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怀人 | 杨绛:“不官不商有书香”

岁末怀人 | 杨绛:“不官不商有书香”

原标题:岁末怀人 | 杨绛:“不官不商有书香”

冬至岁末,回头望,2018年是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合并成立三联书店70周年(1948-2018)。前辈的道德文章既在昨天帮助我们,也会在今天给我们警示,必会指引将来。让我们重温这些文字,顶住风寒,熬过隆冬。

——三联书店三联书情

1948年,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在香港

合并成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冬至岁末,回头望,带着些许遗憾,些许忧伤,也有些许愠怒。都有,都不太激烈,但是往复盘旋在脑中。

2018年,曾经为三联带来巨大影响的金庸(1924-2018)先生停止了思想,他的精彩作品提升了大众的文化阅读。

2018年,有不少纪念钱锺书(1910-1998)先生逝世20周年的活动。讲钱先生自然就要谈杨绛(1911-2016)先生,她鼓励三联的文章《不官不商有书香》,至今不敢遗忘。

杨绛、钱锺书1981年摄于三里河寓所

周有光(1906-2017)先生、季羡林(1911-2009)先生、陈乐民(1930-2008)先生等前辈,都对三联书店爱护支持,写下了深情的文字。淡淡忧伤中,浮现起这些已故前辈与三联的交谊。出版社的社会支撑是作者和读者,作者的成果体现有赖于出版社和编辑的眼光、魄力。出版社是文化机构,出版人需要文化的担当。

前辈的道德文章既在昨天帮助我们,也会在今天给我们警示,必会指引将来。让我们重温这些文字,顶住风寒,熬过隆冬。

━━━━━

不官不商,有书香

杨 绛

解放前钱锺书和我寓居上海。我们必读的刊物是《生活周报》。寓所附近有一家生活书店。我们下午四点后经常去看书看报;在那儿会碰见许多熟人,和店里工作人员也熟。有一次,我把围巾落在店里了。回家不多久就接到书店的电话:“你落了一条围巾。恰好傅雷先生来,他给带走了,让我通知你一声。”傅雷带走我的围巾是招我们到他家去夜谈;嘱店员打电话是免我寻找失物。这件小事唤起了我当年的感受:生活书店是我们这类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

生活书店后来变成了三联书店。四五十年后,我们决定把《钱锺书集》交三联出版,我也有几本书是三联出版的。因为三联是我们熟悉的老书店,品牌好,有它的特色。特色是:不官不商,有书香。我们喜爱这点特色。

(本文原为“写给《文汇读书周报》的几句话”,曾刊于《南方周末》2004年4月1日和《文汇读书周报》2004年4月2日,并署今题。图片为本文手稿。)

━━━━━

怀念邹韬奋先生(节选)

周有光

书店的价值,不在它规模的大小,而在它所出版的书在历史上发生过什么影响,是促进社会发展,还是促退社会发展。三联的三家书店,生活书店、读书生活出版社和新知书店,在抗日战争之前的三十年代,都对中国文化界的启蒙运动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需要启蒙运动,过去需要启蒙运动,现在同样需要启蒙运动,这就是纪念三联书店成立六十周年的历史意义。

《最后的闺秀》一书出版,

周有光先生夫人张允和在书店

……

邹韬奋先生是时代的曙光,他的事迹,既平凡,又伟大,值得不断宣传。他的进步思想,他的高尚人格,代表抗日战争之前中国的一代知识分子。今天中国与时俱进,需要多方面开创与时俱进的事业,特别是与时俱进的出版事业。我深深怀念三联的生活书店、读书生活出版社和新知书店,它们在六十年前留下了与时俱进的足迹,引导我们向未来继续前进。

(写于2008年三联书店成立六十周年之际,时年103岁)

━━━━━

我心中的三联“店格”(节选)

季羡林

我常常感觉到,国有国格,人有人格,书店也有店格。这个“格”决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地形成的,而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培育和酝酿才逐渐被广大群众接受的。

我,作为一个老知识分子,经过了多年的观察与思考,把我心目中的三联书店的“店格”归纳为八个字:清新、庄重、认真、求实。

1996年北京韬奋图书中心开业,

季羡林先生到现场

……

我就是用上面说到的读者、作者和编者的三重身份,同三联书店打了五十年的交道——实际上要超过五十年。根据我半个世纪的观察、考查、思考、对比、分析、综合,我把我对三联书店的印象归纳为上面提到的八个字:清新、庄重、认真、求实。我使用的是中国古代传统的评论艺文、月旦人物的办法,不长篇累牍、刺刺不休地去评头论足,而是切中肯綮,抓住要害,用简单的几个字来表示我的意见,我并不是信口雌黄。

据说当前的中国出版界并不是很景气,其中原因当然很多。但是,据我这个不能算是内行人的看法,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出版社太多,出版的书籍太多。有一些大单位用种种化名创办出版社,他们为的是什么?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出的书又叠床架屋,重重复复,甚至互相抄袭,结果是读者上了当,一部分书业就会萧条。

我希望三联书店继续发扬自己的优良传统,戒骄戒躁,认真学习其他出版社的优秀之处,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永远前进,永远创新,用崭新的面貌迎接即将来临的一个新的世纪和千纪。

(原载三联内刊《联谊通讯》第66期)

━━━━━

“三联”意味着什么?(节选)

陈乐民

……“三联书店”在读书人的心目中是一个文化代号。尤其是它的全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刻印着中国历史文化沧桑,叫人心铭着老一辈可尊敬的文化人邹韬奋、陶行知、陈翰伯等等一长串出版家、教育家的名字。这座书店的全名就是“文化”、“人文精神”的同义语,体现着使读书人感到亲热、熟悉的品味和风格。……

陈乐民先生(中)参加三联作者联谊会

“三联”有一批称职、敬业、水平很高的编辑。一个出版社质量如何,有没有自己的特色,编辑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一部书稿到他们手里,完全可以放心,他们不放过每一行、每一个字,他们会给你提出许多大大小小的问题。孙晓琳在编辑《冷眼向洋》修订版、《欧洲文明的进程》等书稿时,我领略到了所谓“责任”编辑的“责任”二字就是这样的。

三联不是一个孤零零的书店或出版社,不仅只是出书、卖书而已。它像个文化人的“联络站”,许许多多的线牵连着五湖四海的读者和作者。老中青都有;三联把他们看作朋友,他们自然也把三联看作自己的朋友,经常地、时不时地保持着各种形式和渠道的来往。无论是哪一方面的朋友有了些问题或麻烦,大家都关心,甚至牵挂,想方设法去维护那固有品味的风格。因为风格是一种传统,几十年传下来的,不容易。

……“三联书店”,名满全国,重要的是它体现了高雅的人文格调。“岁岁年年人不同”,但望这文化品味代代相传,别断了“香火”。

(节选自《“三联”意味着什么?》(2004年)、《三联印象》(2008年)二文)

本文授权自“三联书店三联书情”(ID:sanlianshutong)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