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从非洲出发到达世界各地,并非只有一批,他们是层次推进的,出非洲的人类有好几批,因此包括有多种基因突变类型。出非洲的M168单倍体型分化为三种子类型,即C、D、F,这是在非洲就已经分化完成的。没有出非洲的,有A、B这样两个和M168一样古老的两个大类,它们再分化成许多子型。最早从非洲出来的,可能是C、D基因型。他们在冰川期还没有结束已经到达了东南亚一带,时间大约在5万年前,此后一直向太平洋岛屿(当时水平面比现在低 100-200米,岛屿连成一片)和美洲进发,冰川期过后,沿东南亚沿海和中国沿海向北方进发。F类型现在是现代人类的一个大类,他们可能在C、D类型的稍后出发,也可能同时,但走的不是一个路线。这里说明一下,每种类型出非洲,也不是一次性的,可能分为很多批次。而且,即使象F类型这样一个大类,当初出非洲的几批人,可能也只有几百几千人。F型似乎在非洲还没有完成子类型的突变和分化,因为在非洲,几乎找不到由F突变而成的类型。F类型应当和C、D几乎同时或者稍后出的非洲。M168基因突变型为什么会成批走出非洲,人类学家推测可能遭遇类似卢旺达的种族清洗,M168基因突变型在竞争中失败了。但是,因祸得福,他们反而从此走上了繁荣昌盛的道路。因为,地球上所有除中非、西非等地的黑人外,都是M168基因型繁衍的后代。F类型出走的路线,推测和C、 D基因型不同,他们先进入北非和西亚一带,并发展出了比C、D型人更高的技术水平。当时,北非和西亚人并无其他智人(如C、D型),或者很少,所以,这批白肤色基因型来到以后,仍然保持自己的白色肤色。他们在这一地带,由于人种的大量繁衍,分化出了更多的子基因型。当3万年前冰雪融化,气候转暖,这些不同子基因型的F型人群开始向世界各地扩散。西亚的周围一带,从欧洲一直到中亚,由于没有先前的C、D类型的人,F基因型(包括各种不同子基因型)占据以后,他们的肤色都还是白色,而到达远东的那部分白种基因型O/N和Q型,就遇到了先前已经到达那里的棕色或黑色的C、D类型人种,于是,不可避免进行了征服和争夺土地的战争。争斗的结果,当然是掌握了先进技术(推测他们当时已经进入中石器,新石器,如果是的话,那么中石器时代比考古的要提前几千年)的白种基因型F型获胜。于是,在远东,白种突变型O/N型男子取代了大部分棕色或黑色的C、D人种男子,和C、D型女性(当然也包括O/N型女性)融合成为黄色人种;在美洲,白色基因型的Q型人种,也取代了当地的C型人种男子,和C型女性一起融合为有色美洲人。
因此,黄色人种,实际上是棕色和黑色的C、D两种基因型同白色的O/N型结合的产物。中国的南北黄种人(各族在内),包括东南亚的黄色人种,他们的Y染色体单倍体型是O/N型,这本是一个白色人种的Y基因型,由于他们征服了当地的土著C、D类型(是稍早从非洲过来的),就混合成了黄色人种。之所以说是征服,是因为Y基因型是O/N型。只有征服者才能把种姓基因,也就是Y基因型传给后代。
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其实前文也已经交代过。虽然南北汉人都是O/N型占据70-80%左右,但其中的内涵不同。O型分化出了三支,时间大约是3万年前,地点约在东南亚。一支大体是先羌,就是M122,一支大体是东南亚各族祖先,就是M95,一支大体是现代南方汉人和其他南方少数民族的祖先,就是M119。先羌的M122型,分化出M134,时间大约为1万年前,此为古西羌族,也就是汉藏民族的祖先。M134接着分化出M117,此为汉藏分野,分子钟计算时间大约为6000年前左右。M134和西藏本土的D类型(可能是冰川期后来自印度),一部分进行融合,一部分共存。因此,现在西藏人的 M134型为40%左右,D型为34%左右。M117可能就是周秦氐羌民族的祖先的Y基因单倍体型。他们向低地发展,征服并融合了当地的C、D型乃至从南方过来的M119型(比如殷商),形成了古华夏族。所以北方汉人的Y基因型中,有70%以上是M134。南方汉人,古称百越民族,中国南方和北方一样,原来是棕色或者黑色的C、D型土著占据的地盘,现在白色的M119来了,征服了土著,替换Y基因型,使南方中国人的Y基因型变成了本来是白肤色的M119 型,融合当地女性土著,形成了中国南方黄色人种。东南亚和太平洋岛屿也是类似情况,只不过M119型换成了另一种M95型。
(本文蒙原作者天戟先生惠赐发表权。)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作者:
天戟
编辑:
彭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