识分子纷纷以自己的角度解读威尔逊的主张,选择性忽略威尔逊主义的原本内涵,进而各自展开了行动。

埃及

埃及人对独立的渴望越发强烈

在埃及,威尔逊主义让“为埃及独立而战”的知识分子信心大增。尽管自1882 年以来,埃及名义上还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附庸,但是它的财政大权早已被英法等国攫取,并由英国驻扎在开罗的军事力量主宰当地秩序。1914 年12 月18 日,英国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宣战,随后宣布对埃及“实行保护”,实行正式的殖民统治。在战争期间,英国在埃及大肆征兵,引发了当地社会的强烈不满。随着战争日趋顺利,威尔逊基于民族自决而提出的“十四点原则”在当地报纸上广泛传播,这令埃及人对独立的渴望越发强烈。1918 年10 月,埃及苏丹福阿德(Sultan Fu’ad)甚至告诉英国驻埃及专员温盖特爵士(Sir Reginald Wingate),他想要“依照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原则的方式,实施埃及自治”。 1918 年11 月,以扎格卢勒等人为首的政治领袖组成一个代表团,向埃及专员温盖特申请参加巴黎和会。他们希望借助威尔逊主义的“民族自决”原则在未来的和会上将埃及问题公之于众,或许可以赢得英国工党的支持。为此,扎格卢勒还成立了一个党派——华夫脱党(华夫脱Wafd,阿拉伯语中“代表团”之义),公开进行埃及独立的宣传活动。扎格卢勒时年六十,是一位老练的政客。他不仅在埃及政府内担任过多个部长级职务,也曾任埃及立法议会副议长,领导自由派进行合法的独立斗争。

null

▲埃及国父扎格卢勒

扎格卢勒等华夫脱党的行动令英国的殖民者十分惊骇,温盖特直接拒绝了代表团的要求,这令扎格卢勒气愤不已。扎格卢勒等人公开发表演说,指出英国的“保护”完全不符合国际法, 一份当时的评论直截了当地指出“如果连居住在沙漠的阿拉伯人都有望成立独立国家,那么于古代拥有过灿烂文明的埃及又如何不符合资格?”然而英国方面对这些呼吁全然置之不理,并在1919 年3 月7 日逮捕了扎格卢勒等民族主义分子,8 日转送赛得岛,然后流放于马耳他。

扎格卢勒被捕的消息在埃及传开,点燃了当地人的愤怒。3 月9 日,青年群体开始示威,法律学校首先罢课,进而串联工程学校、农业学校、卫生、商业、阿拉伯语文专科学校的学生抗议。3 月10 日,开罗所有学校的学生一致进行罢课,他们高呼“埃及万岁”“废除保护”等口号,经过政界高官住宅。16 日,士兵与英军发生冲突,在哈迪德大门冲突激烈。15 日开始,铁路、公交运输工人也开始进行罢工,紧接着农民也举起了革命和圣战的旗帜,迫使英国不得不出动部队。1919 年的春天,大约有800 名埃及人和60 名英国军民死于冲突,上千人受伤。

null

▲1922 年埃及独立

埃及的混乱局面令英国重新审视自己的政策,并用大战期间埃及远征军指挥官埃德蒙·阿伦比(Edmund Allenby)替换温盖特。阿伦比到任后,马上释放了扎格卢勒。扎格卢勒被释放后拒绝返回埃及,他立即同埃及代表团的其他成员前往巴黎和会。然而,英国只是为了缓解局势,根本无意同意埃及的请求。在和会上,英国重新提出确认英国对埃及的保护,而美国则在英国的压力之下被迫承认这种“保护关系”,但另一方面又支持埃及“自决”(不过是希望透过有秩序、循序渐进的方式,而非颠覆现有的秩序)。与此同时埃及代表团内部也出现了分裂,扎格卢勒巴黎之行的最后希望逐渐消失了。

尽管扎格卢勒没有完成任务,但他的所作所为却被埃及人视为民族英雄。1921 年,扎格卢勒与他的支持者一同阻止埃及亲英政府的成立,阿伦比又将他流放于印度洋上的塞舌尔群岛。1922 年,一波又一波的抗争浪潮最终迫使英国承认埃及的有限独立,1923 年,扎格卢勒归来,次年领导华夫脱党赢得议会大选,成为埃及首相。1927 年,当他去世之时,扎格卢勒已在埃及号称“国父”。九年之后,埃及从英国那里赢得了更大程度的独立,而最终的胜利则一直延续到1956 年苏伊士危机英军撤出埃及,而那时担任国家首脑的阿卜杜勒·纳赛尔出生于1918 年,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的那一周。

……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