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编剧刘和平:二月河不干预剧本,因为他懂|独家

《雍正王朝》编剧刘和平:二月河不干预剧本,因为他懂|独家

凤凰网文化消息 12月15日,著名历史作家二月河突发心衰去世,享年73岁。二月河本名凌解放,40岁开始文学创作,以五百万字的“帝王系列”:《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三部作品,被海内外读者熟知。

二月河的这三部巨著都曾进行过影视改编,其中陈家林、刘大印导演、陈道明主演的《康熙大帝》和胡玫导演、唐国强主演的《雍正王朝》都曾创造过收视奇迹。

凤凰网文化连线了电视剧《雍正王朝》的编剧刘和平,他说《雍正王朝》是他编剧的第一部电视剧——此前他是写的舞台剧的,也是他唯一一部改编的剧本——此后他的剧本都是原创的,所以对于《雍正王朝》和二月河都很难忘。

在刘和平的记忆中,二月河深谙戏剧改编的规律,所以从没有对改编进行过干预,两人虽然有过当面交流,但创作是十分自由的,沟通得非常愉快。

以前为对话实录(徐鹏远连线)

凤凰网文化:您从写作者的角度上,如何评价二月河先生小说的创作?

刘和平:二月河先生在写作的时候是博览群书,对所有史料的搜集把握很丰富,不光是正史,也包括清代稗史类钞,各种各样的史料,他是做了充分的、详细的、大量的准备。所以他的小说能够很详实地呈现出他熟悉那个时代的背景,这个是很多写历史小说的作家没有做到的,功夫花得很大。

第二,二月河先生小说的语境很好,因为他是学红学起家的,能看得出曹雪芹《红楼梦》的影响对他很大。这是我对他大致这两个方面的看法。

凤凰网文化:您当年在做《雍正王朝》剧本编剧的时候,和二月河先生有过哪些交流?    

刘和平:确实创作阶段我们也见过面,一起聊过,之前都谈了自己的看法。他特别明白小说和戏剧是两种不同的文学题材,所以我的创作里面,他没有进行任何干预。根据戏剧结构,戏剧叙事进行大量的改编,他没进行过任何的干预,因为他懂。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对史实、历史观念的认识上,他有他的看法,我有我的看法,他也没有进行过任何干预。我后来在改编的时候,历史观念更多是参考冯尔康先生的《雍正传》。我觉得二月河先生,第一,小说还是很好,第二,我对另外一种文学体裁改编的时候,他特别能理解,没进行过任何干预。我们在一起相处也好,交谈也好,都挺愉快的。

由于长期没有联系,我也是刚从新闻上看到,也还是挺哀悼,很震惊,因为他年龄并不大,根据今天的生活条件、医疗条件,应该能够更长寿一些,所以我感到很遗憾。

凤凰网文化:如果没有二月河的原著,可能您整个故事就不会以现在这样一个方式进行。二月河先生的小说,对您的整个剧本,在哪方面起到了一个特别关键的作用?

刘和平:这个无法假设,这种假设也是不成立的。他虚构的东西我也会用一些,更多的是有史料的地方。他《雍正皇帝》几本,最后我把它精简成44集,在取舍选材上,大部分是史料里面有的,当然也有些他虚构的,这个我改起来就比较被动。

比方说雍正跟乔引娣的关系,小说里既然虚构了这么一种关系,我得保留。但是我还是根据自己的创作观念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现在这些人物关系,这是一个。

第二,就是没有他,我也会根据我自己的艺术和历史的学习进行创作。比方说他很忠实于历史,雍正三年八爷党就全部倒台了,雍正三年以后他的小说里都没有八爷他们的戏了,但是你去看电视剧,八爷一直活到最后一集。

所以我说,这个没有办法假设,我但凡觉得他还比较好的,我会保留,但是我还会根据自己的定性去进行二度创作,其实也是重新创作。这种创作在当时,他还是保留了他的意见,他认为尊要重历史,八爷党是雍正三年就没有了,我一直把他写到最后。但是我始终就认为,忘记了历史是因为要记住,这点后来得到了戴逸和王中瀚先生、包括冯尔康先生的支持。文艺作品未必要那么严格的根据历史来。

刘和平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