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技法中的“三矾九染”
资讯
资讯 > 正文

国画技法中的“三矾九染”

■章后仪

在传统中国画绘画创作中,有多种传统绘画技法比如勾、皴、擦、染、点、撞水、撞色、撞墨、积墨、积色等仍为现代画家所用。其中勾、皴、擦、染、点等可以说是最为基础的技法,“勾”是指用线条勾勒出描绘对象的形态,如铁线描、莼菜条等。“皴”则是传统山水画中用于表现山石、树木不同纹理的一种绘画技法,如董源、巨然的披麻皴、李唐、马远的大小斧劈皴,米芾父子的米点皴等。“点”一般是指点苔藓等,用于增添画面生气。这些技法的延续使用一方面是中国画创作需要,另一方面更是对中国画画面格调与文脉的延续。

本文着重介绍以“三矾九染”为代表的“染”。“染”是指用淡墨和湿墨或色彩渲染出山石、树木的阴阳向背,以及云雾、水纹,使景物具有立体感、真实感。这种渲染强调的是墨与色彩在宣纸或绢上晕开或着色的过程。在传统山水画中,宋画较讲究渲染,而元代以后,许多画法只有勾、皴、点而少染了。在传统绘画中,生宣与熟宣所使用的染法也是不一样的。生宣渲染通常用刷染法、混染法、勾染法、积墨法和破墨法等。熟宣渲染通常用分染法、塗染法。两者均有湿染与干染的区别。在这里限于篇幅的原因仅对生宣渲染中的刷染法和熟宣渲染中的分染法稍作解释。刷染法是指以大笔或排笔涂大面积颜色,常用于画天、地、背景和水。而分染法则是指作画过程中手拿两支笔,一支蘸颜色,一支蘸清水,用颜色笔上色之后,再用清水笔晕开,一般分明暗染结构时用。

“三矾九染”是“染”的过程中需要画家掌握与遵循的一种技法。它主要强调的是在“染”的过程中需要通过“矾”的方式使画面保持最佳状态。国画创作过程尤其是工笔画,需要用很薄的颜色反复渲染颜色。当渲染次数过多时,颜色容易发灰,底下的颜色就容易被上面渲染的颜色搅动,纸也容易起毛,这时就需要用胶矾水固定底下的颜色方便再次渲染。一般情况下会染数次后再矾一次,整个工序需要重复数次。“三”与“九”在这个词语里并不是具体的“三”次与“九”次,而仅仅是指次数较多,具体的次数是根据画家的画面需要所决定的。但往往要使画面颜色丰富饱满,达到预期的画面效果而又不致纸张受损,“染”和“矾”的次数都较多。这其中使用的胶矾水往往由画家自己调配制成,大多是明胶和明矾按胶七矾三或者六比四的比例加水调和成溶液。“三矾九染”的过程需要画家悉心关注,因为一旦染的过程中水分过多或“矾”得不好,就有可能造成渗水,颜色不均匀一块深一块浅而影响画面效果的“漏矾”现象。

“三矾九染”在如今已不再只是中国画技法的指称,很多时候它成为固定的词语,意指经多次渲染而绘出的工笔画,有时候也可以用来形容绘画过程的繁复。

《山树之花》 陈运权 纸本水墨

68×68cm 2008年

《净界》 陈运权 纸本设色

52.3×63.8cm 1992年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