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文化旅游年,乔治·尚克洛等法国艺术家作品即将在沪展出

中法文化旅游年,乔治·尚克洛等法国艺术家作品即将在沪展出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联合欧洲极具影响力的法国当代艺术文化机构——卡帕萨现代艺廊(Galerie Capazza),为艺术爱好者精选来自卡帕萨现代艺廊永久典藏的14位艺术家及他们的46件作品,共同呈现《飞行的眼睛——探索法国传奇古堡卡帕萨艺廊的当代艺术》。

本次展览作品涵盖雕塑、摄影、绘画、玻璃、陶瓷等,将于3月16日正式对公众开放,展期至9月1日。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卡帕萨现代艺廊以独具一格的艺术视野和观点,成为欧洲当代艺术发展的重要角色。在超2000平方米的艺廊古堡中,陈列着80多位国际知名艺术家的作品,囊括绘画、雕塑、玻璃、陶瓷、摄影、版画、珠宝等领域。艺术家风格多元的作品齐聚于此,展现个性与特质,是不少艺术爱好者心中的欧洲艺术文化地标。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是卡帕萨现代艺廊首次在中国举办的大型艺术家联展,每件展品均引领着各自领域的艺术锋芒,其中不乏首次来到亚洲展出的大师级作品。”卡帕萨现代艺廊馆长劳拉(Laura Capazza-Durand)说。

展览策展人、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创始人杨惠姗表示,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希望透过每一场精彩的展览,以艺术的对话,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架起一座美丽的桥梁。杨惠姗说:“此次展览,艺术家以朴质的方式表达创作,深入探索自身生命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乔治·尚克洛(Georges Jeanclos),法国现代最具代表性的雕塑艺术家之一,13岁时成为一名雕塑家的学徒,1959年赢得罗马大奖赛。在三十多年的创作生涯里,童年时期在二战中艰难逃生的经历影响他一生的创作,他的作品常常呈现出痛苦和悲情,又有挑衅的辛酸。他的陶瓷和青铜创作被众多著名博物馆收藏,也曾作为永驻公共艺术陈列于城市和建筑之上。

杨惠姗很欣赏乔治·尚克洛作品,一直希望有一天能在中国举办乔治·尚克洛展览。此次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通过不懈努力和卡帕萨现代艺廊的支持,得以在上海特别展出两件乔治·尚克洛的传世真迹《怜悯》和《同伴》。

《怜悯》乔治‧尚克洛,《Pieta》Georges Jeanclos

《怜悯》乔治‧尚克洛,《Pieta》Georges Jeanclos

《怜悯》又作“圣殇”,是西方艺术史常见的主题,乔治‧尚克洛这件作品让观众看到一位母亲悲悯的神色和悲伤后的沉默,表现了忍受着巨大痛苦的母爱。

《同伴》乔治‧尚克洛,《Couple》Georges Jeanclos

《同伴》乔治‧尚克洛,《Couple》Georges Jeanclos

在另一件作品《同伴》中,乔治·尚克洛展示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他使用未经装饰的灰色陶土表现了生命的脆弱,而细腻雕塑形成的肌理,则展现了强韧的力量。

此次展品中,一件名为《带着微笑的康塔罗斯酒杯》尤为引人注目。这件手工锻造的希腊式银杯出自法国当代金匠古吉(Goudji)之手。

《带着微笑的康塔罗斯酒杯》古吉,《Canthare aux taureaux souriants》Goudji

《带着微笑的康塔罗斯酒杯》古吉,《Canthare aux taureaux souriants》Goudji

1941年出生于格鲁吉亚的古吉,曾被法国文化部授予“艺术大师”称号。1974年1月移居法国后,古吉就在金银器领域展现实力,1986年以来他在当代艺术和礼拜艺术领域开展了许多工作,作品被法国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布卢瓦城堡博物馆、南特的多布雷博物馆等知名博物馆收藏。

师承乔治·尚克洛的范妮·费雷(Fanny Ferré)此次展出作品《表演者》。她以黏土雕塑闻名,常常在没有任何图纸准备的情况下直接雕塑人物造型,赋予雕塑独特的人性。

艺术家弗拉基米尔·兹宾诺夫斯基(Vladimir Zbynovsky)则将玻璃和石头两种完全不同的材质形成统一整体,以至于雕塑作品曾被误认为是自然形成的结晶。透明的玻璃带来的光线让材料成为光的载体,在艺术家看来“艺术是通过形态和材料表达自己的另一种语言形式。”

《仰望星空》范妮‧费雷,《Femme au sac a dos》Fanny Ferré

《仰望星空》范妮‧费雷,《Femme au sac a dos》Fanny Ferré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