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梦溪先生在《念育之》(刊于2007年8月26日《文汇报》“学林”版)一文中说:“龚育之的记忆力是惊人的。一次我和他探讨一目十行是否可能的问题,他说自己做不到,不过听说有一种阅读方法,不是按字按句按行,而是按页,就像照相一样,停留三秒左右,整个一页就记住了。但他说在书店里,如果从一个书架的左边看到右边,速度不快不慢,他可以记住全部书名。”
小时候听父亲讲故事,常常听见一目十行的说法,总以为那不过是一种夸张。后来见识多了,才慢慢推测,有些人读书一目十行是完全可能的。因为他们一辈子的成就昭示于前,那种博览群书和著作等身的奇迹,只有一种情况才可能导致这种结果,这就是一目十行,或者一目一页。
做学问的第一条件,就是必须摄入大量材料。谁的摄入量最大,谁就占有优势。凡是学问大的人,必有读书的大功夫。像马克思、弗雷泽这种某个领域的集大成者,读尽了那个领域的著作,其具备大功夫无可疑议。他们拥有那个领域的几乎全部材料,当然具有最权威的判断和思想。那些所谓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读书功夫就更不用说了。跟伏尔泰、卢梭比起来,狄德罗不算大思想家,但是作为百科全书的主要编撰者,他的读书功夫想来超越群伦。
中国学术一直重文献而不重田野,长期以来培养了大量皓首穷经的博儒,中国学者的读书功夫一定是世界上最出色的。刘歆、杨雄、郑玄、王弼、孔颖达等等,都是一代博览群书的大儒。解缙、纪晓岚者,以编纂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成其伟业,所摄入材料之广大很可能举世无双。近世诸如梁启超、章太炎、郭沫若等,额头壮硕光洁,脑容量很可能大于常人,脑神经的活动频率和速度看来也非同一般。他们或者一目一页,或者一目十行,想来就像解缙纪晓岚那样不在话下。还有康有为、王国维、陈寅恪、钱锺书等等,即使不是一目十行,也属于九行八行之类,总之肯定具有大量吃进材料的超群出众的大功夫,同时还有惊人的记忆力。据说陈寅恪和钱锺书跟人聊天时谈到什么事情,常能指出此事此言在书架上某书某页。此种功夫堪称绝活。
具有这种大功夫的人多吗?我认识的人中也许只有那么几位。复旦大学钱文忠,据说不止一目十行,而是一目一页(据吴洪森说),也就是龚育之所说的“就像照相一样,停留三秒左右,整个一页就记住了”。不过他的停留时间不是三秒,而是十来秒(据吴洪森的描述)。还有中国现代舞团团长张长城,他虽然不做学术研究(这只是我的臆测),可是嗜书成癖。有一天他告诉我,他每天业余时间要读书十万字,让我着实大吃一惊。他究竟是一目十行,还是一目一页,我没有细问,总之颇相信他的读书功夫不同凡响。这样惊人的阅读本领和阅读量,决定了他们必定是渊博之士。这种人即使不想做天才,只要天天张目读书,就非得把自己倒腾成天才不可。
有的学者,看他们目光之明耀、表情之灵动,可以推想他们的脑细胞处理信息的能力特别强。再看他们谈吐则一泻千里,著述则旁征博引,大有万卷诗书扑面来之势。他们的阅读速度肯定非同一般。中国人民大学周孝正,华东师范大学罗岗,四川袍哥冉云飞,给我的印象就是这样。
还有一种人,他们的外表看不出多么饱学,也不喜欢一见面就谈学问,可是日常生活中的片言只语就能看出他们不但在学术领域特别广博,甚至对人类生活各个方面都具有精深的了解。无论说到汽车、轮船、电脑、手机、玉石、珍珠、瓷器等等器具,还是说到酒、茶、咖啡、雪茄、烹调饮食等等享受,以及说到饭店、书店、服装店、电影院、寺庙、街道等等社会空间,他们几乎无所不知,每有涉及,必定解说详备。他们漫不经心的聊天常常具有云飞潮涌、排山倒海的气势,因为他们广博得无可抵挡。笔者同事中即有这种天造良才,而且不止一位。
这种人无论读书速度实际如何,统统可视为一目十行之辈。因为一目十行说的乃是一个人摄入和记忆信息的能力,至于他组织信息的能力和思想的能力,那得用另外的名字称之。
今生不才,即使在一目一行的庸常之辈中,还不得不甘居末流。然而万不可因为没有一目十行的天成之才就放弃读书求道,也不可先追求一目十行的异秉,然后开始读书。天成之才既然得自于天,岂可强求哉。需知天马有天马的潇洒,蜗牛有蜗牛的乐趣。庸常之辈只要每天稍有所进,亦不难感到充实和满足,其欣然之情,何逊于一目十行哉!
作者:
摩罗
编辑:
彭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