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罗素受邀来华讲学 为何会在中国引发轰动?

100年前罗素受邀来华讲学 为何会在中国引发轰动?

文/冯玄一

假如问,1920年中国发生了哪些大事?很多人可能会不约而同地说出以下两件:

一是1920年7月14日,直皖战争爆发。

二是1920年10月4日,李大钊在北京建立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

但是,假如我们穿越到100年前,回到1920年,置身于当时社会,答案可能就不再是这两个,很有可能是罗素访问中国。因为这在当年是一个轰动性的大事件,特别是在知识分子当中,更是引发了轩然大波。

01、罗素为什么会访问中国?

1920年5月到6月,罗素访问了苏联,他在苏联呆了一个多月时间,考察了苏联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这趟考察让他很失望,他看到很多穷人,很多流离失所的人,这让他对这个新兴大国产生了反感。回国后,他突然接到了北京大学的邀请电报。北大热情地邀请他到北京大学讲学。北大是中国的最高学府,在中国的知识界影响很大。博学多闻的罗素对中国的文化有所了解,而且他还读过《老子》和《庄子》。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个古老的国家,也为了消除访问苏联带来的不快,罗素很快便答应了北大的邀请,决定前往中国,看看这个古老的东方帝国的面孔。

这年8月,罗素乘坐"波多"号法国客轮启程前往中国,陪他一起的是他的情人多拉·勃拉克。这个年轻的美女也是陪他访问苏联的人。

02、码头的小误会

经过漫长的漂洋过海,罗素终于于10月12日抵达上海。但是,双方约定好的时间是10月15日。所以,罗素在码头上并没有见到有人来接他。就这样,罗素在码头上吃了个"闭门羹"。为此他焦躁不安,有点儿不知所措。经过罗素多方打听,中方才得知罗素已经提前到了上海,这才赶紧派来人接。

罗素原本很不开心,但是当他见到来接他的中国人时,他的这种不开心立刻烟消云散了。并非因为接他的人是"大咖",而是因为这个中国人实在太热情了。中国人把他的衣食住行安排得妥妥帖帖,找不到一丁点儿瑕疵。这让罗素很满意,他甚至有点儿不敢相信,中国人竟会像对待一位外国政要一样对他。

03、罗素在中国引发的轰动

罗素的目标是到北大讲学。但是他抵达上海后,就有很多人来拜访他。他完全就像是个明星,中国的知识分子对他顶礼膜拜。当年的中国学人,几乎人人都认识被誉为"现代三大哲学家"之一的罗素。

罗素在上海,被安排在西藏路的一所著名旅馆,名叫一品香旅馆。当天晚上,就有很多人来拜访他,搞得他应接不暇。没时间来拜访,就改写信。一个叫"袁琼生"的人从霞飞路给他寄了一份信,信中说:"我们非常高兴,您这位世界上最伟大的社会哲学家来华抵达本埠,来救治中国学生的历史性的思想病。"而信中他谦卑地称自己是"一个他毫无所知的中国人"。

如此热捧,实在出乎罗素意料。但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

第二天晚上,中方在南京路大东旅社的宴会厅里为罗素举办接风筵。晚宴的主办方竟然多达六个,他们分别是江苏省教育会、中华职业教育社、新教育共进会、基督教救国会、中国公学及时事新报。他们都以能请到罗素这样的大哲学家讲学为荣。筵席很盛大,菜肴丰富美味自然不在话下,当晚到场的各界名流学者竟多达100人,把宴会厅都挤满了,由此可见当时的盛况。这些学者,都是当时中国学界的"大佬",如蒋百里、孙伏园、瞿世英、张申府等当晚都在场。当时年仅28岁的清华大学教授、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专程从北京赶到上海,为罗素当翻译。

筵席上,让罗素惊讶的不是菜肴有多美味,而是落后、贫穷的中国,竟有那么多人能用流畅娴熟、妙趣横生的英语和他交谈,这些人说的是英式英语,用的是英式社交礼仪。这让罗素非常感动。多年后,他在自己的书里仍旧啧啧称赞:"此前我一直不晓得,一个有教养的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有教养的人。"

看到如此热情的欢迎和追捧,罗素也非常高兴。在晚宴上发表了演讲,此后几天,他又多次发表了演讲:

14日午后,罗素到江海交汇处的吴淞炮台湾,给中国公学师生作演讲,演讲的主题是《社会改造原理》。

15日,他在一品香旅社里接受了《申报》记者的专访。

16日下午,罗素又在江苏省教育会会场发表演讲,主题是《教育之效用》的演说。

当时的报纸纷纷报道,可谓事无巨细。罗素想看看上海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记者们就在报纸上"披露"说:"罗素先生之意,甚欲得知中国社会之实况,故欣然游上海,而不愿注意租界内情形。"那情形,就像现在的狗仔队挖掘明星花边新闻一样。

罗素在上海待了5天,然后又辗转去杭州、南京、长沙等地,最后才北上,抵达北京。

04、争议

虽然罗素在中国受到了极大的欢迎,但是,他的很多观点并不被当时学界接受。罗素还没抵达北京,北京的周作人便发文批评,周作人在10月17日的《晨报》上刊发了《罗素与国粹》一文中,劈头就说:"罗素来华了,他第一场演说,是劝中国人要保重国粹,这必然很为中国的人上自遗老下至学生所欢迎的……但我却不能赞成。"他直言罗素"不大明白中国的内情"。

虽然,罗素的观点在当时中国引发了巨大争议。但是,罗素对中国还是很有感情的。回国之后,他出版了《中国问题》一书,书里说西方文化并不比中国文化优异,他写道:"中国的不幸在于,中国文化缺失科学这一面。在艺术文学、礼仪风俗方面,中国至少可以同欧洲等量齐观……是科学显现出西方人的知识观念与中国知识分子有别。"

100年后,再来看罗素的这个观点,仍然觉得当时的他问题看得准而且透彻,不愧是哲学大家。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