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 清明节既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也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 清明孕育了丰富的饮食文化,人们在各种民俗活动中,更是把对死者的尊敬和对生的喜悦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的习俗。心祭重于形祭,一束鲜花,一炷香,一本相册,几句追思留言,也可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怀念。记取祖先的辛苦,缅怀前辈的功德,是传统美德。节日的形态在仪式,节日的灵魂却在文化。清明不仅是纪念先人、先贤、先烈的日子,同时也包含着生者对生活的期望;它是生者与死者相沟通的节日。相关策划:清明时节话养生

编者按:  清明追思之日,凤凰网历史、文化频道在网友的协助下搜集发布了11297位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牺牲烈士的名单(据不完全统计)。需要特别鸣谢的是:广西云南各所烈士陵园墓碑名单是由“燃烧的血”网站网名“烈士的妹妹”,“simonchan“,“路客”,“路客MM”,“永志不忘”,“思念”,“小小雪”等人辛苦打字整理,“烈士的妹妹”在整理全国烈士各籍贯名单过程中,付出了很多精力和辛劳。在后期更新和修改整理,各所烈士陵园烈士籍贯名单由“路客”整理,全国烈士各籍贯名单以及原籍安葬烈士名单由“李宇”整理。烈士名单仅供参考和对照,不排除还有错误,但我们希望以此纪念那场距离我们最近的战争中献出生命的烈士们,他们的功绩永世长存,他们的名字也将为人们永远铭记!

 
 

专家:清明节要找到传统节俗与现代文明的契合点

扫墓祭祖是清明节重要的仪式行为,这种仪式由于有生者与死者的心灵对话,而带有了某种神秘色彩。山东省民俗学会名誉会长李万鹏说,旧时讲究这一天都在祖先坟茔上焚化纸钱、磕头祭拜。现代文明尽管不提倡这些,但在这一天,无论能否到墓前,都应该对祖先之灵进行默悼致哀,感念旧恩。【详细】

 

缅怀逝者保存共同记忆 清明节成家族团圆日

 

一位手捧洁白雏菊的市民表达了自己对清明节的独到见解,“清明节主要是祭祀与踏青,但是它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与除夕、中秋一样,也可以说是每一个家族大团圆的日子,在清明这一天,大家因为共同的记忆而聚集在一起,因为有共同的亲人而使得相互之间的亲情变得更加牢固。”【详细】

 

民俗专家:清明节的节日精神是“将生死并置”

 

清明节的人文精神有两个层面,一是纪念感恩,缅怀故人,二是维护新生。清明时节,阳气上升,万物萌动,人们怀着欣喜之情迎接春天的到来,迎接一个新生长季节的到来,迎接一个新局面的开始。在踏青、荡秋千等娱乐活动中,放松身心,让身心得到愉悦,从而达到珍爱生命、活得更健康更快乐的目的。【详细】

 

节日的灵魂在于张扬文化精神

 

节日的形态在仪式,节日的灵魂却在文化。用旧仪式也好,搞新策划也罢,过好传统节日,一方面要万变不离其宗,让传统节日真正承载传统文化与文明的深刻涵义;另一方面要让传统对接现实,使传统节日彰显的价值观中融进现代人的生活取向。【详细】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也成为清明的别称。[详细]

清明节的节令食品
 

吃青团:将雀麦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然后包上豆沙、枣泥等馅料,用芦叶垫底,放到蒸笼内。[详细]

 

蒸面燕:每到春分和清明,江淮一带居民有蒸面燕的习俗。[详细]

 

清明果:清明果形状有些像饺子,但味却截然不同。清明果的皮是一种叫艾叶的植物做成的。[详细]

 

乌稔饭:食“乌稔饭”是闽东各地各民族共同拥有的清明食俗。[详细]

 
 

学者称古代清明节既是悲日又是乐日

民俗学者称,古代的清明节,除了有祭奠逝者的悲伤,更有万众踏青、郊游、戴柳、斗鸡等种种欢乐。可以说既是断魂之日,也是快乐嬉戏之日。古代清明民俗的多样化,从传世名画中也可见一斑。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清初张岱的《扬州清明图》等绘画作品,都将繁华之地的清明活动描绘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成为百看不厌的市井民俗全景画。【详细】

 

祭先人:清明节 我们拿什么祭奠

 

清明节你也可以去上坟,去到亡人坟前表达哀思。你可以献上一束鲜花,甚至是山花。你也可以在亡人坟前深深的鞠上一躬,给亡人诉说一下你以及家人的近况,给坟添点土。或者你也可以在亡人坟前植下一棵树,让它代替你时时陪伴在亡人跟前。【详细】

 

祭先烈:网民流行网上祭奠

 

在有人担心清明时节人们是否会无意冷落千千万万先烈的时候,“网上祭先烈”活动超过50多万网友参与,有6万多网友留言,至少说明网上祭奠先烈是获得网友认同的,正像一位网友留言所说,“逝去的英烈们,你们的精神是我们国家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后辈会用''中华之崛起''来祭奠你们。”【详细】

 

清明祭祖是道德的诗性信仰

 

中国人对先人的祭祀是道德信仰,是表达情感的诗意之举,是发自个体情感的感恩与缅怀。冯友兰曾说,“行祭礼并不是因为鬼神真正存在,只是祭祖先的人出于孝敬祖先的感情,所以礼的意义是诗的,不是宗教的”。谁都清楚,祭奠的酒馔“一滴何曾到九泉”,但我们却相信亲人、先祖能够领受我们的情意与祭奠,这种庄重的仪式是一种情感的、诗意的、道德意义上的真实。【详细】

 
 
祭奠先人的同时记住先烈
 

这是距离中国人最近的一场战争,也是距离中国人最远的一场战争。但无论远近,都不是我们遗忘他们的理由。他们就是: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为国牺牲的英雄们。[详细]

纪念誓死抗日的东北义勇军  

都是打鬼子的,但当我们对赵尚志、杨靖宇耳熟能详时,又有没有想过那些曾洒热血的东北义勇军将士埋骨何处呢?【详细】

纪念抗日殉国的黄埔英雄  

他们是黄埔军校的师生或同窗,是东征北伐中并肩作战的战友,是抗日战争中共御外辱的兄弟。【详细】

勿忘扬威异域的中国远征军  

时光飞逝,当年的战士如今已是风烛残年。他们就这样安详地坐在自家四面漏风的棚屋里,微笑着默默凋零。 【详细】

纪念在日殉难劳工、烈士  

被掳至日本的中国劳工总数达4万多人,在饥饿、残杀和重重虐待下,各类原因死亡者即达7000余人。 【详细】

葛剑雄:清明节最重要的是生者与死者的沟通

 

清明节不是一年中唯一的祭祀,也不是最隆重、丰盛的祭祀,但清明是离死者最近的祭祀——一般都在墓地举行。所以除了祭祀的形式和物质部分外,还必然包括生者与死者之间的心灵沟通。在这过程中,个人、家族、人群、民族、国家的重大往事,必然得到一次次的回顾和追忆,对历史的记忆就这样形成和保存。【详细】

古代大诗人如何过清明节

纵观中国文学史上,与清明节有关的古代诗词丰富多彩。中国历代著名诗人几乎都有“清明诗词”留世,大多数描述了古人欢欢喜喜度清明节的景象。上海古籍出版社近日出版的《诗词清明》一书,就收录了近80首清明诗词。

清明要破除“烧高香”观念

近年来,我们发现一些游客在游览时受到外界误导,或者出于攀比心理,盲目地烧高香、烧大香,不但对宗教、旅游场所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埋下安全隐患,也扰乱了宗教旅游场所秩序,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清明公祭不如心祭

当清明成为公众假日,人们不仅要深入体察它的文化意蕴,更应是一次深入的心祭。首先,清明节不仅要祭扫亲人坟墓,更要铭记和发扬先辈的功德,让自己与那些已故民族先贤和革命先烈,来一次触动内心的心灵对话。

民俗专家:清明节不仅限于扫墓 还包括春日娱乐

 

著名民俗学家高有鹏说“没有快乐,节日就会失去存在的意义”,“我们可以去郊游,去体验野外生存,感受大自然的静谧与清新,去演习‘仲春之月男女相会’,去做骑马射箭、模仿播种、模仿狩猎的游戏,还可以去戴柳、插柳、放风筝、歌唱、跳舞,体会各种亲近大自然的嬉戏乐趣。总之,走出斗室,走进大自然,让身体受到锻炼,让灵魂受到洗礼,让心胸更加开阔。”【详细】

 
 
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详细]

 

扫墓祭祖: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详细]

 

荡秋千:荡秋千,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最早叫千秋。[详细]

 

踏青: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出清明时节的热闹情景。[详细]

 

插柳: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详细]

 
 

冯骥才:清明是近人情和近自然的节日

冯骥才说:“清明既有祭扫、寒食等感伤性的内涵在其中,又有踏青、蹴鞠等亲近自然的众多民俗活动。这个节日由此便被赋予了两层含义,一是近人情、传哀思,在追忆前人中牢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二是在踏青、插柳等活动中走近大自然,亲近大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详细】

 

专家称清明最初是个春天节气而非节日

 

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周代,清明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初唐时,扫墓、祭拜先人的日子仍是寒食节,但后来古人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清明将寒食节中的祭祀习俗收归名下。【详细】

 

唐宋以后清明加入了踏青的内容

 

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首先清明节原本是古代人们在冬去春来时取新火的日子,后来渐渐地和扫墓、祭祖联系在一起,在唐宋以后又加入了踏青、郊游的内容,还有举行植树、放风筝、荡秋千等多种活动。【详细】

 

不出门已经落伍 清明出游踏青成时尚

 

清明节是在万物生长复苏的春耕时候,它代表着一种希望;同时,清明节也是踏青和亲友聚会的日子,代表着人和自然的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今人与前人之间的沟通。“清明不出门的习俗已经落伍。”【详细】

 
 
清明节诗词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代诗人杜牧这首七言绝句《清明》,似乎奠定了清明节“清冷伤情”的情绪基调。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清明节写下“留饧和冷粥,出火煮绿茶”。清明节生火品茶,佐以麦芽糖、冷粥,想必别有一番风味。[详细]

唐代诗人韦庄的诗作  

“满街杨柳绿烟丝,画出清明二月天。好是隔帘花树洞,女郎撩乱送秋千。”唐代诗人韦庄的诗作,反映了在陕西地区,女子过清明节流行荡秋千的习俗。【详细】

柳永笔下的《抛球乐》  

宋代词人柳永笔下的《抛球乐》显示出清明节更加热闹,既有音乐助兴,又有踏青出游:“乍疏雨,洗清明。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盈盈,斗草踏青。” 【详细】

五代女词人花蕊夫人词作  

五代女词人花蕊夫人有诗云:“寒食清明小殿旁,彩楼双夹斗鸡场。内人对御分明看,先睹红罗被十床”。【详细】

国家与文明的历史,靠个人与家庭的传续来完成;没有个人与家庭的传续,历史将是苍白、抽象而没有人情味的;清明节的祭奠仪式是个体与历史连接的精神脐带,使今人的身份清晰而神圣。“追远”不仅有“民德归厚”的教化意义,还会让我们获得面向未来的力量,确定个体与时代的历史位置。在崇拜“新”与“未来”的今天,这是必不可少的仪式。我们缅怀先人,祭祀先祖,因为他们是自己的来源,他们的辛劳和奋斗乃是我们继续前行的起点。这是尊重生命与敬畏历史的不绝之流。
404-页面不存在
  • 1
  • 2
  • 3
  • 4

抱歉-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Sorry-We cannot find the page you requested!

  • 输入的网址不正确
  • 页面已被删除

帮忙改进问题

404-页面不存在
  • 1
  • 2
  • 3
  • 4

抱歉-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Sorry-We cannot find the page you requested!

帮忙改进问题

48小时点击排行

本日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