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0年变革:历数新闻联播之“最”
2009年02月03日 09:22书摘 】 【打印

CCTV《新闻联播》画面

中国政治和社会生活,也在悄悄地变化。

1978年1月1日,CCTV《新闻联播》开播。

正如《南方周末》一篇文章评论的:30年来,这是中国大陆知名度最广、全世界观众数量最多的电视栏目。尽管面临越来越多的质疑和压力,30年收视历史所形成的巨大惯性,依然推动着数以千万计的观众在每天晚上7点打开电视机,收看《新闻联播》。它是这个国家机器里宣讲系统中最具象征意味的意识形态符号。它的永远不苟言笑的播音员,被称为国脸;时政新闻里不同级别领导人的出镜时间,被精确到秒;主持人服饰的颜色冷暖,意味着国家大事当天可能呈现的基调;节目形态和播音员人选的些许变动,就意味着政治格局的调整征兆;而“今天的新闻联播大约需要59分钟”,往往意味着有重大事件发生。

正是从1978年正式开播起,《新闻联播》就成了中国老百姓了解国内外大事的一个窗口。它的“中国政治、经济风向标”的地位,在中国人心中不可撼动。

每天晚上7点,日本共同社中国总局的值班人员都会准时把电视频道调到CCTV1,收看《新闻联播》已成了很多驻华外国媒体的一个习惯。在他们眼中,《新闻联播》已经不仅仅是个栏目,更是观察中国政治、经济走向的风向标。

上世纪90年代,播音员张宏民一次穿着中山装登场,立刻在各国使馆中引起强烈反响。因为在他们看来,服装的改变可能意味着政治气候的变化。而事实上,张宏民不过是因为当天值班的播音员请假,临时“救火”的他没穿正装,才以中山装上阵。

《新闻联播》主播一举一动的变化,折射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

2007年底,海霞、李梓萌、康辉、郭志坚新晋主播亮相《新闻联播》,引来极大关注:

2007年12月6日晚首次亮相《新闻联播》的海霞,被网友誉为“新晋主播中最端庄的女主播”;

2006年6月5日晚首次亮相《新闻联播》的李梓萌,被网友誉为“新晋主播中最漂亮的女主播”;

2006年6月5日晚首次亮相《新闻联播》的康辉,被网友誉为“新晋主播中最稳重的男主播”;

2007年12月9日晚首次亮相《新闻联播》的郭志坚,被网友誉为“新晋主播中最帅气的男主播”。

今天,我们依然记得,1978年1月1日,《新闻联播》开播,最早的主播:李娟、赵忠祥。

时光再回到30年后。2007年12月21日《新闻联播》中,对于正在热映的冯小刚贺岁大片《集结号》有长达1分9秒的报道。

对此,不少网友吃惊:娱乐片《集结号》凭什么能上一直以报道国计民生为主导的《新闻联播》?

而当天的《新闻联播》对《集结号》有如下的点评——这部故事片以全新的艺术手段告诉人们,每一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的,不经过血与火的洗礼,不经过牺牲,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据2008年3月16日《新闻晚报》报道:《新闻联播》成李宗盛创作来源。在内地的日子里他养成了每天收看《新闻联播》的习惯。很多音乐人讲究“采风”,但在李宗盛看来,心灵上的“走出去”有时也能收到同样的效果,看《新闻联播》,了解外界更多的信息,会对音乐创作有诸多裨益。

笔者还注意到这篇文章,说明了《新闻联播》的影响力:

《新闻联播》是炒股最好的消息源(作者綦天正,载于2007年12月1日《新快报》)

无论是中国最早出名的股民“杨百万”还是目前控制市场走向的众多基金经理,都有一个共同的癖好——收看《新闻联播》,在这些股市老鸟看来,《新闻联播》的价值甚至比上市公司的公告更值得研究,是字字都值得玩味的晴雨表。

近来从6000点开始的下跌,如果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在10月中下旬《新闻联播》加上《新闻30分》、《经济信息联播》用了空前的力度提示股市风险。

在这之后紧接着就是大盘蓝筹飙高后回落,将大盘死死拖住。而今年给无数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的“5·30”大跌前,《新闻联播》用了长达一分钟的时间报道广发证券的违规内幕交易,结果是题材股全面下跌,至今都很少有个股能回到当时的股价。

对于《新闻联播》的解读,并不是普通看电视节目那么简单,它从来不会直接说出股市涨跌,必须要做到文本细读才有意义。细读时,不仅要关注具体的新闻内容,也要关注其新闻时长和在其他新闻栏目中重播的力度,特别是出现上市公司名称时,更要字字都严加分析。

《新闻联播》更是观察重要人事变动的最佳视角,监管层领导出现的频率高低和宏观经济形势也有着莫大关联。过去在美国,就有专人研究格林斯潘每次云山雾罩的讲话时是怎样的表情,这样的做法我们也学得来。

《新闻联播》的历史,何尝不是30年来中国变革的历史。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邓东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