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人的首领正在犹豫该不该撤出,而此时这个人的话犹如一针催化剂,令他马上下定决心:“马上通知所有人到这里集合,然后押着人质进入深山密林。”
“是!”这个家伙立即去落实首领的命令。
很快,飞禽小队便通过“苍鹰”无人机传回的图像看到了敌人的行动。她们看到本来埋伏在屋顶和路两旁的敌人纷纷向村中央集中,最终进入了一个院落。
尖尾燕粗略估算了一下,聚集到院落里的人差不多有二十几个。
……
以上内容节选自军旅作家张福远的《特种兵学校·军犬钢牙》。
张福远,笔名八路,解放军某军事学院原战术教官。截至目前,张福远已出版少儿军事题材的图书作品30余部,如:《铁血战鹰队》《特种兵学校》《海军陆战队》《会飞的军校》等,累计发行量超过500万册,曾获军队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多项,并入选十三五重点课题。
上校时期的张福远
这位陆军上校同志长于少儿军事文学创作,文风阳刚、硬朗,作品深受国内广大小读者和家长的喜爱,用家长的话来说就是“孩子读八路的少儿军事文学作品,我们很放心”。到底是怎样的画风,让张福远的作品具有如此魅力呢?
画风一:有趣又有益的军事故事。
每一部作品都是一个悬念迭起、精彩绝伦的军事故事。故事内容有趣,故事主题积极向上,故事场景气势恢宏、震撼心灵。
画风二:饱含军事科普知识的讲武堂。
每一部作品都将军事科普知识融于军事故事之中,让孩子们在欲罢不能的故事情节之中潜移默化地收获宝贵的知识。
画风三:爱国主义的国防教育书。
思想是文艺的灵魂。少儿军事文学作品是唱响主旋律的“先头兵”。
画风四:逆境、野外求生的生存宝典。
每一部作品都饱含各种生存知识,让孩子学会生存、砥砺智慧、成为强者。
画风五:自我成长、锻造品质的阳刚教育课。
作品中的小主人公,从柔弱少年成长、蜕变为英雄的卫士——通过阅读,培养孩子坚忍不拔、勇敢乐观的阳刚品质。
1.从军事文学漫谈开来
战争、军事历来是文学创作的重要题材。军事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中更是有其独特的地位与价值,是中国当代文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
在革命年代,老一辈的军旅作家们一手持枪、一手执笔,在炮火连天的滚滚硝烟中记录下了一段岁月的峥嵘、一个民族的烙印。
进入和平时期后,军事文学更是屡创佳绩,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军旅作家和军事文学作品。从《红日》《林海雪原》到《西线轶事》《高山下的花环》,再到《突出重围》《历史的天空》,这些历久弥新的军事文学经典曾一次又一次地在国内掀起军事文学的热潮,以深蕴其里的崇高品质与思想内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文化追求与精神内核,丰富、升华着中国当代文学的深刻内涵。
到了新世纪,随着硝烟渐远,战争文学、军事文学乃至军旅作家大有淡出人们视线之迹象。随着改革强军步伐的有力推进,新形势下的军事文被赋予新的内涵,同时也面临着异常复杂和严峻的考验。
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说:“当下,军队建设走进强军新时代,军旅文学乃至军旅作家的职业道路面临新的前景,迫切需要思考军旅文学在新时代应该如何发展。”
评论家傅逸尘指出,军事文学应当始终坚持崇高、阳刚的文学审美,要辩证而清晰地认识到私语化叙事的魅力与局限,重建英雄叙事的风骨。
这些宝贵的思想和评论都为新世纪、新形势下的军事文学指出了具体的思考方向和发展思路。英雄主义的精神内核、崇高阳刚的文学审美,依然是21世纪军旅作家的不懈追求。
秉承此旨,在新生代军旅作家群体中,应运而生了这样一位作家——他不仅曾是有着上校军衔的优秀军官,还是有着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的学霸,更是开创国内少儿军事文学的先锋。
他就是张福远,笔名八路。
2.勇开少儿军事文学之先河
在文学体系中,儿童文学一直是作为一个特殊分支而存在的,其特殊性就在于——创作者是成人,而受众是儿童。自进步的儿童观开始催生出儿童文学之日起,儿童本位即在事实上已成为儿童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
一方面,综观国内原创儿童文学,目前正处于一个比较可喜的上升期。在图书出版大市场由“大热”渐渐转向“冷却”的大环境下,儿童文学产品在数量和产值上却保持着不断增长的势头。但如果透过看似坚挺的数值深入分析,我们也不难发现,儿童文学产品在题材方面大有陷入“同质化”的泥淖之迹象。一部作品畅销后,相同题材和创作风格的“作品”便会铺天盖地涌向市场。盲目的市场跟风,自然是以利益为主要导向,由此引发的后果也就不难理解——作品品质没有保证,作品偏离甚至相悖于儿童本位基本原则。因此,国内原创儿童文学领域确实需要注入新的活力,以丰富其内容与内涵。
另一方面,溯及国内军事文学的发展历程,长久以来,人们形成了这样的思维定式——军事题材是属于成人的铁马冰河,军事文学是属于成人的文学,与儿童无多大关联。诚如中国作协副主席、军事文学委员会主任徐贵祥所提:要具有思辨的眼光和立场,新生代军旅作家也迫切需要跳脱。
而提到少儿军旅题材,首先,我们追根溯源——作为文学重要分支的军事文学,在根源上有其儿童本位的基础脉络,或形象地称之为“源于族谱”。再者,儿童本位、儿童教育、儿童文学——三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军事文学作品因其饱含的直接知识(军事科普)、崇高与阳刚的审美、英雄主义的内核等,无疑成为能促进儿童认知发展、语言发展、情绪发展、道德发展等的极为有利的教育载体。但自国内军事文学产生伊始,一直未有明确而清晰的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为主体的创作理念与实践。这就在本源上决定了儿童本位的军事文学——少儿军事文学领域亟待破冰。
综上,在内外因素的交织作用下,少儿军事文学的产生是必然的趋势。作为军旅作家的张福远,克服重重困难勇开先河,在此领域迈出了第一步。
3.陆军上校的一支笔
张福远是国内“少儿阳刚文学”理念的首倡者和“少儿军事文学”实践的先行者。他以军事故事为依托,将“知识、技能、品质”三大要素有机地融入其中,完成了一部部优秀的少儿军事文学作品。
一部好的少儿军事小说,首先是要能够架构好故事。强军路上的先进科技成果,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正能量,部队官兵在强军新征程中的奋斗与感动,都是张福远创作少儿军事文学作品丰富的素材与无尽的资粮。张福远立足于部队生活,将军旅的激情与汗水、英雄的战场与热血深蕴于内心,而后将这一切以神来之笔化为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一部部优秀的作品。
高超的故事架构能力,是张福远建立在恪守儿童本位原则的基础之上所练就的。他以独有的笔触,生动地刻画出一个个性格鲜明的小主人公,流畅自如地描绘出一幅幅丰富多彩而慷慨激昂的军旅生活画卷。他对待每一部作品都力求“有用、有益、有趣”,兼顾少儿军事文学的文学性和趣味性。
《特种兵学校》中的“飞禽小队”
而作品中的知识、技能、品质三大要素,是张福远立志于儿童教育、儿童阳刚品格的塑造,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所锤炼出的异常宝贵的教育成果。所谓知识,即每一部作品都是一部深入浅出的军事科技知识与国防知识读物,其中所涉及的例如:我军的一些新型装备以及弹道技术、红外隐身等科技知识;所谓技能,即通过阅读少儿军事文学作品,让孩子“学会生存”,砥砺智慧,其中所涉及的例如:发送求救信号、野外净水、露营等困境求生技能;所谓品质,正是军事文学本身所具有的阳刚审美与英雄主义风骨。
张福远多年来笔耕不辍,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立志以少儿军事文学的力量帮助孩子收获知识、磨炼性格、砥砺智慧。张福远在作品中对人物性格的刻画细腻传神,小主人公的设定正面、积极、向上,意志顽强,注重团队合作,遇到困难会凭借坚持不懈的毅力、冷静过人的智慧、必胜的信念去克服,始终彰显着努力、信心、勇敢的正能量,彰显着军人阳刚的品格与昂扬的精神。
其作品格调高,豪迈的家国情怀在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作为军旅作家,张福远在创作中既注重个体情感,更恪守原则;既注重作品局部的锻造与细节的打磨,也更关注时代大局与思想的升华。正所谓“强军路上,我执笔为戈”。
更难能可贵的是,其作品具有“联合化”的特点。从最初的“特种兵学校”系列,到“超级战舰”系列,再到“海军陆战队”系列,以及“铁血战鹰队”系列……陆、海、空三军,以及军事科幻题材等几近完美地囊于作品中,而且其单部作品也有涉及陆海空三栖作战,令人叹为观止。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铁血战鹰队”系列不仅填补了国内空军题材少儿军事小说的空白,且版权于2018年输出我国香港地区。
张福远作品《铁血战鹰队》
《铁血战鹰队》版权输出我国香港地区
对此,著名军旅作家王树增如此评价:“‘铁血战鹰队’系列犹如出鞘的利剑,等待刺破苍穹,等待劈开骇浪,等待你的阅读以感受军人的意志与力量!”
中国版协原副主席、作家海飞说道:“知名军旅作家八路的‘铁血战鹰队’系列,描绘了陆海空天一体的战争场面,渲染出少年飞行员顽强坚韧的军人品格,突出团队合作意识,写出了当下少年儿童昂扬向上、砥砺奋进的精神风貌。无边无际的空天,是未来战争的主战场!”
深沉而不失活泼,趣味与思想并行,这样的笔触游刃有余地刻画出中国军人的英雄形象,描绘出中国军人注重细节、自律自强、坚忍不拔、团结合作等优良品质,这一切不仅仅令少儿军事文学充满了独特的魅力,成为儿童文学中尤为瞩目的一支;还有助于引导青少年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根据2016年国家教育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同时,这样的作品更是唱响主旋律,让思想的旗帜高高飘扬。
4.“红箭”的心
1997年,张福远考入了军校,学习导弹专业,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自己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改变”。在军校中,训练再苦再累,张福远从未退缩过。有一次,腰摔伤了依然坚持训练,以至于后来腰椎做了手术,比常人少了一截脊椎骨。而此后,他的伤痛每年都要发作几次,发作的时候整个人躺在床上一动都不能动。他说:“我没有抱怨过,而且要感谢疼痛,是疼痛让我的头脑更清醒,悟到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毕业时,张福远留校当了一名战术教官,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继承了‘红箭’的衣钵,和'红箭'打了二十多年的交道”。在他看来,“红箭”不仅仅是我军的三大导弹系列之一,“红箭”更是一种精神与风貌。
上尉时期的张福远
张福远客观地提起过,曾有很多人嘲笑他们:“你们搞导弹的还不如卖茶叶蛋的,工资太低!”面对工资不高,甚至说比较低的事实,很多人不得不在现实面前低下了头,早早地就选择了离开,而离开后的收入往往是之前的好几倍。但在张福远看来,“红箭”精神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红箭”系列能发展到现在是一批又一批人数十年如一日默默付出的结果,而这种精神才是最重要的。
张福远说:“每次去部队调研,看到全军的‘红箭’导弹人才都是我们培养的,我们就感到骄傲,感到自己为国家做了那么一点点事情。每次来到部队,听到一些已经叫不出名字的战士或军官喊我'教员',我也会小小地激动。虽然他们已经毕业,已经是部队的骨干,但他们还会向在学校时那样向我请教战法,我会感觉到只要他们在,我们的军队就有希望,我们人民就有保障。”
少校时期的张福远
在转业之际,他这样写道:“从军20余载,也是我军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军人见证并参与了这一变革,为强军兴国付出了那么一点点气力,也算无悔了……如今,我也离开了。不是军营抛弃了我,也不是我抛弃了军营,而是强军踏上了新的征程。一朝是‘红箭’,永远是‘红箭’。我的血管里流淌的永远是迷彩色的血。”
他还说:“我把热血献给你……男人的身体里留着几颗钢钉不是坏事,当身体被疼痛困扰的时候,实际上你的头脑才是最清醒的。战友问我为什么不申请伤残补助,每个月可以多拿一点钱……因为我没有忘记从军的初心,军营教会了我什么叫自强不息。”
勇于担当、阳刚崇高的军人本色在其个人品格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以张福远为代表的我军优秀的军旅作家,皆是如此:他们既有着战士的热血激情与铁骨铮铮,也有着哲学家般的睿智思想,还有着志存高远的文艺情怀。无论人品,抑或文风,皆有力地彰显着现代军人有担当、有血性、有理想、有灵魂、有品德的精神风貌。
5.“八路叔叔”肩上的少年
此八路,非彼八路,乃张福远之笔名,既意在铭记历史,又朗朗上口,可谓精妙。
张福远先后毕业于解放军某军事学院和首都师范大学,获军事学学士和教育学硕士学位。也正是教育学与军事学相结合的学科背景,在一定意义上促使他在在最初创作时选择了少儿军事文学题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自古便为国之大计。张福远深谙此理,或以文学作品为依托、或以线上课程为载体、或以走进校园开展讲座为媒介……长期致力于少年儿童的阳刚教育。
“阅读成就阳刚少年”的校园主题活动
针对于此,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徐玲说道:“我们现在有很多妈妈书,但是孩子也需要看一些爸爸书,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这一形象、有趣的比喻,深刻地指出了当下的儿童教育中缺少阳刚教育的问题。对此,张福远说道:“作为一名父亲,我希望我的孩子,以及其他更多的男孩子能够变成真正的男子汉。目前,尽管市面上供男孩子选择的图书种类有很多、数量也不少,但真正适合男孩子看的带点‘男人味’的阳刚文学却特别少。我写的第一部书就是为我儿子写的,书中的主人公也是以我和我儿子为原型,我是‘张小福’,他是‘黑兰虎’。”
在张福远看来,一名阳刚少年应该具备的品质应当包括:一颗强大的内心,坚忍不拔的品,独立生存的能力,有责任和担当,健康的体魄。
张福远所创作的少儿军事文学作品,高度契合了儿童教育之需与普及国防教育的时代之需。这些作品所传递的不仅仅是一个又一个妙趣横生、精彩绝伦的军事故事,还是一堂又一堂学会抗挫、自我成长、锻造品质的生命教育课,更是生动的军事知识、国防知识的通识教育课。
此外,在创作中,张福远始终坚持儿童本位,避免与战争相关所有可能陷入的“血腥”和“暴力”误区,始终围绕“勇敢、智慧、有担当”的主题思想,弘扬阳刚主题的正能量。
奔跑吧,少年们!一支认真的笔,一颗至诚的心,一份肩负的重任——还有什么比这更令我们信任与敬仰的呢?愿把我们的少年交托给曾经的上校同志,少年们口中“永远最爱的八路叔叔”。
文/人民东方出版传媒曹兴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