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美国小兵】人类幸福三要素:感恩,利他,永生
2008年11月11日 18:41 】 【打印

凤凰网问:你认为全人类获得幸福的关键是什么?

网友【美国小兵】答:人类幸福的三要素,第一是感恩。

当我在将要第一次飞往美国时,心中不断地把美丽的科罗拉多雪山和加州金色海滩的名信片收入眼帘。人人都告诉我那里是如何美丽,如何幸福。的确,当我踏上这个年轻国度的土地时,我享用了免费中学教育,免费医疗保健,上下学免费由校车接送,连在学校的中饭也是免费的。可是,不久我感到了自己在金发碧眼的同学中很孤独,尽管我努力想溶入他们。也许这造成了我偏爱中国文化,按美国人的看法这是“文化自闭症”。我的功课很好,但造成我越发孤独,因为美国少年的风尚更在于各种美式生活体验,包括飞车汽和大麻,他们叫我这样的学生为“几客”。

父母在中国往往很难理解“小留学生”的难处;他们无论如何不能接受优越的学校和中产家庭生活会让我闷闷不乐。华人父母大都有较强的攀比心理,这迫使我更加把自己关起门读书,试图用这点优势弥补其它方面的自卑,让父母好受点点。。到了大学时,我再难忍受这种父母包办的学习,放弃了生物医学的主修,去读电影系了。可是,十年过后,我还是个东跑西奔的记者,而坚持学医的弟弟已从哈佛大学医学院毕业了。这又让我陷入了某种吃“酸匍萄”的感觉。

做记者可说是在名利场上打拼,往往无法静下心来做自己想做的事。除非你把工作当成自己的爱好,否则它会不断地和自己谋求的幸福感冲突。现代社会中,人们的价值观基本上就是名利和权势为成功标准,越多越成功。但他们最忽视的是成功与幸福的关系,误把成功当成了幸福。按他们的逻辑,黄光裕一定是中国最幸福的人,李嘉诚是香港最幸福的人,盖茨定是世界最幸福的人了。不过,按此说来,黄光裕到了香港一下子跌了好几个级别,岂不成了最不幸福的人了吗?

做记者遇到的人多了,观察到了一点:幸福和成功并非成正比。成功是别人衡量你的尺度,而幸福是你对你自己的感觉。这个认知上的进步让我慢慢的学会品味平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东西,并由此心满意足。

要幸福所应做的第一点就是“学会感恩”。要学会感恩应先学会说“谢谢”。中国人不习惯说“谢谢”,日本人的“谢谢”是为了保持距离,美国人的“谢谢”是装点自己的礼貌词;我最喜欢的还是中国人的“谢谢”,尽管听到不易。我感谢那些和我打过架的同学,他们教会了我学自卫;我感谢偷了我钱包但把证件留下给我的小偷;我甚至感谢攻击我的人,因为他们更使我加深自我存在感。。。

更感谢父母的养育和教导,没了这些也许我连感恩机会都没有了。我最感谢神佛,他让我生存在和平年代,他让我在短期战争中避开子弹,他让我生在现代而有机会欣赏如此多前人的文学艺术和思想哲学,他让我享受这般丰富的新科技。。。我真不敢设想生存在汉武帝或唐宗的年代,体会史记中或唐诗里的战乱和奴役,更何况其它年代了。

一旦学会感恩,你会忽然觉的这个世界对你充满了欢笑;越多感恩,欢乐越多。有了感恩,你会珍惜;有了感恩,你会不孤独;有了感恩,你会让自己永远想回报这个美好世界,而这个世界也因你而更美好.

第二是利他

“爱心”是如今社会很时髦的词,尤其在西方国家。

它特指一个人对他人的爱护。然而,和动物类似,人类从小就养成了自觉的排它性---要在竞争中胜过他人。

人类的个人幸福感在相当程度上是建立在他人失败基础上的,如同“幸灾乐祸”那种感受。相互间你来我往地传递这种感受,最终产生了仇恨。“以恶制恶”,“以牙还牙”如此这般地发展,成了“怨怨相报何时了”的局面。这并非人类有爱心的根性便可解决的,因为人自身“排他”的罪性在自然状态下都是大于“爱心”根性的。

在现代人价值观里,“战胜”对手是成功的最重要标准,甚至比金钱更重要而实用,因为它不必和社会上的人相比较,只要和对手比较便可,最为小人物们受用。在美国有句话:懦夫的胜利是打倒另一个懦夫。这正是对这种人性的写照。

在美国大多数人是自私的,但其中有差别:损人不利己的,损人利己的,不损人只利己的,利人也利己的。象老一辈所说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也有些,但那是少数,如白求恩便是老例子了。多数的人属于“利人利己”一类,这是人和人之间做生存交换的结果。但人们心里更多的是希望别人比自己差,“损人利己”才是在非限制调件下想要的选择。

美国人因为宗教气氛重些,口中不太愿意承认。中国人大都反而直言不讳,有些甚至洋洋得意的要证明这点“智慧”给别人看。

人们把自己看得最大是这种心态的根源,谁也没有自己的能力加以超脱出来。离自己眼睛最近的不就是自己吗?有个“伟人”说:“人定胜天”。他所说的“人”是他自己,而中国百姓就敲锣打鼓地接纳了他,和无数次接受历史上的“伟人”一样。与其相比,明清两朝皇帝较谦虚,在天坛顶上供奉的是“皇天上帝”牌位,不敢如这个“伟人”一样供奉自己。当他离开了这个世界,国人们将自己的贫苦都规咎于他,却都没想想自己也是“造神大军”中的一员。

人类总是相信自己的“慧”,从而相信了“伟人”的智慧;因为人类本身没有智能,依赖“伟人”便是结果,为其鱼肉也是必然。“有怎么样的人民便有怎样的国家”一点不假;国人不能象西方先进国家民主自由化,难到不就是因为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最重要吗?

只有当你认识了宇宙,自己才会小下去。神佛进入了你心中,你便会觉得你自己的存在价值是为了他人的心灵得救,在于你能为这个俗世间成就多少神佛的荣耀。有了这信仰,你为人做事都会先会想到别人,再别人,最后才是自己。“己所不欲,莫施于人”相比之何其渺小呢。

第三是永生

唯物主义者们的特征之一便是不用对其死后的事负责,所有的生命义意都存在于俗世当中。这种唯物主义“伟人”的共同特点是将人物化,为了某个“伟大”的理想而不爱惜个人的自由和幸福。在某个当今国度里,百姓的吃点肉的幸福必须以“伟人”的生日或国家核试成功为前题。

中国古代的生死观基本可用司马迁的话盖括:“人故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对于人生的评价也限于“盖棺定论”而已。相对而言,民间的“阴阳两界”和后来的佛家“伦回”的确更能反映人类天性。

在唯物主义的价值观的影响下,中国人在近五十多年中经历了两次巨大牺牲:第一次是“人整人”的五六七十年代,特点是“斗倒别人保住自己”;第二次是八九十年代和当前的“钱整人”,特点是“用命换取名利权钱”。

今天,有这段消息:“在6月20日的《韩国经济》中有一则消息名为《疲惫的中国,加班现象蔓延,每年60万过劳死》!文中说,中国已成为全球工作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人均劳动时间已超过日本和韩国。随着加班的“普及”,年轻人死在办公室的例子屡见不鲜。

这样一则消息,这样一个数据,被我们的邻邦“忧心忡忡”的刊登在了他们的报纸上,而碰巧看到了这个消息的国人们,恐怕连忧心忡忡的时间都没有,也许只会无可奈何的摇摇头叹口气,为自己和自己的亲人朋友祈祷不会被累死,为自己的祖国祈祷永不疲惫,世代繁荣昌盛”。这种生活方式在知识分子中尤为严重:“中年知识分子死亡率超过老年人的两倍,死亡年龄段多为45至55岁;最近5年来,中国科学院所属的7个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的专家、教授共135人谢世,平均年龄53.3岁”。

对中国人毒害最深的便是苏联文学角色保尔科察金的那句名言:“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不要为碌碌无为而悔恨”。和司马迁类似,他也是要人向后看,用唯物主义价值观评价自己一生。正是那无数不想碌碌无为的中国百姓们为“伟人”们的“伟大”理想白白奉献了生命。

对人生的往事的评价不要用“伟人”给下的标准,而必须用宇宙的标准:爱,爱亲人,爱世人,甚至爱敌人。爱能让你从家里的小狗得到幸福感,从与邻居问候对答中得到喜悦,学会爱别人才真正能自爱。学会了真正的慈爱才能真正生活在神佛给予的灵命中。当灵命增长到一定价段,这种爱便在你心里扎下了根,生命中便不断充满爱心,而这爱心自然让你无悔于往事,因为你更重要的任务是迎接永生的未来。

当一个人降生时,这个世界便开始数算他的年纪。小孩第一个学会的沟通概念便是“我要”。人生数十年中,“我要”的东西很多,也许连你自己都忘了以前的“我要怎么”了。所有得到得东西终将离你而去,而你能给予他人的爱才能让你亲近神佛,为你打开通往天国的永久生命之门。

天国怎么样?并没用语句描述,因为天国是你用心灵感受的;灵命越强,感受越深,天国越美好。没有灵命的得救便没有门进入永生的天国。神佛爱所有世人,但只有选择接受他的人才得救。只有能得永生的人才不惧怕离开这个俗世。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彭婷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