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火是晋北地区在岁时节日中举行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地方性活动,是晋北关外文化的一种符号象征,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旺火的独特在于它精湛的制作工艺,更是在整个旺火仪式中,在这一民俗事项中所隐含的、鲜为人知的又潜移默化地控制着人们的行为和意识的内在东西。
旺火习俗分布广泛,尤其在晋北地区己经流传很久,旺火实际上是围绕"垒"和"火"展开的一项民俗活动。在山西各个市、县几乎都延续着这一习俗,不同的是晋北地区多用煤炭垒砌,而中南部的一些地方则是以秸秆、柴草为主,在叫法上也稍有区别,如在析州市部分县乡称"旺火"为"火龙";太原市阳曲县称"塔塔火";晋中市榆次部分地区称"包着馒头的旺火",他们在制作旺火的时候会在柴草上放两个馒头;阳泉市区旺火被当地民众称为"棒槌火"或"塔火";临汾蒲县称为"火炉儿";运城河津地区称为"柏叶火"等。
虽然叫法不一,但实质上都是相同的;制作材料大都是涉及木炭、柴草、柏叶草等,有一定的一致性,且都是在年节时候垒的,都成"塔"形;旺火点燃后都会围火起舞,有的是转圈,有的是跳火,虽表现各异,但都是为辟邪;关于旺火的传说是以怪兽说和神仙说为主。
旺火是晋北文明的见证,是该地区的文化符号,但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它有逐渐衰落的趋势,和其它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面临绝迹。
垒旺火一般是用易燃、耐燃的优质煤,小的有数百斤,大的上吨,村里家家户户各垒一个,这对煤炭资源是一个巨大的浪费。虽然山西是煤炭的重要产区,但如此使用也让人为之怵然。此外,旺火还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污染。试想,几百个旺火同时点燃,熊熊烟火直上云霄,严重污染了空气。
近些年,朔州、忻州等山西几个城市也相继出台了"禁燃令"。所以,出于节约资源、环境保护的立场,禁止垒旺火是大势所趋。但是在农村,这个传承己久的习俗不是说禁就能禁的。
笔者认为,旺火习俗想要在现代社会生存和发展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和商业活动的介入,如现在朔州怀仁、大同等地方旺火己经成了官方主办,官办旺火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旺火越垒越高、越燃越旺的趋势。
但需要注意的是旺火毕竟是民间岁时节日的一项民俗活动,有一定的稳定性,官方这样以政令形式强行抑制,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也是不利的,旺火仪式活动也会失去原有的祭祀祈福功能,那民间信仰活动只剩下娱乐性这层表面的意义了;商业活动的介入表现为进行技术革新,从旺火的原料上入手,将煤炭做纯净化处理,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对待旺火这项传统习俗,既要政府给以较为宽松的环境,还需适当引导商业活动介入,当然更需民间力量的保护与传承。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