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提到中国的电影大师,总有几分缺憾。中国从来没有产生过特别过硬的大师,时至今日,连艺术片都愈来愈小众,失去了早期离观众尚未太远的活力和精神。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迎来的中国电影最早的黄金时期,曾经出现过不止一个大师的可能……要知道,那时候的黑泽明还处于拍摄处女作《姿三四郎》的阶段,被世界承认的《罗生门》要在1950年才面世。但是战后的中国,终究没有继续曾经的辉煌。而凭借着《七武士》、《乱》、《影子武士》等,黑泽明也成为第一个打破欧美电影垄断的导演,享有国际声誉。在黑泽明诞生100周年的日子,我们反思中国电影,不能不让人发问:为什么中国没有黑泽明?商业至上、体制、导演自身的追求,甚至审查方式等,都在某种程度抑制了中国电影的发展。

 
 

黑泽明具有非凡创造力:率先打破欧美垄断

黑泽明一生执导31部影片,是亚洲第一个打破欧美电影垄断的导演,并引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电影潮流。他的作品频频在威尼斯、戛纳与柏林诸影展中得奖,80岁那年还在美国领取了奥斯卡金像奖特别荣誉奖。日本媒体评价他,“在他之前,西方世界想到日本的时候,是富士山、艺伎和樱花。从他开始,西方世界想到日本的时候,是黑泽明、索尼和本田。”【详细】

 

时代造英雄:五六十年代文艺思潮催生了黑泽明

 

黑泽明的长子黑泽久雄:“日本有许多出色的导演,但也不能跟黑泽明相提并论。因为黑泽明的电影时代正值战争之后,他仿佛在黑暗世界为人们带来美好讯息和希望,意义尤深。”“美国人虽然喜欢黑泽明,但以我的体会,欧洲观众更喜欢他。教育水平愈高的地方,他的影迷就愈多。我父亲很努力看书,喜欢文学,看很多俄国和英美文学,也很了解孔子,受儒家影响也不足为奇。”【详细】

 

黑泽明:深挖日本民族文化的导演

 

野上笔下的黑泽明真有王气或霸气:“很多人都认为黑泽导演是个可怕的人。”虽然,“关于电影,有三件事黑泽先生说了不算。天气、动物和音乐”,但从剪辑、摄影到自己并不在行的作曲,黑泽导演其实事事都想掌控。【详细】

 

西方视域下 世界认可黑泽明影片的民族化风格

 

他既重新解释了欧美的电影创作方法,又使日本古老的传统艺术得以再生。而《蛛网宫堡》与《乱》则是日本的传统与欧洲的传统相融合的成功范例。在这两种传统之间的“粘合剂”,就是黑泽明创造性的改编艺术,这是他独具的才能。【详细】

 
 
永远的黑泽明
 

黑泽明是不朽的,寓言化的故事,英雄式的人物塑造,以及人道主义的内核和存在主义的深刻思辨已经被世界牢记。[详细]

调查

1.黑泽明是日本迄今为止最伟大导演吗?
是。
不是。
不好说。
2.你觉得黑泽明电影中最成功的是什么?
人性与灵魂的揭示。
日本文化的展现。
西方戏剧结构的巧妙运用。
电影手法的多样与创新。
其他。(多选)
用户信息  
年龄  
职业  
 
 
 

单边主义让香港电影固步自封

狭窄的文化视野使得香港电影难以再迈出坚实的步伐。单边主义应当是当代香港电影在文化上的局限而阻窒了本身发展、提高的深层原因之一。因此,单边主义就少了种大格局思维。当看到并长期处于周边地区、国家电影市场均有求于自己时,虽然在广义的电影中香港电影并非单一供应渠道,但作为中文/华语电影的供应来说,是垄断和单一的。【详细】

 

台湾电影衰落的启示:“艺术化过剩”导致没落

 

当然,台湾电影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还有一个问题不能不谈,就是新浪潮之后台湾导演们的“异化”。台湾导演对于“艺术”的追求,才导致诸多的追随者开始偏爱影片的获奖,进而导致对观众基本娱乐需求的忽略。侯孝贤就承认,在他和杨德昌等人成名之后,太多艺术学校的学生都持有这样的观念:拍艺术电影才算是电影,而迎合观众去拍摄一些东西,绝对就是垃圾。【详细】

 

香港电影困兽斗:如何在“独立”与“融合”之间创新

 

随着香港经济的起伏,区位优势的逐步弱化,电影工业的低迷,加上亚洲其他地区和中国内地电影市场的逐步发展,香港电影如果再继续固守原来的模式,不异于等死。于是香港导演逐渐向内地靠拢,“北上”找钱找人,大搞合拍片。但从目前整体的情况来看,成功者极少,找不着北的居多。【详细】

 

香港影业衰落是内地电影的一面镜子

 

是什么原因导致香港电影迅速盛极而衰?在上世纪90年代初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不少制作公司只图眼前票房,粗制滥造,而演员疲于奔命应付了事。在当年,一部电影常常半个月拍完,没有剧本,全靠临场发挥。甚至一部僵尸片成功,接着就拍100部僵尸片;一部英雄片成功,接着就拍100部英雄片。对此,成龙坦言:越来越多的粗制滥造、跟风模仿之作严重败坏了观众胃口,也让电影必然走向死亡之路。 【详细】

 
 
中国电影大师始终缺席
 

中中国内地电影史上其实没有哪位导演被名正言顺地冠上过大师的名号,至少在他们为电影奉献青春的当时,他们都只是在无限接近大师的位置。即使是费穆,也是因为《小城之春》在上世纪90年代末被重新发掘之后,才被评论界惊为大师。[详细]

调查

1.你觉得香港电影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香港电影粗制滥造下失去了大量的市场。
电影人才大量流失。
香港电影人青黄不接。
受经济萧条影响。
其它。
2.你同意“艺术化过剩导致台湾电影没落”的说法吗?
同意。
不同意。
不好说。
用户信息  
年龄  
学历  
 
 
 

姜文和新生代:电影审查是问题吗?

尽管贾樟柯说:“回顾所谓地下生涯,我问心无愧。”但正如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郝建所说:“不管第六代作品和他们作为一个艺术家选择的行为中的政治性是否都是由西方强加或者由于国际电影节评委的误读所产生,这批导演与中国的电影体制的关系的确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事实。”很多青年导演并不赞同这种“与体制较劲”的做法。路学长说,在他看来,很多所谓地下电影在艺术质量上确实做得很差。在《长大成人》经受漫长修改的时候,也有很多国外电影节来邀请他参加,但他拒绝了。因为这部电影由田壮壮的公司投拍,他说,他不能“毁了投资方”。【详细】

 

体制的问题?深化中国电影管理体制改革迫在眉睫

 

国产片只有少数几个知名导演的所谓“大制作”影片才能进入院线放映,大多数影片只能在电影频道放映电视或出影碟。“百花齐放”变成“几花独放”,老百姓戏称“13亿人看几个人的电影”。【详细】

 

商业至上的问题?片种单一 缺乏创造力

 

大片在本土的生长,依然远未走出票房与口碑反差的“怪圈”,其被人诟病的主要问题是,类型雷同单一、人文底气不足、艺术创新乏力,与好莱坞大片的制作模式,渐渐呈现出某种趋同性的危机,显示出只注重视觉奇观的营造或提供快餐式的文化消费,却往往忽略了对民族文化原点以及文化传统的深入发掘,特别在张扬民族文化的主体性及其核心价值观上尤显单薄,留下了若干文化与产业难以共生的问题和焦虑。【详细】

 

圈子的问题?中国电影圈帮派林立像一个黑社会

 

他既重新解释了欧美的电影创作方法,又使日本古老的传统艺术得以再生。而《蛛网宫堡》与《乱》则是日本的传统与欧洲的传统相融合的成功范例。在这两种传统之间的“粘合剂”,就是黑泽明创造性的改编艺术,这是他独具的才能。【详细】

 

导演的问题?过于清高抑或过于媚俗

 

中国电影之所以未能振兴,其根本原因在于未把电影作为一种艺术来看,而是在商业压力和意识形态的限制下,数着经济利润的高低来评判电影的好坏,以及定夺电影的出路,这种自圆其说的做法必然不能带来中国电影的振兴。【详细】

 

调查

1.中国电影最大问题是什么?
体制。
审查制度。
导演。
资金。
技术。
剧本。
文化大环境。
其它。
2.你认为当代中国最好的导演是谁?
张艺谋。
陈凯歌。
贾樟柯。
顾长卫。
王小帅。
陆川。
宁浩。
冯小刚。
王家卫。
吴宇森。
李安。
侯孝贤。
蔡明亮。
谢晋。
杨德昌。
陈可辛。
刘伟强。
姜文。
田壮壮。
程小东。
刘镇伟。
关锦鹏。
许鞍华。
其它。
用户信息  
年龄  
学历  
职业  
 
 
 

黑泽明被西方过度接受有文化殖民的意味?

黑泽明之所以获得如此特殊的文化待遇,更内在的原因聚集于他的亚洲导演身份。在西方视野中,亚洲始终是一个文化边缘状态,一个想象中的“他者”。西方世界对黑泽明的过度凸现,更多强化的是西方中心话语对“东方”他者的召唤;而东方世界对黑泽明的特殊文化礼遇,则渗透了“东方”他者靠近西方中心的强烈愿望,黑泽明的文化传播越强势,这个愿望越强烈,黑泽明之所以获得超过同时期西方导演更高的文化待遇,其实渗透了强烈的文化殖民意味。 【详细】

 

中国文化的声音为何被世界忽略?

 

英国《金融时报》近日评出世界50张有影响的面孔,这些面孔在2000-2009的十年间影响了世界。中国入选的有政界、商界和金融界的人物,唯独文化界是一片空白。这让人不仅要问,拥有世界上最为庞大的文化包括文学的队伍,为何发出的声音至今仍被世界忽略?【详细】

 

胡玫:中国电影该怎样输出自己的文化价值观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华民族在文化上的独特性,势必在自信的基础上得到提高。这必然也推动中国电影业的转型。中国人的品味再也不是当年那种唯西方马首是瞻的境况了,而是要看反映自己文化价值观的电影。【详细】

 

文化弱势:中国导演更习惯满足西方人的猎奇

 

对于相当部分具有所谓“国际”意识的西方人来说,他们不仅热衷于用西方式的人权观念来看待东方历史上的专制主义,而且也往往用西方式的民主体制来衡量中国现实。中国电影在西方人的阅读视野中首先就是一种意识形态寓言。而许多国际化的中国大陆电影也就自觉不自觉地采用各种意识形态策略来与西方的寓言期待相契合。【详细】

 
 

“电影强国”之梦:中国电影何时能真正影响世界

 

著名导演何平曾不无忧虑地表示:“电影市场好了,因为商业电影拍得很像商业电影了,越来越国际化。但电影拍得却不够好,远不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电影那么有文化气质。”艺术创新严重落后于产业发展,让他感叹“我们离国际水平越来越远”。 【详细】

 
中国电影为何缺少精神力量?
 

纵览商业电影,便会发现,一些最具资本号召力的商业电影导演,他们不再把电影当作艺术。也许他们的内心深处仍然坚守着以往的电影观念,执导商业大片,不过是为了玩玩,试试自己进入市场的才能,或者出于无奈,为了生存而效力市场,把艺术暂时放一放。但他们对艺术的信心已经动摇,甚至失去了信心。[详细]

调查

1.中国电影难在世界形成持续影响力,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中国电影质量问题。
中西文化差异的问题。
其它。
2.中国电影在外国获奖,你觉得主要是出于原因?
电影的确比较好。
满足了外国人的猎奇心理。
商业与市场上的考虑。
导演的影响力。
其它。
用户信息  
年龄  
学历  
职业  
 
对不起,您的浏览器禁用脚本或者您的Flash播放器版本较低!请点击这里获取最新版本。
  • 张艺谋:我最崇拜大师黑泽明
  • 陆川:我有艺术强迫症 黑泽明让我绝望
  • 黑泽明处女作《姿三四郎》建立国际美誉
  • 黑泽明电影《七武士》显多机位拍摄张力
  • 黑泽明电影《罗生门》鞭笞人类自私的本性
  • 黑泽明电影《德乌苏札拉》获奥斯卡外语奖
  • 《影子武士》反映黑泽明心境灰暗
  • 黑泽明电影《乱》莎翁文学结合日本史诗
电影史上不乏沉溺于名利而失去光环的大师。真正的大师,应该是始终面向前沿命题的人,应该像黑泽明般百折不饶地求索,严格甚至苛刻地追求艺术之至境。不分心、不逃避,以求索时代精神为使命,这需要执着的信念与非凡的勇气。因为艺术风格的凝成,是一个相当漫长的累积过程。功力越高,提升越难,修炼越须专注。过于善变、心浮气躁,纵有艺术禀赋,至多是个艺匠。而在鱼龙混杂,商业主义至上的年代,一个电影人想成为大师有太多的艰辛。
404-页面不存在
  • 1
  • 2
  • 3
  • 4

抱歉-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Sorry-We cannot find the page you requested!

帮忙改进问题

48小时点击排行

本日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