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的背后:朱自清与父亲真实关系令人大跌眼镜!

《背影》的背后:朱自清与父亲真实关系令人大跌眼镜!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是朱自清《背影》中的开头,第一句话其实就揭露了他与父亲最真实的关系。

null

朱自清与父亲已经两年不曾相见了,是因为太忙不曾有机会见面,还是因为隔阂不愿相见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null

格外宝贝,严加培养

朱自清的父亲朱鸿钧是一个读书人,曾官至徐州榷运局长---俗称“烟酒公卖局长”,因此可以说朱自清是出身于一个书香世家。

身为朱家长子的朱自清,自小便被父亲寄予了厚望。朱鸿钧对朱自清一方面格外宝贝,尽力保证小朱自清的生活无忧;另一方面又对其严加培养,学习督教甚严。朱自清小时候,科举初废,新学刚兴。父亲对新式学校的教学方法和读书效果很是怀疑,便把他送到秀才或举人那里学习古文和诗词。可以说朱自清日后的国学成就与父亲的严格督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null

封建做派,父子失和

1917年,朱鸿钧失业,过惯了大手大脚生活的他,很快遇上了“经济危机”。1920年,从北大提前毕业的朱自清前往扬州八中教书,然而身为封建式家长的朱鸿钧,却凭借着自己与扬州八中校长的私交,未打招呼就直接取走了朱自清当月的薪水。

这一做法与朱自清个性自由解放思想的要求产生冲突,他觉得父亲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平等的人。再加之父亲的妾侍又从中挑拨,使得矛盾愈演愈烈。一怒之下的朱自清愤然离开扬州,到外地宁波、温州等地执教。1921年冬天朱自清接出妻儿,在杭州组织了小家庭。这又使朱鸿钧感到好不容易养大的儿子结婚也不告诉他,十分气愤,父子从此失和。

null

《背影》面世,矛盾消逝

1922年的暑假,朱自清带着妻儿回去看望父亲,欲缓和父子之间的矛盾。但朱鸿钧认为自己当时的做法没有错,先是不允许朱自清一家进家门。后来在家人劝说下终于让步了,却始终不搭理儿子,自觉没趣的朱自清只待了几天就悻悻离去了。

null

第二年暑假朱自清又回了一趟老家,但朱鸿钧表面上对朱自清依旧很冷漠、很苛厉。因此,随后几年,朱自清都不曾回去看望过父亲。后来,突然间有一天,朱自清意外地收到了来自两年多不见的父亲的一封信,信中写的就是《背影》中引用的内容:“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收到信的朱自清忍不住悲从中来,他又想起了父亲过去对他的的种种教导和关怀,想起了当年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想起了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

null

有感于世事的朱自清,提笔写下了《背影》。读到此文的朱鸿钧,忍不住老泪纵横,手更是忍不住的颤抖,这些情真意切的字句,让他明白了儿子对自己真挚的情感。父亲谅解了儿子,从此父子二人冰释前嫌。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