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昂、欧阳昱谈劳伦斯的欲望之象

巫昂、欧阳昱谈劳伦斯的欲望之象

2018年10月13日下午,尤伦斯与磨铁读诗会联合主办的“生于1880年代:我的爱与悲壮”的系列活动的第三场“劳伦斯的欲望之象”在798艺术区尤伦斯大客厅举行。这场活动由磨铁读诗会主编、诗人里所主持,邀请了《大象:劳伦斯诗集》的译者欧阳昱,以及诗人,作家巫昂作为嘉宾,围绕磨铁读诗会出版的诗集《大象:劳伦斯诗集》展开。

诗人巫昂和正在朗诵的译者欧阳昱

H.劳伦斯(1885-1930),英国诗人、小说家,二十世纪英语文学中最重要、也最具争议性的作家之一。1885年9月11日劳伦斯出生于英国诺丁汉郡的一个矿工家庭,在后来的文学创作中,他常以家乡为故事发生的地点,并称之为“我心爱的地方”。劳伦斯一生创作了十多部诗集,二十余部长短篇小说集,以及大量的散文、戏剧和书信作品。代表诗集有《爱情诗集》《乌龟》《鸟、兽、花》《三色紫罗兰》等。国内对劳伦斯诗歌的译介并不多,而《大象:劳伦斯诗集》则较为全面地收录了劳伦斯的诗歌作品。诗人欧阳昱的译文语言生动有劲,现场的朗读和主题发言使读者更能领略劳伦斯蓬勃的生命能力、观察力、感官的敏锐,以及驳杂的文学审美。巫昂也认为劳伦斯的诗歌作品是极富感染力的,她在现场朗诵了劳伦斯的代表作《大象慢慢地交配》、《割草的青年》、《凤凰》等作品。巫昂还提到,在她朗诵的作品中,劳伦斯关于性的超凡价值观使得他的作品会侧重于一种强烈原始而又难以名状的同性爱,他的爱并不受世俗的成规戒律所约束。

除了两位嘉宾,活动过程中现场的观众还朗诵了《大象:劳伦斯诗集》中的近二十首作品。

生于1880年代:我的爱与悲壮(第三期)劳伦斯的欲望之象

UCCA对话|“生于1880年代:我的爱与悲壮”系列活动缘起:

自2018年8月起,UCCA推出“UCCA文艺漫谈”系列。这一系列旨在通过多层面、多角度的对谈类活动,与公众就艺术、诗歌、历史、社科等相关领域话题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本次活动中,UCCA携手磨铁读诗会,围绕石川啄木、安娜·阿赫玛托娃、D.H.劳伦斯三位诗人和他们的作品,举办主题为“生于1880年代:我的爱与悲壮”的系列对谈活动与诗歌朗诵会。

石川啄木、安娜·阿赫玛托娃、D.H. 劳伦斯——这三位分别来自日本、俄罗斯、英国的诗人,均出生于1885至1889年间。相同的时代背景,会带给这些身处不同国度与环境,面对不同社会体制的诗人们何种影响,又在他们的创作中留下怎样的印记?身处日本明治时代的石川啄木以现代语言书写传统短歌,并在音律、断句方面有所创新,他的歌集开创了日本短歌的新时代;比石川啄木年长一岁的劳伦斯,是英国文学中最具争议性的作家之一,欢乐与痛苦、欲望与神性、爱与恨在他的诗歌中交汇和沸腾;出生于1889年的阿赫玛托娃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月亮”,她也曾因其大胆直接的写作被蔑称为“荡妇兼修女”。如今,我们将这三位诗人的作品并置,阅读他们用不同语言写下的诗篇,和他们一起追索爱情、欲望、死亡这些恒久的文学主题。我们也许会从中发现一些饶有趣味并且值得探讨的话题:诗人们如何表达自己经历的爱与悲壮?他们的诗歌语言和诗歌美学有何共通性与差异性?他们对中国文学产生过怎样的影响?在此次活动中,我们将和观众共同对这些话题进行探索。

UCCA对话|“生于1880年代:我的爱与悲壮”系列活动具体场次如下:

第一场:石川啄木的生命之信(8月4日)已结束

第二场:阿赫玛托娃的壮丽之爱(9月16日)已结束

第三场:D.H.劳伦斯的欲望之象(10月13日)已结束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