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过客,终成归人……”21年前,他疑患胰腺癌时曾如此自拟告别词。
他曾言最怕夜半电话铃响,那样多半有老友作别,譬如,夏衍、叶浅予、萧乾、柯灵、戈宝权、汪曾祺、新凤霞……昨天,许多人的电话铃声在沉入夜色时却因他而响。
没有多少文化界之外的人知道他,却鲜有读书人没读过他编的书,包括《傅雷家书》、巴金的《随想录》等;他倡导创办了《新华文摘》;主持创办了《读书》杂志——他,就是文化界多年的“幕后英雄”、出版家范用。
昨晚六时左右,范用在京辞世,享年87岁。据出版家董秀玉称,范用是在一两个月前因肺炎入院的。
■“最艰难的时候,他总走在最前面”
“他一直挺快乐的,身体也一直挺好。他为文化界做了太多事情,太多太多……最艰难的时候,他总是走在最前面。”昨天夜里,出版家董秀玉说起傍晚“范公的事”,还泣不成声。
范用的出版生涯中,有几本书常常为人提起,一本是巴金的《随想录》,一本是陈白尘的《牛棚日记》,一本是《傅雷家书》。巴金《随想录》多次遭删节,范用在三联书店出版时,一字未删。《牛棚日记》的出版在陈白尘去世之后,书稿先被另一家出版社退回,范用和陈白尘的女儿陈虹约好见面之前,被自行车撞断腿骨,陈虹和他的见面是在病床边。书出版后,范用拄着拐杖亲自把书送到陈家。
《傅雷家书》如今在中国销量已以百万计。出版前,傅雷长子傅聪依然有“叛国”之名,是范用排除各种阻力,使书稿于1983年面市。为了使该书顺利出版,他曾先恳请胡耀邦批示傅聪回国讲学。“听说傅聪‘叛国’,印刷厂的工人一开始都不愿意排这本书。后来他把胡耀邦的批示拿出来才解决问题,傅聪回来讲课都没有问题,出书也是没有问题的。”
■见国人无书可读,立志创《读书》
除却他以独立、自由、平实、典雅的“三联风格”编辑出版的一套套丛书和一本本“重量级”著作,譬如巴金的《随想录》、夏衍的《懒寻旧梦录》、杨绛的《干校六记》、郑振铎的《西谛书话》、曹聚仁的《书林新话》、叶灵凤的《读书随笔》、傅雷的《傅译传记五种》等,范用还倡导创办了《新华文摘》,主持创办了《读书》杂志。
“文革”期间,范用和陈翰伯、陈原被打成“陈范集团”。1970年前后,在干校期间,范用和陈翰伯谈起当时除了毛主席著作之外几无可读之物,便设想一旦有了条件,要办读书杂志。1979年,《读书》杂志创刊,创刊号上刊登了李洪林的《读书无禁区》,文章的标题原为《打破读书禁区》,发稿时,范用改为《读书无禁区》。日后范用回忆:“《读书》每期清样我看了才签字付印,直到退休,至今未听说《读书》有什么问题。”
■“小学毕业”的出版家
范用学历不高,填履历表时,他总是老老实实填上“小学毕业”。因了这份“诚”,他有了“三多先生”之称,“书多,酒多,朋友多”。1989年,范用体检时疑患胰腺癌,自拟了几句告别词:“匆匆过客,终成归人。在人生途中,倘没有亲人和师友给予温暖,给予勉励,将会多寂寞,甚至丧失勇气。感谢你们!拥抱你们!”
范用在人民出版社工作36年,在三联书店520办公室待了30年,由中年到老年,很多好友故人都曾来过这里饮茶神侃,其中多有名家:王世襄、费孝通、萧乾、吴祖光、冯亦代、黄苗子、郁风、黄宗江……办公室离厕所很近,范用被同事们戏称为“文史馆长”。
范用生前曾言:“我交朋友是为了出好书”。
■文/本报记者 朱玲
范用人生路:
[少年时]范用:我这一生就念了4年小学
[文革时]范用曾被扣上“陈范集团”帽子干校改造
分析评论:
相关资料: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朱玲 编辑:王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