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你好,李焕英》,我想到的却是这个

看完了《你好,李焕英》,我想到的却是这个

你看《你好,李焕英》了吗?哭了吗?

电影里,是贾晓玲穿越时空回到过去,成为妈妈的“表妹”,弥补了妈妈年轻时的遗憾。

电影外,是导演贾玲为了悼念意外去世的母亲,创作了小品,并改编成了电影。

▲ 《你好,李焕英》电影海报

尽管“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但古往今来对逝去亲人们的深切悼念,往往最为动人。

颜真卿写给战死一年的侄子的祭文,凌乱的字迹是整个战争的残酷和自己失去亲人的痛苦。

▲ 《祭侄文稿》 颜真卿

莫奈画下了妻子临终时的样子,画那个光在妻子脸上一点一点消失的样子。最后留下了他人生所有绘画中,唯一一颗藏在签名里的心。

▲ 《临终的卡米尔》 莫奈

更感人的还有古诗词中的悼亡诗,在只言片语中,就能让你分分钟泪奔。

温馨提示:请确保手边有纸巾后,继续阅读。

顾名思义,悼亡诗就是悼念亡者的诗。

到现在我都还记得,高二的时候在语文课本里,第一次看到苏轼《江城子》时,我内心受到的震撼。

江城子·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

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 正梳妆。

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 短松冈。

这是苏轼在他发妻王弗去世第十年的忌日当晚写的。

▲ 后人想象的王弗画像

梦里,她正在梳妆打扮,情态容貌,依稀当年。

十年生死,阴阳两隔,夫妻相见,按理说应当是久别重逢、卿卿我我的亲昵,但他俩却是“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正唯“无言”,方显沉痛;正唯“无言”,才胜过了万语千言;正唯无言,才使这个梦境令人感到无限凄凉。

此时无声胜有声。

别后种种,从何说起,只有任凭泪水倾盈。一个梦,把过去拉了回来,当年的美好情景,此后不复存在。

苏轼把现实的感受溶入了梦中,使这个梦无限凄凉,也使这首词极其凄美动人。

后来我又看到一首也是写给亡妻的诗,元稹的《离思》,也特别真挚感人,给大家分享一下。

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也是一首悼亡诗,是元稹写给他的发妻韦丛的。

▲ 元稹画像

曾经拥有过你,所以知道什么是好。曾经深爱过你,所以再不可能爱别人。

韦丛营葬之时,元稹因在外地当官,无法亲自前往,便写了一篇情词痛切的祭文,托人在韦丛灵前代读。

但即便如此,到了下葬那天,元稹仍情不能已,于是又写了三首悼亡诗。

回忆他们过去的种种,他又写下了上面这首《离思》,此后八九年,他都没有流连花丛,因为“曾经沧海难为水”。

他看过世间最美好的风景,便再已无法忘怀。

这两首诗真的是感人至深,想必苏轼、元稹跟他们夫人的感情应该特别好。

接下来,我们隆重介绍一位一说起姓名就能引发全场女性高潮的人!

跟苏轼、元稹一样,他也为他的发妻写了一首悼亡诗,并且与苏轼和元稹的悼亡诗齐名。不同的是,从始至终他只爱他的妻子一人,他就是——

潘 安

中国古代第一美男!他出现以后夸男的帅都是说“貌比潘安”!

▲ 潘安的雕塑,你确定不是在逗我?

重点是他那么帅!还那么有才!还那么深情!

《世说新语》中说,潘安出门,在街上妇女们见到他无不为之倾倒,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以至于他的马车上全部堆满了果子。

▲ 现代人想象的潘安,网上有复原图,感觉比这个还要美呢

但是,他却只深爱着妻子一人。

在他妻子去世之后,很多王侯将相给潘安介绍婚事,甚至皇后都出动了,他却全部辞掉,这种情深,感人肺腑。

不仅如此,潘安还为她服丧一年,最后迫于无奈要离开去赴任,还作了三首《悼亡诗》。

因为他的《悼亡诗》写得太好太深情,“悼亡诗”成了悼念亡妻的专利。他在诗里说:

悼亡诗(部分)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溜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沈忧日盈积。

翻译一下,整首诗大意是说:

时光流逝,冬去春来,你去了碧落黄泉,再也不可能和我再见了。 这里的一切,都有你的气息,你好像还在,可是墙上你的遗像却那么醒目。 我们就像翰林鸟一样,而今我却形单影只;我们如同在小河里一起遨游的比目鱼一样,你的中途离开,让我再难以前行。 冬去春来,寒暑流易,恍然间,你去世已经有一年了。 又是一年春天,我却依旧是在寒冬,忧愁幽思,夜夜无法入眠。

跟苏轼《江城子》和元稹《离思》的刻骨铭心、痛不欲生不同,潘安的《悼亡诗》是一种沉郁压抑的落寞悲痛,心里丝丝缕缕地疼。

然而不管是哪一种疼,心里都是悲痛的。

江城子·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

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 正梳妆。

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 短松冈。

1075年,苏轼在王弗忌日,又梦到王弗。

这十年,我努力不去想你,可终究还是无法忘记。

有些事情,无从诉说,也无从提笔。

当初王弗去世,恍然间已经过了十年。

十年前,苏轼把她葬在父母坟墓的旁边。

因为琐事缠身,苏轼无法陪伴守护,因此他在妻子所在的山头,手植青松三万株。

千里孤坟,三万青松。

梦里仿佛还是当年,她仍坐在窗前,对镜梳妆,只是当年的那个少年,却已满面蒙尘,两鬓霜雪。

▲ 苏轼画像

当年,苏轼求学于王方门下,中岩下寺有澄潭一泓,潭水还没有名字。寺中主持提议众人为这池水取名。

书院中有一天然鱼池,每每有人拍手,鱼儿便翩然而至。有一天,王方突然脑洞一开,让人给这个鱼池取名。

有人取名“藏鱼池”,有人取“跳鱼池”,都觉得俗气。

这时候苏轼说叫“唤鱼池”,大家就很佩服,觉得这个名取得好。

正在苏轼得意的时候,一个小丫鬟送来了一字笺,上面同样写着三个大字“唤鱼池”,原来这正是躲在窗后的王弗所作。

▲ 而今唤鱼池旁尚有两人雕塑

于是,苏轼和王弗两人顺理成章地结下了姻缘。

小轩窗,正梳妆。

这样的心有灵犀,这样的天作之合,却以王弗的早逝告终。

苏轼内心悲痛万分,可以说真的是“年年断肠”。

王弗去世的那年,正好苏轼要参加考试,但是因为妻子去世,他无心提笔,于是恳请皇上允许他不做诗赋。

此后三年,苏轼不曾作诗。

▲ 东坡诗稿

三年之后再提笔,写的却是“早生华发”。此后他的词里,总是出现“衰”和“华发”这一类的词。

绝口不提相思,悲怮却于字里行间、眉头鬓上默默渗透出来。

可以说,王弗一死,苏轼白头

于是很少用日期入诗的苏轼,在这个时间上,始终过不去。

五年后,他写了一首正月二十日;六年后,他又写了一首;八年后,他又是写了一首,用的还是同一个韵。

果真应了那句“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 苏轼《尊丈帖》

这首词,我们如今再读起来,第一句就足够震撼。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人生有几个十年?

十年来,苏轼日夜的思念,阴阳两隔,生死茫茫。苏轼从未放下,也根本放不下。

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元稹和韦丛在一起七年,恩爱有加。

而当初韦丛嫁给元稹时,正是元稹一生中最不得志的时刻。

那年他二十四岁,门第不佳,家境清贫,科举落榜。而韦丛出身富贵,却不慕虚荣,在清贫的环境中淡然处之。

元稹在诗中回忆当年贫困的场景:他无衣可穿,她便翻遍衣柜为他去找。他想要喝酒,她便拔下金钗换酒来喝。因为家境不好,每天只能以落叶古槐当柴,吃些豆叶和野蔬,她却不曾有一句怨言。

虽然贫苦,但两个人小日子其实还蛮甜蜜。

元稹回忆他们当初的生活,她对镜梳妆,闲来抚琴,他在看书,却不时偷看。这样的小日子想想全是甜蜜。

而这样贤良淑德、温婉可人的妻,却抛下他和不会走路的女儿走了。

公元809年,韦丛病逝。元稹悲痛交加,写下《离思》五首,发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感叹。

后来他的“此花开尽更无花”就是最好的印证。

▲ “此花开尽更无花”

我们不知道他如何一步步得出这样的结论,但他知道,世界上只有韦丛最好。他即便后来流连花丛,也不过是逢场作戏,心里真正想念的,却是韦丛。

她在他的心里,永远都是最重要的。

有一次他喝醉了,醒来的时候发现朋友们都在流泪,一问才知道,原来他喝醉之后又在喊韦丛的名字。

后来他写“觉来八九年,不向花回顾”,好友白居易也称赞他“京洛八九春,未曾花里宿”。

取次花丛懒回顾,他说的都是真的。

诚然,纵观元稹的一生,他肯定算不上好男人。 但在这一刻,他写这些诗的时候,用情至深。

也正因为他这一刻至深的用情,这首诗才会千百年来一直被奉为经典,才会轻而易举地让我们深深感动。

我们感动的,不是他的一生,而是,在写诗的那一刻,他心里极致的深情。

这首诗,到现在我们再读,还是被深深打动。

也就是说,诗歌是有时效性的。

无论那人一生多么荒唐,多么花心,在诗歌被写出来的那个时间点上,他的感情都是真的。

而诗词的美,就在于那一刻诗人内心最深处的情感表达。

诗歌只能代表诗人们当时的心情,而不能放诸诗人的整个人生。

要不是他们这么多情,有这么深情,我们又哪来那么多的 背诵并默写全文 呢。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