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福建传统村落》出版,记录八闽大地上的传统村落风貌

《走近福建传统村落》出版,记录八闽大地上的传统村落风貌

近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编写的《走近福建传统村落》由北京出版集团出版。

《走近福建传统村落》,北京出版社

《走近福建传统村落》,北京出版社

2012 年至今,福建共有494个村落被纳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这些村落形成年代较早,蕴藏着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保留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记录了福建的根基和传统。它们散布在福建省下辖的福州、漳州、泉州、三明、莆田、南平、龙岩、宁德、平潭,形成了福建丰富的传统文化遗产聚落群,是福建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源地和留存地。

石头厝

石头厝

平潭的青峰村,三面临海,为了生存,人们世代以海洋捕捞为业。为躲避海洋暴风雨侵袭,他们就地取材,建造起了座座石头厝。

宁德福安的廉村,穆阳溪款款流过,孕育了肥沃的土地,也造就了村落独一无二的枢纽位置。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读圣贤书,也在这里创造了商贸重镇的辉煌时代。南平邵武和平村,处于闽赣关隘,商贸交易频繁。但因其地势平坦,人们不得不建造巨型城堡以避匪患,守护村落财富安全。

福建客家土楼

福建客家土楼

漳州南靖田螺坑村,山腰的密林间建起了五座如今的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客家土楼。这满足了辗转入闽的客家人对家族团结、防患山匪的需求。

三明沧海畲族村,是大山深处隐秘的少数民族村寨。历史上,他们一路北上入闽,仍延续着凤凰信仰和民族融合后的生活习惯。

千百年来,中原先民与福建本土闽越人在不断融合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多元文化。明清时期,随着闽南人“下南洋”浪潮的掀起,福建的文化则变得更为绚烂多彩。

明清时期,福建厦门、漳州、泉州的闽南人开始大规模漂洋过海,纷纷赴东南亚经商,这是后期福建自内而外的经济移民。荣归故里的闽商“叶落归根”,他们引入了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文化理念,也带回了新的建筑风格。

泉州泉港涂坑村,临海而居,村民们曾大规模从事海上贸易,使这里成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港市。座座红砖大厝,色彩亮丽、蔚为壮观,昭示了这里曾经的繁华景象。

泉州晋江塘东村,一座中西合璧的番仔楼见证了菲律宾“糖王”蔡本油的南洋故事;安溪南岩村,深山中的红砖古厝,翘尾飞檐间诉说着清代海运大茶商广博的见识;莆田荔城后黄村,60 多幢具有南洋风格的华侨老宅也是几代人漂泊海外打拼而后归乡造就的建筑文化融合典范。

历经千百年,福建多元的文化以物质及非物质文化形态镌刻沉淀在了八闽大地上的传统村落中,始终为后人传承着、延续着。它们代表了多元的福建,也构成了多元的中国。

《走近福建传统村落》画册遴选了福建下辖市县具有地域文化代表性的50个传统村落,并对其进行价值提炼,引导人们由远及近,重新认识、探究体会传统村落的韵味和丰富多元的价值。画册中的村落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丰富多样,包括山居村落、临水村落、河谷村落、海岛村落、平原村落和世界遗产所在地村落。这些村落在历史文化、建筑风格、民俗非遗、民间信仰等方面各具地域特色,且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中也取得了积极成果。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