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柴静:现在越来越意识到采访是粗暴的事情(图)
柴静在首发式上
崔永元前来捧场
白岩松前来捧场
柴静与到场嘉宾合影
柴静在台上发言
中央电视台知名记者、主持人,有着“新闻女侠”之称的柴静正式推出新书《看见》。这是她自2001年推出第一本书《用我一辈子去忘记:夜色温柔的故事》后,时隔十余年才再次推出的新书。本书柴静讲述了自己的十年央视历程,既是她个人的成长告白书,某种程度上也可视作中国社会十年变迁的备忘录。
12月15日下午,柴静新书首发式在首都图书馆举行,邱启明担纲主持整场发布会,崔永元、白岩松、罗永浩、张立宪(老六)、周云蓬、陈晓卿等众多好友莅临现场助阵,并上台发言。
柴静在首发式上表示,“这是一场朋友的聚会”,在这样一次聚会上,柴静也坦然地与嘉宾们和现场观众进行了真诚的心与心间的沟通,并分享了对新闻、对自我、对人性、对社会的感悟和思考。
谈及新书,柴静表示书中概念对自己来说已经无关职业的荣誉感,“为的是这个世界真正属于人的实质。不论我们走得多远都要守护这样的实质,绝不将它拱手出让”。
新书首发式后,柴静来到首都图书馆会议室接受到场的众多媒体的访问,整个过程持续大约一个小时。
以下为柴静媒体问答文字实录:
我采访是从模仿开始 提问时就套模板
记者:很多新闻的记者在看您的主持,在学习怎么提问,作为一个记者应该怎么学习采访?
柴静:一开头的时候我自己也挺为难的,包括刚进中央台一年多,那时候最用功,基本上国内、国外能找到的采访全部打印下来,放到一个文件夹里面。我觉得人的创造都要从模仿开始,谁都过不了这一关。所以我基本上把问题模式抄下来,像模板一样,有时候我提问就套进去。所以采访前,每一次采访大概列一百个问题左右,甚至要更多。这一关肯定是必须要过的。但是后来发现有副作用,你提问题的时候你已经想到往那儿引导,想要什么答案。所以就像一个绳子一样把你捆死了,就没有办法特别开放地看这个事,而且你看到未知的时候,你的追问就根本设置追问,很多时候能猜对,这个比较省事,但是就模式错过了预想之外的东西。这些年像张无忌去学太极一样,到后来想招式什么样的。我知道这个剑指向那儿就问了,我跟着他走,更多靠感受,你跟他往来之间的感受,你靠你的好奇就把这个问题不断地开掘下去,实际上是越来越深化的过程。
记者:是不是就像人与人之间的对话,然后不断发问?
柴静:在初期提问最重要,咱们做记者深怕自己的问题问得不够准确,不够向老总交差,但是最后发现坐在你身边的人最重要,有时候不提问更好。就是你不提问的时候他的表述状态,甚至你的一个迟疑,甚至你的一段沉默会更激发他的表达,就完全靠你们之间很独特的呼应关系,每一次都不一样。
问:可能跟你之前设定的方向有所偏离?
柴静:但是生活中想这十年,很多都是偏离了预想方向的事,这样才有强烈的震撼,才有意思。要不然现在采访都重复的是别人的经验,你活着也是重复别人的经验,就比较乏味了。
原来想过再也不回家乡山西了
山西晚报:看到书里有一章专门说山西,我能来是代表山西了,因为是代表家乡的媒体过来。看了以后感觉特别难过,里面有一句话是“再也不想回山西了”,是情绪里的一种表达,还是骨子里的想法?那种现象很难短时间得到改变?
柴静:后面有一句话,原来想过我再也不想回山西了,但是2007年再次动身回山西。我原来在想不回的时候,其实归根到底是一个感情上的痛苦,因为你回去之后要面对的都是失去,人们承受不了,所以就想逃避。但是后来发现逃不开,我家人、亲人都在那儿,过去连血带肉不可能挖出来全部扔掉,所以必须回去。这个回去是参与,就是为我的土地再做一点事情,我是个记者,做记者能做的事,我心里是认定我做的是好的。当时很多人都会说你为什么不做点好事,包括我家里人也会有压力,父母说你要不要山西正面的题材,不要老做污染。但是我还是比较认定,我觉得我做的是比较好。
问:家里的压力有没有转换成你的压力?
柴静:我还是跟他们谈,爸妈的担忧还是好的。我觉得比较好的一点,因为我十年来就是这么做的,我的家乡对我也越来越了解。可能一开始觉得你为什么要这样披露。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