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TaipeiNationalPalaceMuseum)全貌
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了海峡两岸各有一个故宫博物院,两个故宫博物院同根同源,都珍藏着大量代表了中华古代文化的奇珍异宝。对于大陆的大多数人而言,台北故宫博物院久闻其名,却难见其真容。
故宫国宝南迁
1924年,冯玉祥将“末代皇帝”溥仪赶出紫禁城,国民政府派员入宫点查文物,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宣告成立,并开放铜器、书画、瓷器等陈列室。普通人可以看到皇上用过的东西,这等“千年未有之变局”立刻轰动一时。
可时局动荡,1931年爆发918事变,日本侵占东北,觊觎北京。战事日益紧张,为了顾及文物安全,故宫开始了长达11年的“文物万里大迁徙”。从1933年至1944年,故宫13491箱书画、铜器、瓷器、玉器精品及图书善本,在军警重重戒护下,先迁上海、再迁南京、又迁至贵州,四川。其中惊心动魄之事不胜枚举,而文物竟无丝毫遗损,实为不易。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下令将分散三处的文物运回南京。然而国事未平,1948年,国民党知大势已去,决定将国宝文物由上海以军舰分三批运抵台湾基隆。第一批于1948年12月22日启运,由国民党海军军舰“中鼎号”运载,计有古物295箱,图书18箱,文献7箱,共计320箱,于12月27日到达台湾基隆;第二批文物1949年1月6日启运,由“招商局”的“海沪轮”运载,计有古物496箱,图书1184箱,共计1680箱,于1月9日到达台湾基隆;第三批文物1949年1月29日抵达台湾。三批文物共计运走2972箱,囊括了南迁文物的22%,而且多是遴选的精品“国宝”。一起运台的还有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文物852箱及其他单位文物。由于解放军进展太快,没法全带走,其余文物就留在了大陆。从此中华瑰宝被迫天各一方。
这些“国宝”被运往台湾后,先存于台中市糖厂仓库,后又迁到台中郊外雾峰乡吉峰村仓库。1961年,台湾“行政院”决定在台北市士林区外双溪建设新馆,1965年11月12日该馆落成。至此,运台文物才得到一个适当的保存环境。新馆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百岁诞辰,命名为“中山博物院”。同年,台湾“行政院”又公布了“国立故宫博物院”临时组织条例规程,其中还有一条:“将来国家统一后,故宫文物仍交回本院”。1965年11月12日,台北故宫博物院正式对公众开放。屈指算来,台北故宫博物院比北京故宫博物院晚成立了至少40年。
编辑:
彭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