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对强调知识分子启蒙义务的“民粹主义”保持距离
文化读书
文化读书 > 读书 > 正文

契诃夫对强调知识分子启蒙义务的“民粹主义”保持距离

大家周末好,这里是书评君的音频栏目“大家小书”,我们将继续挑选该系列丛书中有意思的经典段落分享给大家。今天要推荐给大家的第三十四本书是洪子诚的《文学的阅读》。

洪子诚生于1939年,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新诗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这本《文学的阅读》,收录了作者读一些作家作品的感受,并延伸到读这些作品时阅读者所处的环境,阅读动机、心情和方法等。其中,作者对契诃夫有哪些解读?在作者眼中契诃夫有哪些艺术特色?契诃夫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文学遗产呢?

《文学的阅读》

《文学的阅读》

契诃夫对强调知识分子启蒙义务的“民粹主义”保持距离

洪子诚(1939年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中文写作、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新诗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著有《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问题》、《作家的姿态与自我意识》、《当代中国文学概观》、《中国当代新诗史》等著作,多次获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科研成果奖。

— 书摘—

契诃夫生活的时代,是俄国激进社会民主革命高涨的时期。他的写作、思考,不可能自外于这一社会潮流。但他也没有积极介入,做出直接的反应。他对“到民间去”的既强调土地、民间性,也重视知识分子启蒙重任的“民粹主义”,保持着距离。因此,他活着的时候,就受到了“悲观主义者”“无思想性”“无病呻吟的人”对他对社会问题和人民“漠不关心”的指责。

其实,我们现在看来,契诃夫的作品并不缺乏“思想”探索,不缺乏对社会生活、时代问题的关切。但他坚持的是以个体艺术家的独特感受为出发点。因此,他认为作家“应当写自己看见的,自己觉得的”。

我们生活的不少时间里,存在着一种界限清晰的观念方式,对把握“无限性”的坚信,执着争取道德制高点,并发布道德律令的热情。在这种情况下,精细、复杂、怀疑有时被看作一种病征,具有可疑的性质。契诃夫的独特,在于他坚持以艺术家感性的复杂和“怀疑”的智慧,来在已深入人心的象征方式和思维逻辑中,争取一个“微弱”的空间。在呼唤“暴风雨快点到来”和“暴风雨”已经到来的岁月,人们不需要这样的艺术。

原因在于,在他的文字中缺乏决断。我们见到的更多的是互相矛盾、牵制,甚至互为抵消的态度和情感。他对于庸俗的揭发是尖锐的,但我们同时也看到揭发又是温和的。他严厉嘲笑了庸俗和慵懒,但也似乎为这种严厉而有些难为情。他表达了对人的思想、精神生活高度的向往,但对这种向往本身也感到疑惑。他的故事发生的地点都在“外省”,那些不满“外省”乡村停滞、沉闷生活的觉醒者都在向往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但他也揭示莫斯科出身的知识精英同样无所作为……他既通过人物之口表明知识分子需要以“工作”来拯救自己和改变社会现状,但也没有给予那些热情“工作”的人物以无保留的肯定。

这种内在于文本中的矛盾性,也表现在文体的层面。关于契诃夫一些作品(小说和戏剧)在“风格”上究竟属于“喜剧”,还是属于“悲剧”,因为难以区分,一直存在不同理解和争论。

在契诃夫留给我们的遗产中,值得关注的是一种适度的,温和的“怀疑的智慧”。他从不把问题引向一个确定的方向,他暴露事情的多面性,包括前景。也就是说,思想捕捉各种经验与对象,而未有意将它们融入或排斥于某种始终不变、无所不包的一元识见之中。他不是那种抽象观念、超验之物的耽爱者,他偏爱的是具体的日常经验和可证之物。他为这个越来越被清晰化,日渐趋向简单的世界,开拓小块的“灰色地带”,并把这一“灰色”确立为一种美感形式。(有删节)

契诃夫对强调知识分子启蒙义务的“民粹主义”保持距离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