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的命运被这个节日改变了,《红楼梦》里,端午节发生了什么?

她们的命运被这个节日改变了,《红楼梦》里,端午节发生了什么?

大观园里过的第一个节日便是端午节,这个节很热闹,从初一到初三,贾母领着女眷们在清虚观打平安醮,唱戏献供,贾珍带着众爷们也去跪香拜佛。到了五月五日这天,蒲艾簪门,虎符系臂,王夫人中午置酒席,请薛家母女等人赏午,就是吃饭,饮雄黄酒,吃樱桃、桑葚等时令鲜果。晚上宝玉为哄晴雯一笑,让她撕扇子。而金钏儿跳了井。

好像这个日子里的死亡,注定与水有关,比如不同地域祭的曹娥和屈原。

红楼梦中人

红楼梦中人

节前的准备时期,同样发生了很多事,从二十四回到三十二回都围绕着端午节。除了金钏儿,这个端午节也成为了另一些人命运的转折点。

一、小红和贾芸:“坏”女孩儿走四方

凤姐要办端阳的节礼,采买香料药饵,贾芸便借这个节日给王熙凤送来了冰片麝香,希望能分派点工程。随后贾芸顺便去拜访宝玉,宝玉不在府上,他在大观园,贾芸便在外书房等着,想等着个进园子的人给宝玉带信儿。这时来了一个丫头,十六七岁,生得细巧干净,这便是小红,怡红院里的丫鬟。焙茗跟她说这是本家的爷们,请她去带个信儿。小红下死眼把贾芸盯了两眼,小说里用的词:下死眼。小红告诉贾芸,宝玉今天不会过来,让他明天再来。贾芸边走边回头看,小红还站在那里呢。这就是小红和贾芸的初次见面,似平淡,却已暗通款曲。

小红剧照

小红剧照

第二天,贾芸又来到贾府,凤姐儿给他派了种花种树的活儿,批了二百两银子,贾芸非常高兴。于是他可以出入大观园了,也因此有了后面在蜂腰桥上,他和小红四目相对的事情,小红间接地透露自己丢了手帕,贾芸将自己的手帕转交,说是捡到的。两人真真都是聪明人,一点就透,颇为识趣。在滴翠亭,坠儿将手帕交给小红,谈话的时候被扑蝶的宝钗打断,然后看到凤姐儿招手,她跑去替凤姐儿带话儿,这次带话儿,让凤姐相中了她的才华:口齿伶俐,脑筋清楚。于是过了几天就被凤姐儿要走了。小红从此可以舒却胸中的闷气了,不用在怡红院大丫头们的手底下受委屈。这个端午节,给贾芸和小红都带来了好运。

贾芸和小红换手帕

贾芸和小红换手帕

小红在怡红院丫头里的地位不高,她总是在跑腿儿的路上,空间上也总在怡红院外,甚至在大观园外,而袭人、晴雯、麝月几个大丫头,不仅在权力中心,在空间上也都在宝玉的身边侍候。然而也正因为这样,小红才遇到了贾芸,遇到了王熙凤。也因为她有心、胆大,初次见面就“下死眼”看贾芸,他走了,她还站在那里(看他),就像娇杏,因为两次回头看贾雨村——这本不是作女孩儿和丫鬟的规矩——最后成了知府夫人。所以说,女孩儿真不要太守陈规了。

贾芸剧照

贾芸剧照

贾芸和小红一样,身在边缘,却是个有心人。两人都在底层受过屈辱,他们深懂世情。张爱玲曾描写两个男女的相遇,一个说:“哦,你也在这里?”那是一种伤情,里面有民国人的颓废,还有点矫情。而小红和贾芸的相遇则是:“呀,你也在这里!”是古典时代,两个小人物相遇时一种踏实的光亮。遗憾的是由于小说成书的缺陷,对他们后来的故事没有交代,贾芸在后四十回被写得不堪。且让我们在断臂残书的想象中为他们保留这光亮吧。

二、宝钗的红麝串:清宫的端午习俗

元春从宫里送来120两银子,用于端午节的活动:初一到初三去清虚观打三天的平安醮,还送来给端午节礼,宝玉和宝钗的礼物相同: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两串,凤尾罗二端,芙蓉花图案的细竹席一领。给黛玉的只有扇子和数珠儿。

宝钗看到元妃给自己和宝玉的礼物一样,心里便没意思起来,虽然小说是这么描写的,然而第二天,她便带上了这个红麝串,去王夫人处坐了坐,又去贾母处,宝玉也在,说想看看她的串子,宝钗把红麝串从腕上褪下,宝玉看到雪白一段酥臂,又看到宝钗的妩媚风流,不禁怔住了。这一回的题目叫“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羞笼红麝串

羞笼红麝串

那么这个红麝串(也叫红麝香珠),是什么东西呢?从唐宋开始,中国民间就有夏天佩戴香珠等饰物的习俗,特别是在端午节,香珠是用药物香料制成的,有祛秽、养生、醒脑、防蚊虫的作用。在清代,宫里从五月初一至初五,皇帝会佩戴五毒荷包、龙舟荷包等,后妃也要簪戴五毒簪、虎头簪或艾草簪。此外,皇帝会准备节礼赏赐臣僚,其中就有“避暑香珠”。据清宫档案中记载,乾隆年间有一份制作避暑香珠的配方:“香茹蕊一两,甘菊花二两,川连五钱,连翘一两,蔓荆一两,白芷七钱,黄柏五钱,以上熬汁成膏。雄黄五钱,朱砂五钱,花蕊石一两,寒水石一两,白芨一两,梅花冰片一两,檀香一两,玫瑰花一两,川芎一两,苏合油一钱,巴尔萨木油一钱。

清代美人手持香珠

清代美人手持香珠

这种香珠,就是把配料制成锭子状,串成精美手串、朝珠等佩戴在身上,或放在香袋、香囊里,挥发独特清冽的药香,辟秽醒脑清暑。清宫赏赐避暑香珠,在雍正时已有成案。到了乾隆时期,每年农历二月前后就开始制作避暑香珠,数十串至上百串不等,专备端午前后赏用。

红麝香珠也是这一类的东西,只是里面配了麝香。这么精巧的宫廷节礼,元妃只给了宝玉和宝钗,在元妃的心中,大概是把宝钗许配给宝玉了。

三、宝玉和黛玉:从晚明到清的“情”探索

二十九回清虚观打醮的期间,宝黛吵了架,这是全书里吵得最凶的一次,也是一个转折,此后,宝黛的情感进入了与从前截然不同的新阶段。黛玉从清虚观回来中了暑,第二天便在家休息,宝玉也因此不想去了,来看黛玉。宝玉因为昨天张道士为他提亲的事,心里很不自在,而黛玉见了他却说:“你只管看你的戏去,在家里作什么?”宝玉觉得黛玉真是不懂他的心,恼得说:“我白认得了你。罢了,罢了。”黛玉冷笑道,我也知道白认得了我,哪里像人家有什么金的玉的配的上呢。宝玉一听便急了,拿起玉就摔在地上,找东西要砸碎它,袭人给拦下了,黛玉拿起剪子去剪那玉上她亲手做的穗子,紫鹃没拦住,被剪了几段。黛玉哭得把刚吃的解暑汤都吐了出来。吵累了,四个人都坐在那里哭,各人哭各人的。

宝玉和黛玉

宝玉和黛玉

这架打得都惊动了贾母王夫人,到第二天两人也没心思去听戏,贾母急得抱怨:不是冤家不聚头。两人听了这话,好似参禅一般,都低头细嚼这句话的滋味,不觉潸然泪下,一个在潇湘馆临风洒泪,一个在怡红院对月长吁,人居两地,情发一心。

宝玉和黛玉

宝玉和黛玉

有人读红楼梦总会觉得林黛玉小心眼儿,找茬儿跟宝玉吵架。其实,阅读古人作品时应返回历史情境,抱有同情之理解,理解之同情。在那个时代的礼制中,宝黛之间的情感表达是不能像现代人那样直白的,他们对于对方情感的确认,会通过很多其他方式,其一便是吵架,黛玉在其中不断地试探和求证对方的情感,也传达自己,宝玉也是这样的。此外,还会利用前人的戏剧和文学作品,比如《西厢记》,两人都使用过其中的词句来表明心迹。

《红楼梦》是大旨谈情的小说,它对“情”的崇尚承继自明代的“情教”思潮。在明代中后期,写“情”的文学、戏剧和笔记散文大量涌现,汤显祖的《牡丹亭》、冯梦龙的《情史》就是在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这种对“情”的彰显,在欧洲,只有早期的浪漫主义运动与之相似,不过那已经是200年后的事了。《红楼梦》在这一文脉下继续对“情”主题深入描摹和探索,在儒家礼制下,宝玉和黛玉之间缺少一套可以处理男女成人情感的话语体系,他们只能依赖上述提到的方式来解决,这也是一个不停地试探、冒险和创造的过程。《红楼梦》创造并呈现了极为丰富的表达“情”的意象、语汇、情境、隐喻,成为中国世情小说的巅峰之作。

文史君说:

除了文中详述的,金钏儿跳井是最悲哀的事情,此外还有龄官画蔷、晴雯撕扇,都是因端午节而起。这三个丫鬟伶人,一个在娇宠中,一个已陨落,一个正在这两者之间。有人盛了,有人落了,鲁迅评《红楼梦》最切中肯綮:“悲凉之雾,遍被华林。”

参考资料

曹雪芹:《红楼梦》,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版

(作者:浩然文史·佟静)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