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则臣新作《北上》:在关于一条大河的故事里,阅读我们的民族与文化

徐则臣新作《北上》:在关于一条大河的故事里,阅读我们的民族与文化

杭州、无锡、淮安、北京……这些运河边的城市,曾经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了大运河的故事。婚俗、船事、水文、地理、景观、摄影、戏曲、绘画、收藏、考古,由南到北,从古至今,包罗万象。古往今来,运河人的气息缓缓汇入这条古老的大河,中国的历史、运河边的故事也慢慢聚到这条河流上。

1月17日晚,“我们的历史写在这条河流上——著名作家徐则臣《北上》新书发布会”在单向空间·爱琴海店举行,著名作家、学者曹文轩,著名作家、散文家宁肯,著名作家、《北上》作者徐则臣及著名作家石一枫与各界读者分享了《北上》的阅读感受,并就小说的结构、“小说与历史”等话题进行了真诚地讨论和交流。

作家徐则臣

徐则臣,著名作家。1978年生于江苏东海,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人民文学》副主编。著有《耶路撒冷》《王城如海》《跑步穿过中关村》《青云谷童话》等。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奖、冯牧文学奖,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2015年度中国青年领袖”。《如果大雪封门》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同名短篇小说集获“2016中国好书”奖。长篇小说《耶路撒冷》被香港《亚洲周刊》评为“2014年度十大中文小说”,获第五届老舍文学奖、第六届香港“红楼梦奖”决审团奖。长篇小说《王城如海》被香港《亚洲周刊》评为“2017年度十大中文小说”、被台湾《镜周刊》评为“2017年度华文十大好书”。部分作品被翻译成德、英、日、韩、意、蒙、荷、俄、阿、西等十余种语言。

《北上》是徐则臣潜心四年创作完成的长篇新作。小说阔大开展,气韵沉雄,以历史与当下两条线索,讲述了发生在京杭大运河之上几个家族之间的百年“秘史”。“北”是地理之北,亦是文脉、精神之北。大水汤汤,溯流北上,本书力图跨越运河的历史时空,探究普通国人与中国的关系、知识分子与中国的关系、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探讨大运河对于中国政治、经济、地理、文化以及世道人心变迁的重要影响,书写出一百年来大运河的精神图谱和一个民族的旧邦新命。在这个意义上,大运河是中国的一面镜子。作为中国地理南北贯通的大动脉,大运河千百年来如何营养着一个古老的国度,又是如何培育了一代代独特的中国人,在作品中亦有深刻的文化思索与艺术表达。

《北上》

徐则臣在接受香港大公报采访时坦言,“对小说结构的求新求变源于恩师曹文轩的启发。”而谈到《北上》的小说结构,恩师曹文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北上》写的是一条蜿蜒中国南北的一条大河,写它很容易就会顺流而下,按河流的流淌方式写成一条河的构架,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北上》却让人尤为惊喜,它的结构很特别,作者如同骑在马背上,这匹马并非朝着一个方向,顺着一条直线一路向前,而是在一个状态里面,不时调转马头,在多个时间段里头来回奔跑。正是这种别出心裁的构架,让我们读出了历史的沧桑,读出了人事无常却有常的感叹以及人世间永恒的悲欢离合。”

宁肯对此非常赞同,他也认为则臣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实验家,《北上》在结构和形式上做了巨大的尝试,“读完这部小说的一个巨大的收获就是建立一种形式感、一种新的空间感,让那些没有联系的事物变得有联系,让那些不可能的事情变得可能。”他强调,“你读懂这部小说就会成为一个小说家。”而关于小说与历史的关系,宁肯则表示,京杭大运河不仅仅是一条关于历史的河流,还是一条诗歌的河流,一条文学的河流,当文学家讲述这条河流的时候,我们会得到生命,得到那些被历史学家所忽略和遮蔽的生命,关于瞬间的、矛盾的、不可解的东西,小说家某种意义就是要恢复被历史所遮蔽的东西,在这一点上则臣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活动现场

作为徐则臣的同班同学,石一枫认为《北上》标志着徐则臣在创作上步入一个新的阶段。他说,这部作品对于我们青年作家来说是非常重要和特殊的,因为在写作题材上,我们这代作家仿佛总是愿意从自己身边拾取写作的资源,比如写生活变化、城市生活、小镇生活等,徐则臣有一个非常让人佩服的地方,他总是在同一代作家里面尝试那种难度巨大的题材,这一次对于历史题材的挑战,他又一次完成了别人并不能够完成的写作。“我们写小说有个责任或者特殊能力,就是能提出一个与历史学家不同的看待历史的角度,这一点往往是一个小说家独特的东西,比如《白鹿原》把中国的近现代史解读成一个乡村的宗法制度瓦解的过程,而徐则臣的《北上》其实是把中国的近代历史写成一条河的历史,从旧历史里面看到新东西,这是好的关于历史题材的小说。”

谈到《北上》的创作缘起,徐则臣坦言对水的感情以及在运河边的生活经历成就了他的运河之缘,他从小生活在水边,后来念书工作的城市就有一条运河,“二十年来,我一点点地把运河放进了小说里,运河也一直是我小说非常重要的背景。慢慢地,你对它的描写越多,认识越清楚,它就会变得越立体、越全面,忽然有一天,这条河一下子在我面前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轮廓,就像一个东西从一个黑暗的水面一点一点浮上来,我能看见它完整的形状。对于一条日常生活中的运河、一条文化意义上的运河,对于运河的历史和现在,我慢慢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就希望能够好好写这条河,把大运河作为主角推到小说的前台来,于是就有了耗时四年的《北上》的写作。”

“自己能够参与、见证《北上》这部力作的诞生,作为编辑,也是与有荣焉。”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北上》的责任编辑韩敬群也来到了活动现场,他感慨,这个国家从来不缺乏大题材,好故事,缺少的是灌注生气与创造力,虚实相生,奇正共济,让想象力腾飞在坚实土壤上的有力量、有质感的文学书写。徐则臣的《北上》力图跨越历史时空,探究国人与国家的关系、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书写大运河的精神图谱和民族的旧邦新命。从这个意义上看,《北上》既是一条大河的故事,也是民族与文化的故事。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