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精神是什么精神?

很有精神是什么精神?

话不多说 ,一个视频告诉大家今天写的什么东西。

自动播放

B站@晏策去月光林地了

好!很有精神!

这个B站鬼畜区新宠出自一部叫《啊!海军》的日本电影,一定要看国语配音版,丹田气爆棚的音调倍儿显精神。

这部电影乍一看上去,还以为是正儿八经地为军事帝国主义招魂,但其实内含着非常矛盾而复杂的情绪。

昭和好男儿,宇宙最硬核。电影围绕着一个叫平田一郎的精神小伙展开。

双眼皮确实挺精神

故事开始于昭和四年,即1930年,这年平田面临着继续读书还是从军的命运の抉择。沉迷学习的平田心里想升学,为此还贴大字报反对占用学习时间的高强度军训。

怒不可遏的教官举着大字报大吼两句:

“读书?读个屁!”

“聪明的人容易变成赤色分子!”

感到被喷了满脸口水

两句话定调整部电影,一是全员High C嗓子,二是不可协调的、完全服从的洗脑氛围。

出身农村贫民家庭的平田不得已还是报考了海军学校,成为军事帝国主义最为火热时期的一个准炮灰。

福柯说,监狱与工厂、学校、兵营、医院大同小异,尤其是权力结构上几乎一致。何况平田报到的一所军校。所以平田既要被高年级师兄“训导”,又要被军官教导。于是就出现 了 “很有精神” 的名场面。

就像经受了一场斯德哥尔摩式的调教,平田接受了自己的军人命运,从精神小伙变成真·铁血军人(不是),哪怕母亲去世了也不回家送终。

目 光 如 炬

四年之后,毕业了的平田才回家给母亲扫墓。遇到了中学同学本多,本多也刚从陆军军校毕业。两人唠嗑唠着唠着,不可避免地谈到了正在进行的侵华战争。

基友相会

悲观的本多流露出反战的情绪,觉得战争都是年轻人白白送死;平田却大为恼怒,觉得战争的胜利不惜代价。

后来平田被派往瓜岛前线。当时日本空军海军是一家,所以平田在激烈的战斗机大战中九死一生,场面一度十分惊险。与此同时,本多奔赴著名的关岛战役,殒命太平洋。

特摄中的大制作

平田最后带着 “活下来的耻辱” 回到军校,在急转直下的战局形势中硬着头皮教导下一届很有精神的新兵。

在你以为这是一个命运の无限循环的时候,平田突然又被指派到前线,完成一个炮灰的使命。

电影在充满暗示的漫长告别中戛然而止。

日本,一个人格分裂的国家。

用《菊与刀》里的话来形容就是:

“日本人既争强好胜又温文尔雅,既穷兵黩武又天性爱美,既傲慢不逊又彬彬有礼,既刻板教条又随机应变,温柔顺从又用于反抗,忠心耿耿又无情无义,勇敢如虎又胆小如鼠,因循守旧又勇于尝试。”

虽然这本书是美国人写的老书,但还是有不少借鉴意义

这就不难解释这个小小的岛国既有温柔派川端康成,又有刚烈派三岛由纪夫;黑泽明的狂怒武士 和小津安二郎的幽静原节子可以在同一块银幕上和谐共存。

而具体到这部《啊!海军》。影像上,一边是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一边是戾气十足的军事训练。立场上,在基于人权的渴望和平与基于爱国的渴望战胜之间不停摇摆。

人物处理上就更加相互打架了。比如应征陆军的本多表现出明显的反战情绪,甚至还当过逃兵;再比如本多的女友因为战时贫穷而沦落青楼,最后自杀。与之相对的是,贯穿始末的主人公平田“很有精神”的战斗意志,以及所有管理层人物的以战死为最高目标的“教导”方式。

影像语言的冲突也许还可以形成一种吊诡的美学,但是形而上方面的矛盾只会令人忍不住问一个问题: 这电影到底是反战还是“反战败”?

如果是反战,跟今村昌平的《猪与军舰》相比,《啊!海军》表现关于战争对人的折磨和异化可以说是浅显得像小学生作文。

《猪与军舰》

如果是“反战败”,跟《吾为君亡》这种青筋暴起的日本右翼“赞歌”相比,《啊!海军》又显得心不在焉。

真·招魂电影

写到这里,不得不再次感叹,这部电影也太复杂了吧。矛盾吗?矛盾得令人头大。含糊吗?含糊得令人摸不着头脑。

但是有一点,《啊!海军》是明确的,就是把镜头对准太平洋。

太平洋战场与侵华战场,在日本的语境中有很大的区别。相比起侵华的地狱刑场,碧海蓝天的太平洋战场显得格外“体面”。 《啊!海军》回避了大陆战场,面向太平洋。

这跟导演本身的经历脱不开关系。

能找到的唯一一张导演本人照片

关于导演 村山三男 的资料很少,只知道他原来做电影的,后来被拉壮丁了。然而参军的经历并没有给他留下特别恐怖血腥的伤痕,军校的集体生活反而让他有一种奇怪的怀恋。这就注定了他的电影必然有挥之不去的右翼色彩。比如他一回电影厂就先拍了全方位展示海军军校精神面貌的《啊!江田岛》。

“啊”系列

村山三男本能上是抗拒残酷战争的,但是在军校接受的调教又不允许他背叛军人意志。这种欲拒还迎的姿态简单理解就是本我和自我之间的掐架。

导演眼中合格的军人应该从服役的第一天起就知道“军人该怎么去死“,并把在战斗中“活下来“视为一种耻辱。

比如电影中本多先是去了伪满洲,后来加入空军,一加入空军之后就从逃避作战到视死如归、完全不怂,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非要说导演在反什么的话,大概就是反懦夫,那些没精神的、萎靡的、逃避的懦夫。这就解释了村山三男绝大部分电影的男性角色永远处在异常亢奋的状态,仿佛打了十斤鸡血。

《啊!海军》还有一个反复出现的句式: “现在不是***的时代。” 比如现在不是读书的时代、不是在国内搞事情的时代、不是画画的时代。

那么当时是什么时代呢?是个人意志服从天皇意志的时代,是被所谓的“大和魂精神”洗脑的时代。

那无处安放的的青春,逃不过被时代绑架的劫数。

《啊!海军》是1969年的电影。这一年距离“小男孩”爆炸、军事机构撤销都二十几年了,村山三男这个时候还来渲染海军军威,就跟诈尸无异,图啥呢?

首先简单说一下,日本的六七十年代是昭和青年最后的激情年代,紧接着就是“昭和泡沫”(1980s、1990s)、“平成废物”(千禧年之后)。按大江健三郎的说法就是:”60年代的日本是红色的日本。那时候的世界,很多国家也是红色的。”

伪纪录片《連合赤軍 あさま山荘への道程》

这个时期的激情岁月里,成千上万个日本大学生挖地道、修战壕、手持机枪大炮跟政府武装干硬仗,幻想深山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然而,参加世界革命未遂,倒是给人民群众留下了痛苦而血腥的历史记忆。

伪纪录片《連合赤軍 あさま山荘への道程》

因为种种问题,这股暴戾却薄弱的力量是不成气候的。尤其是脱离群众的路线、恐怖主义的作风,一路自掘坟墓。与其说这一代昭和青年在为了祖国的光明未来而革命,不如说是一次神经衰弱的困兽之斗。

在这种背景下拍摄的右翼电影《啊!海军》,就不只是简简单单给军事帝国主义招魂,而且企图重新唤起昭和青年的爱国心,教他们“忠”字怎么写,起一种悬崖勒马的作用。

除了男主人公平田的言传身教,还有一场戏更说明问题,就是海军部长跟一群秃头政客吵架。前者说应该要有国际视野,跟英美搞好关系;后者狗急跳墙,只晓得让这个部长闭嘴。

比台湾立法院打架逊色了一点点

这场戏明摆着对当初政客的错误短见心怀怨恨,本质上是一种 “如果当时***就好了” 的臆想,非常中二。

导演最想解决的其实是“如何报效祖国”的问题,迫切地想要为这个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国家谋求出路,然而 止步于毫无意义的意淫,隔靴搔痒。

1930年代的日本的无产阶级作家小林多喜二在小说《蟹工船》里写道:“于是便把自己每天所受的残酷而痛苦的煎熬,看成似乎是一种‘英雄的’举动,而聊以自慰了。”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社会问题,洗脑+剥削。

这个作家后来是被拷打致死的,鲁迅写文哀悼过

而村山三男还在对军校集体生活的怀恋中原地踏步,难怪这部电影泛不起多少水花,最多就是让右翼们看得津津有味、啧啧称赞。

1972年5月30日,走火入魔的昭和青年在以色列特拉维夫机场劫持两架日本飞机,导致24人死亡、76人受伤,正式踏上了长达十几年的恐怖主义不归路。

物极必反,学运的激情逐渐消解之后,大和魂精神从一个极端滑向了另一个极端。

千禧年之后的平成废物们信奉“人生自古谁无死,多躺一天是一天”,以荒野为目标、以二次元为精神家园。伪纪录片《青年以荒野为目标》中安藤政信在异国他乡漫无目的地游走,就是这迷茫的一代文青化的情调。

说到底,仍然是各种中二异想的变体。日本一直没有从二战战败的 巨大迷茫 中醒过来,哪怕是现在,也没有醒透。

看来《啊!海军》以鬼畜的形式再次诈尸,还是在大B站复活,也许就是“很有精神”的最好去处了。

自动播放

设计/视觉:YAN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