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书房”黎里开幕,金宇澄:感谢各位的到来

“繁花书房”黎里开幕,金宇澄:感谢各位的到来

春——塘里鱼竹笋,麦芽塌饼(采紫苋头),水银鱼,野菜马兰头拌豆腐干丁子,莼菜(叫卖)。

夏——香瓜,芦黍,白糖梅子,家家做黄豆酱、梅酱、串条鱼汤,吃鳗鲤菜、鲜毛腐乳、生笃面筋,西瓜皮吃法妙不可言,菱(叫卖:野菱、戳嘴菱、圆角菱、和尚菱)。

秋——蚕蛹吃法,月饼盒百果糕,扁豆糕,豌豆糕,赤豆糕,风干荸荠,白糖拌风菱。

冬——热乌菱,盐金豆,米饽,家家炒米粉,做风鱼、酱肉、酱蹄,做过年团子(葱油萝卜丝馅,南瓜猪油豆沙馅,野菜馅)。

这是作家金宇澄在《回望》里摘录的父亲笔记,记的是黎里的四时吃食,亦是风土与人情。黎里镇,隶属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东临上海、西濒太湖,是金宇澄的老家,暮春时节,在小镇里走上一圈,见得多的,依然是各种卖吃食的店铺。

在金宇澄的记述里,这里几百年的面貌就是,“哪怕镇上最穷困潦倒的瘪三乞丐,也铺盖丝绵被子,穿丝绵袄裤,不吃死鱼死虾,是物产如此,满眼桑田,满湖鱼虾的原因。”(《洗牌年代》)而人居于河岸两边,可“看船、看小镇的座座桥梁”。4月29日,“繁花书房”正式开幕,“老金”的老朋友们,作家、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学者,来了近百位,也为这个江南小镇再添一份文人气与繁花香。

位于黎里古镇中金家弄38号的“繁花书房”

位于黎里古镇中金家弄38号的“繁花书房”

“繁花书房”坐落于黎里古镇中金家弄38号,是金家祖屋,曾是金宇澄太祖母、祖母、父亲的居所。因时代演变的缘故,这里一度成为大杂院,知晓内部细节的人于今都已离世,因此,整体的改造以当代审美为主,黑白基调,上下通联,简洁明快,既保留江南民居特征,也尽量做了新颖的趣味,金宇澄与设计师们历时五年,终于将这个集文学美术、前辈历史、个人画室等功能于一体的书房交付于读者面前。

祖屋的旧照片

祖屋的旧照片

在“繁花书房”,“回归”是特点之一。老房子的瓷器、祖母做“虾圆”的石臼、老家具,都搬去上海70年,然后回归故地,1948年金宇澄父亲在苏州买回一张旧圆桌,1951年被祖母带到上海,直到它最后伴随金宇澄,在这个圆桌上完成了《繁花》和《回望》。

父亲从苏州买回的柚木小圆桌,在这个桌子上,金宇澄完成了《繁花》和《回望》

父亲从苏州买回的柚木小圆桌,在这个桌子上,金宇澄完成了《繁花》和《回望》

“经历70年的变迁,历史的巧合,让这些老物件再次回归,对我个人来说,是极有意义的迁徙。”金宇澄感慨。

除了颇有故事的老物件,“繁花书房”里也陈列了与金宇澄与创作相关的文学底稿和画稿,还远程运来了整整一墙来自金宇澄和父母的藏书。

书房中陈列的文字底稿

书房中陈列的文字底稿

“繁花书房”中阅读空间的藏书

“繁花书房”中阅读空间的藏书

在金宇澄的文学题材中,故乡黎里是他的文学之源。他在《洗牌年代》《繁花》《回望》《碗》以及手绘图中,古镇幽深的巷弄一直作是背景而存在,近十年来,绘画是他的创作重心。因此“繁花书房”保存了两种历程,颇具特色。

“繁花书房”中的画室

“繁花书房”中的画室

金宇澄觉得,创作者都以自身为出发点,他虽然生于上海,但黎里始终存在于祖母和父亲的叙事之中,也在他的脑海中留下印记。1972年,金宇澄曾在镇里住了一个月,希望把东北黑河务农的户口,转到黎里,虽最后没办成,但黎里第一次从传说进入现实、进入他的血液,成为一个闭环。

在金宇澄发给读者与朋友们的、一封落款时间为2024年4月29日的信里,金宇澄再次讲述了发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返乡之旅:

“我出生在上海,直到1970年代我20多岁时,才第一次回到我的祖籍黎里古镇,我在这里住了半个月,当时是想把我的东北务农户口迁来黎里,回上海就近很多。

我认识了镇上一个青年理发师,他跟我讲了自己的情感故事,他说在镇上已没法生活了,时刻想离开这里,他的状态跟我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我千方百计想迁过来,我想来这里生活,他却迫切想离开,一天都不想留。

很多夜晚,我常常和他坐在石桥的栏杆上,也不说什么话,就这样坐着。那时代的户口,意味着粮油关系,人是不能随便迁徙的,最终我虽然住了半个多月,事情没办成,回到东北以后,我发现每到深夜,原本是‘上海’在远方闪闪发光,现变成了两个发光点:一个是‘上海’,一个是‘黎里’。”

金宇澄在信的最后说:感谢各位的到来,谢谢各位!谢谢大家!

“繁花书房”开幕当天,老金的朋友们

“繁花书房”开幕当天,老金的朋友们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