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书店失去一位深具影响力老总
本报讯 (记者吴波)昨日下午5时40分许,曾经影响中国阅读60年的三联书店前老总、著名出版人范用先生因病去世。范老的去世将是文化界的重大损失,也引起无数读书人的哀思和追忆。三联书店前任老总董秀玉女士及现任老总汪家明先生,称三联失去最具影响力的一位老总。
影响
每个读书人都有三联的书
范用是我国名重一时的出版人,他曾策划出版了巴金的《随想录》、陈白尘的《牛棚日记》、《傅雷家书》;他也是我国著名的杂志人,曾创办了《读书》、《新华文摘》;著有《我爱穆源》、《泥土脚印》、《泥土脚印》续编。张中行曾评价说:“书籍的编印装帧……久闻北方有个范用,南方有个钟叔河,是大专家,出手不凡。”
在中国,几乎每一个读书人的书架上都会有三联书店的书。60年来,从来没有一个书店这样深度地影响过中国人的阅读。而对三联书店的发展和传承,影响最大的当属范用先生。汪家明介绍,范用出生于江苏镇江,曾任读书出版社桂林、重庆分社经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部主任。建国后,历任中宣部出版委员会科长,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出版局副主任,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等。
三联书店前任老总董秀玉告诉记者,本来约好去医院看范用的,没想到他会走得这样快。她告诉记者,“由于非常悲痛,一下子无法说出范用先生去世对文化界的影响”,但她却表示,“中国失去了一个最纯粹的出版人,失去了一个爱书爱到骨子里的人,就这一点就值得读书人尊敬。”
悲讯
范老前天就一直昏迷
汪家明告诉记者,范用先生前天就一直处于昏迷状况,昨天他还去医院看望过范老。他认为,范用是30年来对三联书店影响最大的一个总经理,主要是对三联的品位追求,对文化人、对作者的尊重,加上办《读书》杂志,对三联书店的影响太大了,而且,范用1938年进三联书店,一直未曾离开,传承了邹韬奋的精神。
2005年,范用曾在随笔集《泥土脚印》中纪念《读书》300期一文中提到“希望《读书》办成适合像我这样的读者,不是为了做学问,只是业余喜欢看点书的人。”
解放前,范用和他的朋友们——陈原、陈翰伯、倪子明等陆陆续续在出版和读书相关的杂志。最早是上世纪30年代在上海的《读书生活》半月刊,被查禁后又先后在沪渝两地出版过《读书与出版》、《读书月报》等杂志。
在范用看来,他操办过的这些读书杂志,都有一脉相承的特点,从内容上讲,“它们不是简单的书评杂志,而是比较广泛地谈文化问题、思想问题的,不限于读书的问题。” 从读者定位上讲,它们针对的是“喜欢看书的普通人”。
“文革”中,范用家里的书全部给抄走了,他不仅失去了看书的机会,还被扣上“走资派”这顶帽子。同时,他还和原商务印书馆馆长陈原、原国家出版局局长陈翰伯一起,被打为“陈范集团”。
爱酒
随时都要抿那么一两口
范用13岁买的书,现在还仿如新书,汪家明回忆说,他家的客厅,东西两面墙全是字画、书籍和老照片,南北两墙则堆满了各式酒瓶,威士忌瓶已经全空了,白酒几乎都还未打开,至于红酒,范用几乎是得到一瓶,消灭一瓶。干红、干白现在是他的最爱,用一个带盖子的小玻璃杯装着,他随时都要抿那么一两口,好友丁聪也是他的酒友。
退休后,和好友丁聪等对饮两杯,读读“闲书”,几乎构成这位当年人称“范老板”的中国出版业行尊的全部生活内容。
1986年,范用和陈原逐渐离开《读书》杂志,由范用从人民出版社调来的沈昌文接任《读书》主编和三联书店总经理。后来,《读书》的内容开始往更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而当沈昌文退位,三联做出让汪晖、黄平接任的决定。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吴波 编辑:王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