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年轻人的体育锻炼有多魔幻?

当代年轻人的体育锻炼有多魔幻?

我们这代年轻人上学的时候对体育课最大的印象就是,体育老师身体不大好,经常请病假,不得不由“语数外”老师来代课。

虽然说“德智体”全面发展是一个喊了几十年的口号,但是在考试的重压之下,有限的资源只能被用来优先加强“智力属性”,而体育素质的发展只能无限期延后,直到进入大学。

·军训可能才是大学体育的“起点”,尽管经常以学生晕倒为终结

大学里五花八门的体育选修课程似乎弥补了年轻人少年时代被考试和自习夺去的体育课,但是只有每年一次的大学体测在提醒着年轻人,当年你们爱的可能并不是体育,只是对试卷的短暂逃避。

50米跑,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女子800米跑,男子1000米跑,这些项目不仅没能成为少男少女们展现青春活力的舞台,反而成了大学里躲不开的“十大酷刑”。

体测前一周,大家的焦虑和对运动的热爱都会达到顶峰,此时,学校操场上会突然冒出大批练习跑步的人。

不过这种临时抱佛脚的行为带来的实际功效可能远远小于它的心理安慰效果。

当真正的测试来临,他们的现场表现不像是在进行体育测试,而更像一场行为艺术大赏。

如果不是“好心”的考官们年复一年地持续放水,中国本科生的毕业率估计要大打折扣。

而每年都有个别动了歪脑筋的年轻人在体育上结结实实地栽跟头。

·读了个寂寞

身体上的虚弱依靠长期的锻炼尚可弥补,但是有些年轻人对体育的重要性显然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这是他们进入社会之前锻造一副好身体的最佳时间。

当学生时代结束,失去了体育“考核”的压力,不少没有养成运动习惯的年轻人更是和体育锻炼彻底绝缘。

但是,当肚腩渐渐鼓起,当腰椎和颈椎开始隐隐作痛,当开会、熬夜、加班成为唯一的“体育活动”时,这些年轻人才终于意识到有人督促锻炼的时光是多么可贵。

虽然花重金办的健身卡经常躺在抽屉里吃灰,精心选购的运动装备也只是偶尔在朋友圈中作为拍照的道具,但为了重新追求紧致的肌肉线条和强大的心肺,为了平衡996之后体内失衡的血清素,年轻人们终于开始重视体育锻炼了。

·尽管有时显得不得要领

所有心理问题,都有生理基础。

对于“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个浅显的道理,人往往要被现实爆锤过才能真正领悟其中的真谛。

今天的年轻人时不时就感觉自己“丧”了、“emo”了、焦虑了,其实社会压力之外,缺少运动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中国年轻人的营养水平直线上升,但是身体素质似乎没有跟上身高与体重的增长速度。

奥运选手们的确是更高、更快、更强了,但是赛场外的年轻人却越慢越弱了,以至于谁在大学里能做两位数的引体向上都会被惊为天人。

·数据来源:《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

过去,中国有一句很流行的口号叫作“锻炼身体,保卫祖国”。

在这个远离革命的时代,普通人或许不再需要以保卫祖国为目的锻炼身体,但是我们依然很难想象,激素水平低下的一代人如何保卫自己的健康生活。

因为不愿意把一部分时间花在运动上的年轻人,最终要把大部分金钱花在医院里。

而在“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这方面,曾经的年轻人可能做得更好。

1917年4月,《新青年》杂志第三卷第二号刊上,一个笔名“二十八画生”的年轻人发表了一篇《体育之研究》的长文。

他对当时中国“国力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的状况及原因进行了深刻分析,肯定了“文明精神、野蛮体魄”的逻辑,号召年轻人“勤体育,动以卫国”。

说得直白点儿:体育都搞不动,你还搞什么革命。

而“二十八画生”其实就是毛泽东,而体育运动也基本贯穿了他的一生。

·

延安

时期打乒乓球的领袖

中国人传统上总觉得发达的四肢和聪明的大脑不可兼得,但事实上,文武一道,从那会儿开始,中国的顶级学霸们就已经相当重视体育了。

清华大学从建校开始就建立了现代化的体育训练体系,学生毕业前要通过游泳、100码跑、跳高、跳远和铅球五项考核,任何一项不及格都不能毕业。

作家梁实秋当年毕业时就因为游泳不及格,玩命练了一个月,补考之后才通过。

·清华大学足球队

除了这些精英知识分子,当时社会上任何一支进步力量都格外重视体育,比如陕甘宁边区的红军。

艰苦卓绝的长征结束不到两个月,红二师就在边区举行了第一次运动会。

·之后十年时间里,这种运动会的频率非常之高

即使是在长期的战争与封锁的重压之下,整个边区依然保持着良好的体育氛围,各种运动项目五花八门。

既有篮球排球这种门槛低的大众项目,也有马术这种现在看起来非常高级的活动。

·边区女排比赛,感觉比“乘风破浪的姐姐”们飒多了

·装备一般,技术不错

·这两年在健身圈流行起来的“棒铃”,周总理80年前就玩过了

在革命之外,体育既是休闲活动,也是锻造年轻人最好的工具,它既能塑造强健的体魄,也能塑造不凡的气质。

中国的革命话语体系中经常提到某人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而拥有强悍身体与旺盛精力的年轻人则具备了“特殊材料”的基本要求。

他们面对生活富有韧性,举重若轻,耐力持久,无论是上战场还是赛场,都是块上场好料,这样的好料往往能成为一代年轻人中的核心力量。

设计/视觉 Elain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