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吃大米饭能否成为人上人?

少吃大米饭能否成为人上人?

策划:阿迪民

大家好,前一段时间我写了一篇关于重口饮食与当代年轻人的文章,有些朋友认为以“口味”划分“人群”,对二者来说都是一种冒犯。

我不得不承认,这些朋友的观点非常中肯,特别是对于“冒犯”这个问题。

自从人类获取的食物超越了维持生存和体能效率的最低需求那一刻起,饮食就注定要被赋予一些本质之外的属性。

而除了口味,在当下对饮食属性影响最大的,很可能是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如果留心观察各类社交媒体上关于美食的内容,你会发现当代的食物大体分为两种,一种量大实惠,一种精致美观。

前者以食用价值为主,用来给自己吃,后者则肩负着一定的观赏价值,除了给自己吃,还要给别人看。

而这其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通常和一顿饭的精致程度成反比。

一个精致的白领会在朋友圈晒出自己的轻食沙拉,但是你很难想象他们会和陕西农村的臊子面流水席来个合影,即使后者在味道上可能更胜一筹。

即便你给一份碳水大餐打上补光灯,添加浓重的滤镜,它依然只能是吃播播主们换取流量的道具而不能成为提高精致指数的工具。

·国外主播

在一个鼓励多吃肉蛋奶的时代,“低碳”不仅是一种健康选择,更是一种饮食上的政治正确,碳水含量就是餐桌上的恩格尔系数。

挑剔的食客就像出身精英阶层的预科生识别你牛津衬衫中那一丁点化纤成分一样,能准确识别出食物中任何不易察觉的单糖、双糖、寡糖与多糖。

与友人聚餐如果点了几份主食,可能不会被视为务实,反而会被认为是不识时务。

有人认为,虽然碳水是大脑唯一的能量来源,但同时也是你午后昏昏欲睡的元凶,甚至可能是影响智力的罪魁祸首。

·樊登典中典

而他们眼中的一份优质食谱,则应该尽量压缩碳水的比例,直到无限趋近于II型糖尿患者的饮食。

而这种饮食在平民阶层中的代表则是各种色彩斑斓,味道可疑的减脂轻食。

虽然有传闻说低盐、低油、低碳水的“轻食”概念来自于日本友人,但是直到现在,不少日本上班族的便当盒里仍然是几种高油碳水炸弹的乏味排列组合:烤肉、油炸串烧、面条、丼、咸菜。

·每次都要双份主食的碳水爱好者井之头五郎就是典型代表

而碳水含量不仅决定了一餐饭的格调,甚至还能决定一家餐馆的格调。

虽然高档餐馆未必不提供碳水主食,但是一家碳水比例过高的餐厅注定是上不了“台面”的,它要么是早餐铺,要么是拉面馆。

·碳水的高级形式,128一盘

但是人终归不是新能源汽车,作为碳基生物,讲求“低碳”也不可能改成插电模式,如何摄入碳水就变成了一门学问。

在温饱难以解决的时代,各种主食是提供宝贵碳水的主要来源,能比旁人多吃上几斤精米与白面才是身份的象征。

但在这个人人都能吃饱,甚至要开始减肥的时代,有人会因为你吃过多的米饭与面食,把你与重体力劳动者联系起来。

所以如果你是个精致boy/girl,碳水最好不要以主食的形式来吃,如果非吃不可,也要以各种杂粮来代替米面。

吃杂粮的原则是种类要多,颜色要丰富,而且高级感很重要。

小米养人,但是吃多了容易被误认为是阎锡山的山西老乡。高粱健康,但是听起来略带土气。而糙米、薏米和燕麦则又显得过于大众化而缺乏特色。

青稞和燕麦胚芽米属于不落俗套的小众选择,红腰豆(red kidney bean)则隐约带着一股英伦美食的气息。

·露出“甘竹”的商标就属于减分项了

而最近两年站在杂粮鄙视链顶端的可能是藜麦。

尽管价格昂贵、口感乏善可陈,但这种来自遥远的南美安第斯山脉,征服了一众欧美网红的食物完美地符合了高级主食的一切要求,地位大致相当于服装面料中的草泥马毛。

·三色藜麦,很讲究

当然,碳水化合物并非完全是低级的象征,当它不以主食的形式出现在餐桌上时,往往能营造出一种高级感。

比如甜点。

作为碳水化合物最极致的表现形式,当甜点出现在下午茶当中时,它所遵循的原则就与主食截然不同。

含糖量与升糖指数(GI)在这里都不受任何限制,如果隔着屏幕能让人感受到那份甜腻就再好不过了。

但是切记,下午茶中的甜点仅仅是名媛们拍照时使用的配饰,其作用类似于大学城美食广场里的饭菜模型,真放到嘴里你就输了。

当然,如果作为繁忙的都市丽人,无暇光顾五星级酒店的下午茶,你也可以选择“×茶”或者“×雪”作为甜点的替代品,当然如果你决定“暴风吸入”的话,还是星巴克的冰美式更合适,原因很简单,低碳。

与甜点类似的还有水果,它同样不必遵守主食的原则。

高果糖的水果虽然是标准的碳水炸弹,但是除了健身达人,很少有人以碳水化合物的标准来看待它们。

甜到发齁的各色果子往往因其昂贵的身价而不受碳水含量的限制,多吃几颗更能彰显某些方面的人身自由。

而莱阳梨虽然低糖又口感爽脆,但是一般只配出现在华北地区绿皮火车售货员的塑料筐里。轻食里的小青瓜离开ins风滤镜,往往也会格调大跌。

·干净又卫生

社会经验丰富的老油条们常教育年轻人:别轻易张嘴,一张嘴就容易暴露身份。

而人们通常只注意到了说话,却忽略了吃饭。

饮食,看似只是个人的品味与喜好,但实际上,它自始至终都绑定着一个人的生活方式。

上至红白家宴,下至坟头的贡品,一餐一饭便是车子、房子之外最直白却又最隐秘的阶层名片。

千年以前,屈原为楚怀王作《招魂》,辞中有大量珍馐美馔,即便认不全字,普通人也足以从中一窥钟鸣鼎食之家的奢华。

室家遂宗,食多方些。

稻粢穱麦,挐黄粱些。

大苦咸酸,辛甘行些。

肥牛之腱,臑若芳些。

和酸若苦,陈吴羹些。

胹鳖炮羔,有柘浆些。

鹄酸臇凫,煎鸿鸧些。

露鸡臛蠵,厉而不爽些。

今天,当工业食品在数量、质量上已极大改善了城市劳动者饮食的同时,依然有人在用自己的方式悄悄地告诉人们,桌子上的一碗饭始终是区分人群的一道鸿沟,因为有些高档的餐厅并不接受大众的点评。

·大logo吃……不垮北京

郁达夫说:无产者唯一可靠的财产便是自己的身体。吃得讲究,把身体养得好好的,这是第一着。

但是很多时候不是我们选择食物,而是食物选择了我们。

我们的碳水真的摄入过多了吗?也许是的。

只不过减少碳水的同时也意味着要增加优质的蛋白质,但美味、健康与廉价,就像一个不可能三角,框住了无数打工人。

社会已经允许一部分人先“低碳”起来了,而其他人对“低碳”饮食的追求,虽然偶尔看起来更像是对某种生活方式的模仿,但终归是利大于弊的。

坐地铁的人与开豪车的人也许都会在某个午夜相聚在街边的同一家脏摊,从同一口锅中捞出同样的碳水。

但是车主们的狗子吃起剩饭剩菜来会感到沮丧, 已吃起“无谷”狗粮的它们无法接受这种反差。

而无法接受“低碳”饮食价格的人们,依然可以靠多吃碳水这种廉价的方式,保持愉悦的多巴胺。

落差就是这么巨大。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