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水中间”:AI还原倪瓒山水,神游水边江南

“居然水中间”:AI还原倪瓒山水,神游水边江南

澎湃新闻获悉,“居然水中间——近代以来的江南景观美术作品展”这些天正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展出,展览汇集了黄宾虹、贺天健、朱屺瞻、吴湖帆、赵无极等近现代艺术大家代表性的作品,以及持续关注江南景观的当代老中青三代艺术家作品共140余件。

据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馆长陈翔介绍,此次展览上还可以看AI呈现的倪瓒VS柯罗,人工智能将在视觉还原倪瓒《六君子图》自然现实的基础上,以同样的图式,描绘一幅西方风景绘画作品。

“居然水中间——近代以来的江南景观美术作品展”展览现场

“居然水中间——近代以来的江南景观美术作品展”展览现场

朱屺瞻《梅子黄时雨意浓》

朱屺瞻《梅子黄时雨意浓》

吴冠中《浮游》

吴冠中《浮游》

此次展览由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主办,上海中国画院、上海油画雕塑院、刘海粟美术馆、浙江美术馆、苏州美术馆共同支持,同时借展十余位当代艺术家作品。展览分为“涉水有途”、“观水有法”、“思水有道”三个版块,分别从水的视觉再现、水的形式探索、水的人文思考三个方面,在展示江南水环境多重样貌的同时,呈现艺术家观看方式的转变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诗意关照。

杨正新《春风又绿江南岸》

杨正新《春风又绿江南岸》

自然地理环境对艺术创作起着基础性的影响。自五代时起,中国传统山水画便有了南北之分,五代南唐山水画家董源笔下江湖纵横、草木丰茂的“一片江南”是最早的关于江南景观的描绘,与以荆浩、关仝为代表的北方山水画形成了迥异的风貌。其后又有两宋米氏父子“点滴烟云、草草而成”的潇湘奇观;元人黄公望“雄秀苍茫,变化极矣”的富春山居;明人文徵明“春湖落日水拖蓝”的江南春色……尽管历史上的“江南”是一个变动的区域,与今日狭义上的江南地区有很大区别,但水域景观始终是关于江南的描绘中最核心、最具代表性的部分。

朱德群《无题》

朱德群《无题》

近代以来的江南,更多地指长江三角洲及其周边地区,由于人类活动的增加和城市的兴起,其水域景观形成了与古代江南不同的风貌,不仅从地理空间上连接起江南各地,也触发了江南人新的视觉印象和审美情趣,更引发了艺术家面对江南水环境观看和思考方式的变化。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聚焦江南水域景观

春夏之交,正是游玩好时节,此次展览一方面呈现了艺术家笔下江南丰富的水域景观,有大家熟悉的长江、太湖、钱塘江、西湖、运河、苏州河、黄浦江等,也有不知名的溪流、水道、泉水、瀑布、湖田、荡地。它们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光线下,呈现出多样的姿态。艺术家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创造力,为近代以来的江南景观留下了珍贵的视觉印记,也让观众通过艺术家之眼,在一场展览里游遍江南。

刘海粟《黄山人字瀑》

刘海粟《黄山人字瀑》

值得注意的是,展览中的许多作品是艺术家写生过程中创作的,为我们了解江南水域景观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视觉参考,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如陶冷月拍摄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江南老照片,以及建国后五六十年代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们在各地的写生之作如《龙华之春》、《古猗园之夏》、《西郊公园写景》、《长春桥秋色》、《扬州瘦西湖》、《普陀烟雨》、《桐庐一角》等,都能为我们了解当时江南水环境提供重要参照。

林风眠《山溪》

林风眠《山溪》

另一方面,也展现出部分艺术家受到江南的水光烟波影响,所形成的具有形式意味的绘画语言和与水有关的观念思考。由于江南多水的自然地理环境,有些艺术家虽然并非直接描绘江南的某一具体水域,却潜移默化地被江南的水光烟波影响。展览的后两个板块,更侧重体现艺术家“观”江南方式的转变。如“留法三剑客”赵无极、吴冠中、朱德群,均受到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但始终无法割舍曾生活和求学过的江南,作品饱含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东方意蕴。而在展览的第三个板块,艺术家“观看”江南的角度更进一步,深入思考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与水环境的关系、面临的问题以及水景观的意义等,从而形成了观念中的江南水景观。

当代艺术创作探讨当下水环境与江南人的互动关系

潘鸿海《渔舟唱晚》

潘鸿海《渔舟唱晚》

近代以来的江南水域景观变迁,伴随着城市的兴起与人类活动增多而出现,反映出江南地区人居环境的变化,也反映了长三角地区人民在对自然改造利用过程中观念的变化。如今的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的经济核心区域,发展速度突飞猛进。当代江南景观的构建,在提高城市发展水平的同时,如何兼顾江南原有水域景观的保留,以对抗现代性的过度冲击?

刘海粟《苏州河夜景》

刘海粟《苏州河夜景》

展览的最后一个版块探讨了这一问题。展出的20余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中,有自传统文人山水而来的“挪用”再造,有图像与媒介泛滥时代的景观之思,也有现代化进程中人对自我境况的重新审视,探讨着当下江南人与处身其中的水环境新的互动关系。江南人只有从自然中汲取审美经验,并指导自身的生活实践,或许才能在忙碌拥挤的现代城市中依然保持一种 “居然水中间”的安然和从容。

当现代技术与传统绘画相结合

此外,一组由AI创作的特别作品也亮相此次展览。据策展团队结合当下备受关注的AIGC技术,围绕传统文人山水画创作生成了一组AI辅助作图的作品。通过技术手段再现中国文人心中的山水,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西方绘画手法进行图像的转译,探讨中西方绘画面对自然的不同观看方式,同时展示当下技术革新对绘画产生的影响,探讨未来景观制造的可能与转向。

从倪瓒《六君子图》到风景照的变化过程

从倪瓒《六君子图》到风景照的变化过程

柯罗的风景画

柯罗的风景画

柯罗的风景画

柯罗的风景画

人工智能将在视觉还原元代画家倪云林《六君子图》自然现实的基础上,以同样的图式,描绘一幅西方风景绘画作品,为观众理解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提供了直观对比,同时也为观众展示了当下技术革新对绘画产生的影响,探讨未来景观制造的可能与转向。

AI转化过程

AI转化过程

看一看倪瓒和柯罗碰撞出了怎样的火花

看一看倪瓒和柯罗碰撞出了怎样的火花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6月25日。本次展览作为“海上观潮”系列展览之一,入选2022年上海市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成长计划,是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首次围绕江南文化自主策划的展览,以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馆藏为主,集中长三角地区艺术资源,展现上海以江南文化为底色的地域特质,承担起传播弘扬江南文化中的重要角色。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