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为何在济南开德云学院?相声界济南称第二,京津不敢称第一

郭德纲为何在济南开德云学院?相声界济南称第二,京津不敢称第一

近日,德云社将与齐鲁工业大学合作,开设第一家以培养曲艺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德云学院,而第一家学院的落户点,不在相声文化极度繁茂的天津,而是在山东济南。

为什么是济南呢?学校的选址让许多人摸不着头脑。要知道如今的济南城并不是一个以曲艺为特色的城市,但德云社既然作出如此决定,就必然有深意。带着这点疑问,我们来琢磨琢磨济南的曲艺往事。

德云社扛把子

一、开业即巅峰的晨光茶社

与今日以现代化为主要发展目标的济南城不同,晚清至民国时期的老济南城,是华北地区仅次于京津地区的主要城市之一,在曲艺界更是与北京、天津一道被称为北方曲艺界“三大码头”。

民国时期的老济南城

曲艺文化在济南城里如同爬山虎般迅速生长,无论是相声说书,还是梆子快书、吕剧花鼓,都是极具有山东地方特色的曲艺形式。若在老济南城里走上一遭,无数传统文化艺术形式都能尽收眼底。

山东吕剧

而就是在这样浓厚的文化氛围里,1943年9月,相声大师孙少林与其师父李寿增共同在济南大观园创办了日后大名鼎鼎的晨光茶社,为走南闯北的老百姓以及相声艺人提供了一处绝佳的休息与展现才艺的场所。

孙少林先生

至于茶社名称的由来,也是十分讲究的,孙少林认为北京有一家启明茶社,“启明”的意思是天刚蒙蒙亮,光明尚未到来,我们在济南开店,无论如何也要起一个带有光亮的名字,于是“晨光茶社”便应运而生。

如今的晨光茶社依然还有相声大会

开业当天,大观园内是锣鼓喧天,人山人海,孙少林请来了20位相声演员站在茶社门口,打着快板说着相声,满脸笑容招徕过往的行人。待茶社内座无虚席之后,所有的相声演员便在舞台上合力为观众献唱太平歌词《福禄寿喜》,随后便由著名相声演员李伯祥父子为观众奉上一段精彩的双口相声《六口人》,以取“六六大顺”之彩头。

晨光茶社的开幕仪式十分壮观有排面,除开创者孙少林外,还有刘广文、高少亭、冯立章等当时著名的相声界名人登台献艺,如果采访一些经历过晨光茶社辉煌历程的老济南人,我想他们至今依然对晨光茶社翘大拇指。

晨光茶社就在大观园内

二、晨光茶社的开创者

晨光茶社之所以开张即处于巅峰的状态,自然与其开创者孙少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923年,孙少林出生在天津,他虽未生在曲艺世家,却凭借对相声的热爱以及后天的努力,在9岁时得以拜相声大师李寿增为师,相声泰斗马三立更是为其取艺名为孙少林,有“三拳打出少林寺,一炮走红济南府”的寓意,从中可以看出对孙少林寄予的厚望。

马三立先生

18岁时,孙少林已经是一位登台达6年之久的“老演员”了,在相声界崭露头角。也正是在他18岁这一年,他在济南青莲阁的邀请下,与师父一道来到济南继续演出。

左为孙少林

1943年,来到济南仅仅2年的孙少林便真的如同他的名字包含的寓意一样,“一炮走红济南府”,在当时的相声界中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即“南侯北张中少林”,意思是说,相声界有三位赫赫有名的人物,分别是北京的侯宝林、南京的张永熙与济南的孙少林。

侯宝林(左)

在这种情况之下,孙少林决定结束寄人篱下的工作生涯,自己创办说相声的场子,在与师父李寿增商量之后,二人拿出毕生积蓄,举全部之力创办了晨光茶社。

晨光茶社设立在大观园内,这大大提升了大观园内的曲艺文化氛围,每天来到晨光茶社听相声喝茶的济南人数不胜数,晨光茶社的影响力也就一天天壮大起来。

晨光茶社

三、晨光茶社与济南曲艺

晨光茶社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功,是有原因的。

首先一点便是孙少林扎实又高超的相声技艺,据后来人回忆称,孙少林身材高大魁梧,为人性格豪爽,在舞台上一站特别飒,很受到山东老百姓的喜爱。他在说相声时每一个包袱都能恰如其分地抖出去,茶社内的大笑声恨不能把屋顶“掀翻”。

除此之外,济南作为南北交通要道,北有京津曲艺重镇,南有苏皖名曲圣地,南北文化交织于济南城,许多艺人或南下或北上,都留在了济南继续其演艺生涯。

自晨光茶社开业之后,演出自早上10点至晚上10点,即使是每天12个小时的演出,依然无法满足老百姓听相声的需求。1947年,被称为“小蘑菇”的著名相声大师常宝堃受邀来到晨光茶社为百姓说相声,整个济南城都为之轰动。

常宝堃(左)

随着晨光茶社的发展以及济南曲艺事业的蓬勃兴起,在当时都出现了“北京学艺,天津练活,济南提门槛儿”的说法,意思是说,相声演员只有在北京、天津学好练好本领之后,才能有资本来济南表演,由此可见济南城不愧为“曲山艺海”的称号。

晨光茶社再度出现

文史君说

晨光茶社虽在抗日战争期间成立,此后又历经无数风雨飘摇的岁月,但孙少林始终没有放弃说相声的事业。1966年,晨光茶社由于种种原因被迫停业,但济南人对晨光茶社的记忆却始终没有抹去。近年来,在各方努力之下,晨光茶社再度复业,我相信可以为济南的曲艺事业增添光彩,重振“曲山艺海”的荣誉。

参考文献

瞿新颖:《“听得见”的老济南味儿》,《走向世界》2012年第22期。

栾小惠:《孙小林,晨光茶社说春秋》,《走向世界》2014年第24期。

(作者:浩然文史·刘越)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