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响 日本艺伎行业受到严重波及

疫情影响 日本艺伎行业受到严重波及

据《日本时报》报道,京都在2019年共接待近5350万游客,其中约880万来自国外。然而,2020年的疫情给这座旅游城市来了一记重拳。

数据显示,2020年京都旅游业收入同比下降88%。京都市市长角川大作表示,如果情况得不到好转,这座千年古都或将面临“十年内破产”的危机。

游客少,同属京都文化圈的奈良鹿估计也瘦了

旅游业萧条,比鹿遭罪的,是吃旅游饭的人

(美人与鹿,图:图虫)▼

作为京都的旅游招牌之一,久负盛名的艺伎行业也因此受到严重波及。在京都最大的艺伎区祇园,很多艺伎馆关门停业,原本莺歌燕舞之地,如今萧瑟寂寥。

京都,是许多文学艺术作品的取材地和灵感之源

无数动人故事在此上演,见证世间多少悲欢离合

(古都之恋,图:图虫)▼

话说回来,艺伎这个行当具体是做什么的?浓妆艳抹与华丽和服之下,又隐藏着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

艺伎,不是妓

很多人会将艺伎与性工作者混淆。其实,多数艺伎是“卖艺不卖身”。

从打扮上看,艺伎和服腰带上的结放在身后,而后者的结则放在身前;艺伎的发型相对后者而言,显得端庄雅致。从工作场合上来说,艺伎会在正规的茶屋中营业,而不是红灯区。

江湖儿女,于红尘滚滚中衣锦夜行

(图:shutterstock)▼

茶屋是艺伎们的主要工作场所。当夜幕降临,花了大把时间梳妆的艺伎就会开始工作,其中最有特色的就是涂抹在脸上和脖子上的脂粉。之所以抹这么白,是因为古时候烛火照明太弱,涂抹上白色脂粉,宾客才能看清表演者的脸。

另外,这也不是随意涂抹的。一般要在发际处留出一些,颈背向下会有两部分皮肤不上色,呈现出“W”形的三条纹图案。

美就一个字,我只说一次

这笑容,让人很难不迷醉啊

(打call,图:shutterstock)▼

每个艺伎都会根据自身级别,选择不同的和服。学徒艺伎,一般会穿着颜色较浅的和服。反之,级别较高的则会着深色和服。

与普通和服不同,艺伎的和服用价格昂贵的蚕丝织成,重达20多斤,6至7米的腰带盘在腰间,通常需要在别人的帮助下才能穿戴停当。

京都有一些延续几代人的布匹服饰老字号

过去,知名艺伎的和服,多是店里的高定

(东瀛纹饰之美,图:图虫)▼

搭配华美和服的,是厚底木屐。为的是不让和服下摆拖地,以免弄脏。这身行头,让她们只得踏着小碎步缓慢前进。

浓妆艳抹,弯钩细眉,樱桃小嘴包裹着涂抹成黑色的牙齿,这是一种传统的日式审美风尚。年轻漂亮的艺伎们会为客人奉茶斟酒,还有表演传统歌舞,与客人们聊天做游戏,以求宾客尽欢。

一曲歌罢,会不会恍然有曲中人是自己的感觉?

套用那歌词:唱歌的人假正经,听歌的人最无情

(图:shutterstock)▼

一颦一笑,一舞一曲,艺伎们跟浮世绘中描绘的形象别无二致。面对不同的话题,她们总能耐心倾听,给客人解闷。不过,与客人游刃有余的交流并非易事,这是长期训练的结果。

来来来,喝完这杯,还有一杯

(不准养鱼,图:壹图网)▼

跟日本很多传统行当一样,艺伎需要经过多年严格训练。包括但不限于歌舞、书法、茶道,乐器演奏,以及言谈举止、礼仪规范等等。

在出道之前,艺伎们会集体生活在茶屋之中,称教导她们的人为“妈妈桑”。学习满一定年限,经过认可后,才能从舞伎升格为拥有艺名的艺伎,正式出道。

有些艺伎文化修养还算不错,才情俱佳

用老话讲就是:琴棋书画茶,样样都行

(糟了!是心动的感觉,图:《祇园歌女》)▼

大部分“妈妈桑”年轻时也是艺伎,年老后收养一名艺伎作为养女,继续经营茶屋的生意。她们拥有丰富的从业经验,是艺伎成长道路上的最重要的指导者。

她们为艺伎馆里的年轻女孩提供学习和生活经费,等到出道后再偿还。旧时,有贫困人家会将女儿卖给茶屋,换取金钱抵债。

这个行当自打诞生以来,不知有几多辛酸泪

(图:《祇园歌女》)▼

虽然,艺伎通常并不委身于客人,不会跨越礼貌和亲密的界限,但其中也不乏有艺伎因种种原因而卖身,有时是自愿,有时是被迫。

艺伎的历史

公元794年,桓武天皇将首都从长冈京(今京都府向日市、长冈京市和西京区)迁移到平安京(现京都市中心区),宣告了平安时代的到来。

这个时期里,日本的传统艺术形式和审美快速发展,为后来艺伎行业的诞生提供了基本条件。

古代日本有借用中国地名来指代某地的习惯

比如,平安京别称洛阳,相模湾沿岸叫湘南

(图:fategrandorder.fandom)▼

到江户时期,德川幕府把风俗业都集中到指定范围内管理。因此,该区域演变成为性交易场所,创造了不少收益。

后来,一位来自深川市(现东京都江东区)的女性歌手和三味线演奏者的出色表演,让艺伎收获了大量人气,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女性从业者的加入。

舞步腾挪,宛若飞翔(图:壹图网)▼

1779年,艺伎被认定为一种职业。为此,日本还设立了专门的监管机构。在之后的20多年里,这个行当逐渐成为风俗业的中流砥柱,延续至今。

雪白的面庞和紧闭的红唇,见证了在历史洪流中发展的日本。比如,为客人的言谈保密,这是艺伎界约定俗成的行规。如此一来,艺伎的营业场所反倒成了许多倒幕派密谋的地方。

所谓风尘之中,必有性情中人

风月场不单是快活地,也是谈大事的去处

(祇园的夜,图:壹图网)▼

明治初年,全日本有大约2万多名艺伎。随着印刷出版物的普及,有些成名的艺伎被作为杂志封面、广告插图,印制在报刊、杂志上。艺伎们的打扮,受到当时很多日本女性的追捧。

啤酒的商标很眼熟啊,好像是喜力?

(醉卧美人膝,图:壹图网)▼

20世纪10年代,日本从事艺伎从业者有8万多人。但此时,酒吧招待、夜总会陪酒等新潮服务开始在日本出现,多少也分了艺伎的一杯羹。

二战爆发后,日本国力持续消耗,各行各业都不太景气。没了有花钱娱乐的消费者,艺伎们也只能各奔东西,另谋出路。

当时,日本女性的生活普遍面临全方位困境

在日本军部主导下,有些女性被送到南洋卖身

(1954年,图:Flickr)▼

日本战败后,艺伎行业也已支离破碎,不复当年。一些艺伎找到了更为稳定的收入,放弃了这个行当,年轻艺伎数量逐年减少。

1975年,在京都五花街之一的先斗町中,艺伎的平均年龄约为39岁,其中绝大多数从业者的年龄都在35岁到49岁之间。进入21世纪后,这个行业更是摇摇欲坠。

如果浮世绘巨匠葛饰北斋穿越了,见此情景

应该会欣然下笔,又有一幅传世名作将诞生

(迷失在现代,图:shutterstock)▼

凋零的祗园之花

现在的艺伎行业和过去相比,约束减少了很多。比如,完成从业者训练后的可以单独居住,不需要与姐妹们住在置屋中等等,但即便规矩放松了,也不能改变艺伎行业的衰落。

在现代日本社会,一些女孩宁愿从事演艺模特、歌舞表演者或是酒吧女招待等职业,也不愿意当被称为“日本古典文化活化石”的艺伎。

京都先斗町街头的演出宣传海报

到现在,这里还有艺伎培训学校

(图:Flickr)▼

如今,在日本从事艺伎的数量不到2000人。这种日本特有的文化符号,逐渐隐没在历史的浪潮之中,只剩东京、京都、大阪等地的几条花街,能看到她们风姿绰约的身影。

然而,这些花街中的艺伎很多只是作为文化传承和旅游观光的一部分。花街中的艺伎既服务于来往的商人政客,也服务于上班族和世界各地的游客,逐渐变得不再那么的神秘。

现代浪潮下,有的艺伎愿意做新尝试

她们也踏上直播风口,当了网络主播

(家人们hayaku点赞嗷!图:Flickr)▼

在一些旅游热门地,也会有人乔装打扮成艺伎的模样,对来往的游客招摇行骗。也有一些真正的艺伎会遭到游客的追拍和骚扰,或客人轻浮的挑逗等。这让本就萧条的传统艺伎行业愈发低迷。

有从事艺伎培训的业内人士认为,行业没落的原因之一是收入不稳定且没有社会保险,让很多从业者担心年老后的生活。

有担忧很正常,这是所有吃青春饭行业的常态

应了那句话: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图:shutterstock)▼

另外,当代日本女性的从业选择比过去要多一点,她们不愿意束缚在繁琐且与现代社会脱节的世界中。

有很多人即使接受过专业训练,最后也不一定从事艺伎行业。纵然选择不同,但经过多年训练形成的言行举止,会跟随她们一生。有人说,她们以出卖色相为生;有人说,她们是献身于日本传统文化的艺术家。光鲜亮丽的背后,冷暖自知。

往昔事情如雪花般纷纷落下,静默无言

回望来时行路,每一步都是心碎的声音

(图:Flickr)▼

如今,传统的艺伎世界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鱼龙混杂的现代艺伎行业。作为日本传统文化象征之一的艺伎,仍在现代文化冲击下逆向而行。只是,不知离消亡的那一天还有多远。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