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来源学术界颇有争论
从甲骨文首次发掘开始,随着出土甲骨文数量的不断增多,有个问题就一直困扰着考古学家:殷墟出土的这些为数众多的龟甲究竟从何而来?
1928年至1937年间,在前後13次殷墟考古发掘中,共出土甲骨文24910片,其中字甲22718片,字骨2192片。龟甲占到了出土甲骨文的绝大多数,这些数量众多的龟甲从何而来,在学术界颇有争论。
胡厚宣曾经依据有关甲骨卜辞及先秦文献资料,指出“殷代之卜龟,盖由南方西方之长江流域而来,尤以来自南方者为多”。一些学者依据史料断定,殷代之占卜龟甲多来自南方长江流域,甚至沿海地区。但也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一些学者认为这些龟甲很可能是“就地取材”。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安阳市文联主席张坚就这样认为。
他说:“从出土这麽多的龟甲来看,仅仅依靠南方的进贡,根本满足不了占卜的需要。”他介绍说,古代的交通运输条件有限,从南方长江流域到殷商国都需要长途跋涉,花费很长的时间。而运输条件的限制,决定了不可能把活龟直接从南方长途跋涉运送到北方,只能采取只运送龟甲的方式。但龟甲如果不经过脱油等技术处理,很难长时间保存,龟甲往往没等运送到殷商国都就已经腐烂变质。
生物学家也对安阳殷墟出土的龟甲有过几次鉴定,秉志《河南安阳之龟壳》是最早的鉴定报告,指出殷墟第3次考古发掘所得一完整龟甲之构造,“与希腊田龟相似,兹特定为安阳田龟”,殷墟龟甲有从南方输入者,但并没有排除其他地方包括安阳本地产之龟。
商人尚鬼:凡事必先经占卜
商人尚鬼,凡事必先经占卜,询问神灵,然後才决定是否可行。
殷商人祭祀问卜的对象可分为三类:天神、地祗和人鬼。天神包括(上)帝、日、东母、西母、云、风、雨等;地祗包括社、四方、四巫、山川等;人鬼主要指先王、先公、先妣等。祖先神的崇拜,是祭祀、祈祷的主要对象。
这些祭祀、祈祷活动都通过专司占卜的“贞人”来实施,他们通过某种神圣的仪式,向天帝、祖先和自然神谘询行事的吉凶祸福,他们是沟通天上和人间的桥梁。通过占卜而得到的兆相来决定行事,是甲骨占卜的主要目的。
制作工序:精挑细刻有讲究
“甲骨”是龟甲和牛肩胛骨的统称。古代对占卜所用的材质同样格外讲究,在古代,龟与龙、凤、麟并列,被人们称为“四灵”。因此龟甲作为占卜用物,便成为理所当然了。
“殷商时期甲骨文的制作,有着一套规范的制作流程,并有专门的人即所谓的‘贞人’来专司刻甲骨的工作。”中国文物学会会员赵乾民介绍。
在赵乾民的工作室,记者亲眼见证了甲骨文仿制的过程。聚光灯下,赵乾民在事先准备好的牛肩胛骨上,一刀一刀地刻起了甲骨文,一片甲骨刻完後还要涂墨,使甲骨看起来更接近於出土的甲骨文。
赵乾民告诉记者,他用来仿制甲骨文的甲骨,是选用殷墟出土的无字甲骨,这省去了前期许多道对甲骨进行处理的工序。“骨头筛选和脱脂处理是甲骨文刻制前两项最重要的准备工作。”
殷商时期占卜所用的甲骨首选就是龟甲,其次是牛肩胛骨,当然还有肋骨、臀骨,刻甲骨文的甲骨要求骨面必须平整,以利於刻写。接下来就是脱脂处理,殷人多以土硷放入水中对甲骨进行煮泡,硷可以中和骨头中的油脂,从而达到脱脂的目的。放入土硷的多少以及煮泡时间的长短,会造成骨头颜色和透明度的不同,出现黄色、白色等不同颜色的骨头。
记者多方查阅史料,最终弄清楚了殷商占卜所用甲骨从取材到刻辞、保存的全部过程。
钻凿
甲骨过厚,一般情况下光靠烧灼是很难开裂出有规律的兆纹的,在甲骨上挖出孔穴就是为了使甲骨变薄,以使烧灼後出现兆纹。
钻凿孔穴通常在甲骨的背面。每版甲骨的钻凿数量没有一定,少者几个,多者几十乃至一二百。
经初步加工後,即可贮藏备用,在小屯曾经发现一龟甲原料窖藏,大小数百只,均为完整之腹甲。後来又发现了已经刮削过的肩胛骨料。1973年发现有集中堆放骨料的窖穴,有20余片已经过凿、钻,其他165片则仅经过整治,尚未钻凿。这些龟甲、牛骨层层叠放,以备占卜时使用。
占灼
先前的工作全为占卜的前期准备,烫灼则是占卜活动的正式开始。将烧红的圆木在孔中旋转烫灼,由於钻孔处很薄,经高温烫灼後龟甲正面便产生开裂,出现“卜”字形裂纹,这就是所谓的“兆纹”。
在灼龟时,占卜者要一面祝祷,一面陈说所卜之事。
识读
兆纹开裂的方向各不相同,就表示了对所占卜之事的吉凶预兆,然後由专门的巫师解读兆纹,以此定吉凶。现在我们看到的卜兆几乎没有大的区别,根本无法了解古代的巫师是如何解读卜兆的。
殷商人占卜时常用“对贞”法,即从一个问题正、反两面去问吉凶,问卜次数并无限制,有时一件事问一次就行,有时连续问若干次才决定。一件甲骨可用来占卜不同的事,一件事也可以用不同的甲骨来占问。
刻写卜辞
一般人总认为应该先刻上需要占卜之事,然後再进行占灼,预告吉凶。实际上刻写卜辞是占卜的最後一道程式。从甲骨堆放的集中、有序看,刻写卜辞可能是占卜资料的归档。
出土的许多甲骨有用朱红、黑墨书写的文字,可以说明刻辞一般是先写後刻,也有熟手直接刻写;有的出土甲骨写上的文字结果只刻了一半。
占卜龟甲
凸现森严等级制
古文献有记载云“天子龟尺二寸,诸侯八寸,大夫六寸,士民四寸”。近代考古学者在对殷墟出土的甲骨进行研究後,也认同了这个观点。
在殷墟出土的卜甲数量、大小各有不同,小屯出土的卜甲最多,数量达上万片,最大的龟甲长44厘米;侯家庄南地出土的大龟版长27至29厘米,花园庄东地出土的龟甲最大的长约34.5厘米。除此之外,殷墟九处遗址出土的龟甲都是较小的卜甲,尚未发现28厘米以上的大卜龟。考古学者刘一曼认为,大卜龟乃是等级、权力、地位的一种标志。
张坚说:“从占卜龟甲的来源、制作,我们不难看出早在殷商时期占卜制度已经非常完备,也体现了殷商文明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
作者:
张攻关
编辑:
彭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