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年人均读书不足五本;故宫请柬被炒到1500元|文艺周报

国民年人均读书不足五本;故宫请柬被炒到1500元|文艺周报

文艺周报 Volume 41

凤凰网读书文艺周报:盘点国内外文化新闻,在碎片化信息洪流里,留下值得被记录的部分。

过去两周文艺关键词有:期刊发表“熟鸡蛋可返生孵小鸡”:把大众的智商碾在地上摩擦;舒乙告别会举办;明十三陵中的康陵对外开放;十几部电影“挤”在五一档:谁能创造票房神话;故宫展览请柬被炒到1500元,游客的热忱推波助澜;国民阅读情况摸底:年人均读书不足五本、诗意难抵现实……

从本周开始,我们开设一周荐书栏目,为大家推荐优质新书,本周重点推荐为《重走》和《认识世界》。

# 一周荐书

新书《重走》《认识世界》出版:为探寻真理而奔赴

止庵出版首部长篇小说、双雪涛《平原上的摩西》再版

近年来,一些中国写作者开始将行走作为连接思想与行动的方法,并在游记中记录他们对沿途的观察与感受、对历史与今天的思考,如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罗新出版的《从大都到上都》、最近再版的保罗·索鲁的《在中国大地上》,以及去年出版的《失落的卫星》。写作者们在书中都赋予了一段旅程以丰沛的情感意蕴与文化色彩。

近期出版的作家杨潇的长篇非虚构作品《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中,作者重走了当年闻一多、袁复礼、穆旦等所在的湘黔滇旅行团从长沙迁徙至昆明之路。书中,作者通过第一视角的叙述,让读者得在这条先贤们曾走过的道路上听鸟叫、虫鸣,看牛羊、花草,在河流、岩壁、古桥间,与沿途的各类人群交谈,领略中国南部的人文、风光。作者换一种观看方式,将目光转向国内,用脚丈量广袤真实的大地。作者认为,这是现实中非典型的公路徒步与历史上知识人的流亡之旅交织、对话、共振,层累的、不同的“中国”缓缓浮现。

《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杨潇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21-5

世纪文景本周“上新”了一本名为《认识世界》的哲学书,不同于一谈起西方哲学中的柏拉图、苏格拉底等先贤就让人觉得艰涩与味同嚼蜡,这是一本很有趣的哲学书。

陈嘉映也说过:“哲学起于日常,但超越日常。在追问意义和真理的过程中帮我们发现问题,社会的问题,人的问题,时代的问题,宇宙、人生、自然等之间的关系问题,思维与存在的问题。”《认识世界》中呈现的是一幅不同于教科书的图景,作者在书中首先呈现的是对一切的怀疑与思辨,作者在前言中写道:

“人们很容易陷入这样的危险中——即将古希腊、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和启蒙时期的哲学家视为某个特定的哲学流派或者思想学派的代表。然而如前文提到的,按照他们的自我理解,绝非如此。他们不像后来的哲学家那样,努力强化自己的标签、自己的历史身份,而是围绕世界整体而努力。柏拉图既不属于柏拉图学派,也不是一个柏拉图主义者。笛卡尔不为笛卡尔主义锻枪铸剑,而是为探索这个世界费心劳力,别无他选。对于一部哲学史的作者而言,这就意味着,要万分谨慎地避免对历史做出归类、贴上标签。那种分类编目的做法常常极为轻易地就掩盖了他真正想要揭示的东西。”

此外,作者也希望在叙述中获得一种整体性,即关注到一切哲学思想产生的语境、其背后丰富的历史背景、社会文化条件。货币的产生,对哲学有什么深刻的影响?苏格拉底审判背后隐藏着派系斗争?战乱时代的哲学有着什么样的共同特点?哲学不只是理论,还是时代状况的结果与反映。

《认识世界:古代与中世纪哲学》, [德]理查德·大卫·普莱希特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4

最近,止庵推出首部长篇小说《受命》,这也是一直专注于现代文学研究和评论、随笔创作的止庵的一次转型。

在《受命》中,乘坐107路、44路电车,读者可以穿行一个1986年前后的北京城:西长安街新华门对面的花墙还在,方庄的住宅区刚刚动工,三元桥新建成不久,北京音乐厅还是个大基坑;都乐书屋新开业,《读书》《读者》杂志深受年轻人的追捧;胡同口有打双人床的木匠,也有推着平板车卖棉套的小贩,冬储大白菜堆得像个小山,郑州三号西瓜“保甜,保密”……像是一张北京的旧地图,《受命》力图还原一个细节丰满、气韵生动的八十年代。

《受命》, 止庵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21-3

世纪末寒冷的北方图景,从时代齿轮中脱落的人们:工厂的无赖老马、穿校服下棋的父亲、我的朋友安德烈、火车上的跛人、流浪诗人老萧、狱中归来的和尚,失踪于列宁格勒的少女,艳粉街故事迷宫,善与恶的人性挣扎,被命运驱逐的人们背负罪与罚的秘密……这是双雪涛构筑的故事迷宫。

4月25日,以“平凡人的摩西之光”为题,最新版《平原上的摩西》举办新书发布会,关于这本书,双雪涛说:“我是30岁才开始写小说,所以在写小说的过程中,在心理发酵最好的记忆可能是青春期的记忆,在你十七八岁或者十五六岁时候的记忆最适合拿来当素材,因为离太近的记忆,你没有很好的把它锤炼过,离太远的又比较模糊。在九十年代末,95年-2000年这段时间,正好那时候作为一个作家来说,是用起来得心应手的素材。名字中,平原,沈阳是挺平的;摩西,是有点超越的东西。”据悉,周冬雨、刘昊然主演同名电影《平原上的摩西》也将于2021上映。

# 期刊发表“熟鸡蛋可返生孵小鸡”论文:把大众的智商碾在地上摩擦

4月26日,有网友发现一篇今年3月发表于《写真地理》刊物的文章内容荒诞,其中写及:“选择正常、新鲜的受精鸡蛋,经过开水煮沸以后变成熟鸡蛋,再通过’特异学生’的’意念和能量传播’使鸡蛋还原成生鸡蛋,做到不伤害鸡蛋的生物活性,使它能正常孵化出小鸡并能正常生长。”

该论文由郑州春霖学校实验室和新郑市郭店“园之原”家庭农场发表,郑州春霖学校校长郭某还是“鸡蛋返生实验”专题研究课题的主持者。令人咋舌的是,这篇神文还不是郭某的孤作,她长期从事人体潜意识唤醒开发运用研究,曾写作《煮熟绿豆返生发芽的实验与思考》《边缘科学中异常现象的研究》《信息场信息查询虚拟照相初探》《物体穿瓶越壁的实验与思考》《宏观物体隐形传输现象再探索——抖药片》《意念照相与录相》等。

澎湃新闻的社论写道:一位职业院校的校长,堂而皇之地把谬论发表在期刊上,这才是更加令人震惊的地方,对于郑州春霖职业培训学校的学生来说,能够有如此水平的校长,在学校能学到什么样的知识、产生什么样的认知,可想而知。对于《写真地理》的读者来说,刊登出这样的“低级错误”,也简直是一场智商侮辱。

4月27日,吉林省新闻出版局依照相关出版管理法规,对刊发“熟蛋返生孵小鸡”论文的《写真地理》杂志做出停刊整顿处理,责成其开展自查自纠,深入查摆自身存在的问题。该局已成立专项工作组,进驻《写真地理》杂志出版单位,对其主要负责人、相关责任人进行约谈核查,并调阅样刊和相关材料,核实有关情况。

截至4月28日,经相关部门联合调查,郑州市春霖职业培训学校因发布虚假广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六十二条规定,郑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已责令春霖职业培训学校进行整改,整改期间暂停招生和教学活动。另据了解,写作了该文章的郭某已辞职。

# 国民阅读情况摸底:年人均读书不足五本、诗意难抵现实

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最近公布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0本,高于2019年的4.65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29本,高于2019年的2.84本。

对成年国民听书习惯的考察发现,2020年,我国有三成以上的成年国民有听书习惯,较2019年的平均水平(30.3%)提高了1.3个百分点。其中,选择“移动有声APP平台”听书的国民比例较高,为17.5%;有10.8%的人选择通过“微信公众号或小程序”听书;有10.4%的人选择通过“智能音箱”听书;分别有8.8%和5.5%的人选择通过“广播”和“有声阅读器或语音读书机”听书。有声阅读让人们获取书籍内容的感官渠道发生了巨大转变,从眼到耳,也开拓了一片方兴未艾的“听书”市场。

世界读书日期间,当当网也与易观联合发布《2021中国书房与阅读现状洞察》报告,报告数据显示,中国72.8%的家庭没有书房,人均书房面积仅0.65㎡。

图为当当网制作的装置,指出人均书房面积不足一方厕所大

房价高启的当下,书房的诗意难抵现实。有书房的家庭中,6成以上的房屋面积都在120平米以上,从户型上来看,有书房的家庭住房都是3居室及以上的户型。报告调研了各地书房的花费成本,显示全国实现“书房自由”的平均成本为29万元。

而在具体城市方面,深圳、上海、北京的书房成本位列前三甲,分别高达近110万元、78万元、75万元。书房自由很远,但读书自由很近。报告显示,各城市年均购书花费从500元到800元不等,相对于让人望而却步的书房自由,大部分年轻人都能轻松实现读书自由的梦想。

# 舒乙告别会举办

4月27日,中国现代文学馆原馆长、社会活动家、老舍先生之子舒乙的遗体告别仪式于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办。4月21日,缠绵病榻已有六年余的舒乙先生医治无效,于当日14时1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舒乙被提及最多的身份是“老舍之子”,这是他始终无法弃置的标签,而舒乙先生也欣然接受这个标签,并做了许多积极的工作。澎湃新闻的一篇《纪念|舒乙:把小家之宝双手捧给社会,慷慨而热忱》中谈道,舒乙是中国现代文学馆新馆实际的主持者,从馆舍的建筑布局、艺术设计,到花园里的一草一木,每一座雕塑、每一幅壁画,都饱含了他的心血和匠心。

此外,在2013年时,舒乙和全家人共同决定把老舍先生珍藏的名画,加上自己的书稿作品和他母亲的绘画作品捐给了中国现代文学馆,其中有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傅抱石的《桐荫图》、林风眠的《川江图》等20幅字画精品;2013年底,舒乙代表姊妹首先提出愿将父母珍藏赵之谦、翁方纲、傅山等明清书画珍品14件捐赠给中国美术馆。

舒乙

# 明十三陵中的康陵对外开放

4月28日,明十三陵中的一座未开放陵寝康陵正式对外开放。这座陵寝因为紧邻著名的民俗村康陵而被关注。对外开放后,康陵将继续严格按照未开放陵寝的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参观采取分时段、定人数、讲解员全程讲解、安保人员全程跟随保障的方式进行。游客可以通过“明十三陵”微信公众号了解详情,并提前进行实名制分时段预约。

据了解,明康陵是明朝第十帝武宗毅皇帝朱厚照(年号正德)及皇后夏氏的陵寝。康陵的陵宫营建历时一年时间,目前的主要建筑有神道、祾恩门、祾恩殿遗址、棂星门遗址、石五供、明楼、圣号碑等,陵园占地2.7万平方米。为了使游客更详细地了解康陵,特区办在园内开设了《明康陵历史文化展》,专门就帝后生平、墙壁砖铭、康陵建筑等进行详细介绍。

康陵

明十三陵作为大型的帝王陵寝,相比于其他的古建筑遗存,更加神秘、也更有一些悲凉的况味,尤其是万历皇帝的定陵,在“文革”期间,定陵也遭到破坏,草率的发掘,让万历皇帝及两位皇后的尸骨棺椁被毁,大量丝织品未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迅速风化。而万历皇帝生前也并不顺遂。

黄仁宇曾在《万历十五年》中写道:“今天,有思想的观光者,走进这座地下宫殿的旋宫,感触最深的大约不会是这建筑的壮丽豪奢,而是一个躺在石床中间、面部虽然腐烂而头发依然保持完好的骷髅。它如果还有知觉,一定不能瞑目,因为他心爱的女人,这位唯一把他当做一个‘人’的女人,并没有长眠在他身边。同时,走进这悲剧性的骸骨,也不能不令人为这整个帝国扼腕。由于成宪的不可更改,一个年轻的皇帝并没有把自己的创造能力在政治生活中充分使用,他的个性也无从发挥,反而半信半疑地被引导进这乌有之乡,充当了着活着的祖宗。……富有诗意的哲学家说:‘生命不过是一种想象,这种想象可以突破人世间的任何阻隔。’这里的地下旋宫,加上潮湿霉烂的丝织品和皎洁的油灯所给人的感觉,却是无法冲破的凝固与窒息。他朱翊钧生前有九五之尊,死后被称为神宗显皇帝,而几百年之后他带给人们最强烈的印象,仍然是命运的残酷。”

# 十几部电影挤在五一档:谁能创造票房神话

即将到来的五一档或许是有史以来最拥挤的五一档。4月30日上映六部电影,5月1日上映八部新片。疫情中囤积的大量影片决定在五一“碰碰运气”,即使知道要和张艺谋的首部谍战大片《悬崖之上》“硬刚”,这些电影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电影中有哪些比较值得期待。首先是张艺谋的《悬崖之上》,其次是因为去年拍了《想见你》一炮而红的许光汉主演的《你的婚礼》、陈正道“悬疑三部曲”终篇《秘密访客》、部分取材自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扫黑·决战》、被网飞预购下流媒体版权的游戏改编电影《真·三国无双》、典型港片风格的《追虎擒龙》以及同属喜剧阵营的《寻汉计》和《阳光劫匪》等,单拿出一部似乎都是能挑大梁的。

截至4月28日下午5时50分,根据灯塔专业版数据,五一档影片预售总票房正式突破一亿元,“重点档期大法”是迷信还是行之有效的捷径,或许很快就会揭晓了。

拥挤的五一档

# 故宫展览请柬被炒到1500元,游客的热忱推波助澜

除了档期迷信,另一个逢年过节必然会出现的情况就是:各种票都吃紧。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4月29日报道,在今年出游人数有望达到两亿人次的“五一”假期,故宫门票早已售罄,而一种号称“不用预约、没有实名、随时可进”的“故宫请柬”开始在二手交易平台流通。

有网友发现,在某二手交易平台中,故宫博物院请柬的票价从300元到1000多元不等,最高价甚至已达1500元。其中最受欢迎的是售价为1200元的邀请函链接,目前已有145名买家点击了“想要”按键,向卖家进行过咨询。不过据界面新闻报道,29日上午再次搜索“故宫门票”时,不少相关购票链接都显示“被删除”。

被贩卖的邀请函

根据同程旅行与新晴天气联合发布的《2021“五一”假期全国旅游景区客流预测报告》预测,今年“五一”假期,全国主要景区的入园客流量预计将有大幅增长,热门景区的入园客流总量有望超过2019年同期;全国主要旅游景区的入园高峰预计将集中在5月2日,当天客流量预计占到整个假期的30%以上;动物园、主题乐园、山岳、历史文化、博物馆等是最热门的出游主题。

面对大众异乎寻常的热情与需求,作为门票替代品的“故宫请柬”或许不是单一个例。

# 画廊周、清华艺博:各种现当代作品展、古代艺术展呈现

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中,分散在各种博物馆、艺术馆的古代与现当代的展览或许可以帮助热门景点分散人流。

4月22日,第五届画廊周北京在798正式拉开帷幕。较此前画廊周北京相比,本届画廊周北京的参展阵容达到了历史新高,共携37家画廊、非营利机构、和独立艺术机构呈现。

其中,北京公社的展览“王光乐:波浪”正在展出,选择了作者一系列注重材料与颜料碰撞的作品。展览标题“波浪”由作品中反复出现的艺术家各个创作时期创作的波纹而来。在一座临时场馆中,格莱斯顿画廊(纽约,布鲁塞尔)带来了亚历克斯·卡茨(Alex Katz)的个展“锦簇”(Flowers),这是艺术家卡茨在北京的首次个展。此外,还有山中天艺术中心“存在”、今格空间“杜捷:无足立境”、木木艺术社“坂本龙一:观时”、势象空间“虚像——王劼音艺术展”……

第五届画廊周北京展览现场

2021年是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联合首都博物馆,并在部分藏家的支持下,以古代精品绘画为基础,举办了“水木湛清华:中国绘画中的自然”展览,为校庆献礼。展品包含首都博物馆藏沈周《桐荫濯足图》、文征明《江南春色图》、董其昌等《山水卷》,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陈洪绶《松荫论道》、郑爕《竹石图》 、袁耀《秋山行旅》、任伯年《杂画册》等画作。

4月23日,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也正式拉开“万物毕照:中国古代铜镜文化与艺术”大展的序幕,此次展览尤其难得地呈现了包括“游中国”“中国安宁”“四夷降服,中国宁”“中国强”“中国”五面“中国”铭文汉镜,勾勒出中国国家观念的形成过程,体现中国古人对中国强盛、国泰民安的美好祝愿。

“万物毕照:中国古代铜镜文化与艺术”展览

# 翻译大家许渊冲百岁寿辰:以笔为桨,摆渡中外文明

4月18日是北大教授、翻译家许渊冲的百岁生日,多家媒体到许渊冲家探访了老人,而在当天,这位曾求学于西南联大、扎根在燕园,一辈子从事中外文化互译、最大程度地保留了中国诗歌的音韵之美,为我国的翻译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老人的名字也被刷上微博热搜。

一位去探访许渊冲的记者在采访手记中写到,自己按照约定的时间在早上九点半到许渊冲家中,家人唤醒正在单人沙发上闭目休息的许渊冲。许渊冲脱口而出:“怎么这么早就来了?”原来前一晚他又熬了通宵,做翻译到早晨七点,下楼溜达了一圈才回来休息,刚睡了一个多小时的样子。有可能许渊冲忘记了和出版社的约定,更可能的是翻译的兴头来了,什么也顾不着了。这个小插曲可以一窥许渊冲老先生的生活状态:翻译是他生命中内在和不可分割的部分,太阳在书房外升起又落下,他的生命便在一词一句的斟酌中日渐累积。

许渊冲

许渊冲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法文译著一百多部,他将《论语》《诗经》《楚辞》《西厢记》等翻译成英文、法文,还将西方名著如《包法利夫人》《红与黑》《约翰·克里斯托夫》等译成中文。他的中译英作品《楚辞》,被美国学者誉为“英美文学领域的一座高峰”。《西厢记》被英国出版界评价为“可以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媲美”。

许渊冲翻译中国诗歌的标准是他本人提出的“三美论”,即认为译诗要尽可能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他还认为翻译求真而诗求美,所以译诗应该在真的基础上求美。许渊冲主张以诗译诗,在他多年的翻译实践中,其所翻译的诗歌基本上都是押韵的。许渊冲曾说:“把有韵有调的格律体诗词,化为只有节奏而不押韵的自由诗,那就是过于不及了。因为自由诗体的译文即使能百分之百地传达原文的 ‘意美’,深邃的意境和强烈的感情,也绝无法表达古典诗词 ‘毋庸置疑’的’魅力’,无法使人爱不忍释,百读不厌。”

如许渊冲翻译的《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就很注意以英文的韵脚以诗译诗:

I look for what I miss, I know not what it is,

I feel so sad, so drear, so lonely, without cheer.

许渊冲翻译的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译为:

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

From path to path no man in sight.

A lonely fisherman afloat,

Is fishing snow in lonely boat.

从这两个例子就可以看出许渊冲在翻译时需要怎样费尽心力地斟词酌句。

# 中科院一博士论文“致谢”走红:把书念下去,不枉活一世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如梦一场,仿佛昨天一家人才团聚过。”

“身处命运的漩涡,耗尽心力去争取那些可能本来就是稀松平常的东西,每次转折都显得那么身不由己。”

这是一位名叫黄国平的博士在2017年写作的博士论文《人机交互式机器翻译方法研究与实现》的致谢部分。这篇文章偶然被网友发现,并在豆瓣等平台流传。4月18日,澎湃新闻刊登了一篇评论《中科院一博士论文走红: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之后各家媒体持续跟进。

4月19日,黄国平通过深圳商报&读创发文,介绍了自己的求学经历:“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我先后就读于炬光小学和大寅镇中学;2004年升入仪陇中学,2007年在绵阳南山中学复读;2008年进入西南大学,2012年本科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硕博连读,导师为宗成庆研究员,并在2017年7月毕业。现就职于腾讯人工智能实验室(腾讯AI Lab),继续博士期间确定的研究课题,持续向目标靠近。”

这篇“致谢”中,黄国平自述像自己这样命运格外坎坷的寒门弟子怎样在人生的泥淖中举步维艰:“出生在一个小山坳里,母亲在我十二岁时离家。父亲在家的日子不多,即便在我病得不能自己去医院的时候,也仅是留下勉强够治病的钱后又走了。我十七岁时,他因交通事故离世后,我哭得稀里糊涂,因为再得重病时没有谁来管我了。同年,和我住在一起的婆婆病故,真的无能为力。她照顾我十七年,下葬时却仅是一副薄薄的棺材。另一个家庭成员是老狗小花,为父亲和婆婆守过坟,后因我进城上高中而命不知何时何处所终。”

相比之前营销号们编造的关于寒门弟子的各种故事,黄国平洗练的文字真切动人,他克制地、几乎是平铺直叙地写自己的经历与命运,没有任何刻意渲染,而这命运本身的不公也已经足够催人泪下。

这篇致谢是一个极具多义性的文本,不同经历的人可以从中读到不同的内容,这是一直被想象、被折叠的、甚至被杜撰的人们关于自己遭际的一次自陈;这也是对于无法揣测的、无法理解的、深陷于其中令人窒息的命运的一次质问;而更多的,这是一个更为普世意义的关于人怎样去面对人生的艰难并苦执一念,最终“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的命题。

央视网4月19日消息称,比起泛滥社交网络的“二十岁年薪百万”的“假鸡汤”,他的故事,才是无名之辈的真实人生……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你可以像“三和大神”一样麻醉自己,也可以在“小确丧”中消磨人生,但你向往的星辰大海,必须翻过一座座坡,迈过一道道坎,才有机会到达。

黄国平博士论文的致谢全文

责编 | 周生生 三棵树

主编 | 魏冰心

图片 | 网络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