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沈阳的春晚之路:三进三出意味着什么?
2009年05月11日 12:16书摘 】 【打印已有评论0

2009年央视春晚,小沈阳穿着“跑偏”的苏格兰裙裤,“不男不女”地“委婉”着,声情并茂地“山寨”着——就这样红了!就这样以火箭的速度一夜间成了牛年中国最牛的人气明星。

赵本山说:“它(春晚)是一个最好的时间。在那个时间段里,你想你这演一百个电影才能有这样的(人气)。你这一生得经营多少个东西,才能让这些人同时去看你?”

小沈阳不但占领了这“最好的时间”,而且在与春晚的“恩恩怨怨”中,把事件营销之功效发挥到极致。在春晚影响式微的当下,他的崛起,是春晚前台造星的“回光返照”,更是春晚后台营销的全新“标杆”。

上不上春晚比上春晚本身重要

1984年2月2日凌晨,大年初一。34岁的相声演员姜昆结束了春晚的表演匆匆往回赶。

他家住五楼,为了省电,平常楼道是不开灯的。但那晚,姜昆刚进楼道,电灯啪的一声亮了,人们涌出屋子,向他问好、致谢;他上二楼,二楼灯亮;他上三楼,三楼灯亮……场面近乎英雄凯旋,姜昆激动得泪水涟涟。

这是第一届春晚的“造星效应”。从此,春晚成了全中国灯光最亮的舞台。

24年后的2008年2月21日,27岁的二人转演员小沈阳得知自己的节目没上2008年元宵晚会,郁闷地躲在刘老根大舞台幕后不停地抽烟——这是他第三次被春晚所“弃”。

但他没有想到,他也红了,虽然没紫——关于他与春晚的“恩怨”几乎贯穿了整个2008年的娱乐话题。他被春晚否决掉的《我要当明星》竟成为互联网上人人争传的“热点视频”。

在春晚影响力式微的当下,其舞台上的“造星功能”已远不如当年,但其舞台下的“事件营销”之“药效”却是前所未有的强劲——小沈阳是个明证,更是典范……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赵本山   春晚   三进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王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