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饭那么简单,还能有多少种演法?

干饭那么简单,还能有多少种演法?

本 文 约 3500 字

阅 读 需 要 9 min

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干饭,是我们每天都会完成的一项常规议程。

然而,平平无奇的基本生存技能,登上荧屏,竟成了一件高难度动作:演好吃饭戏,才好吃“戏饭”。众多演员,被吃戏折磨得大倒胃口,观众也将吃戏视为检验演员演技的重要指标。

吃戏为什么这么难?这件人人都会的事,居然还需要演?这里面还真别有一番文章。

世俗的欲望:吃吃吃

有言道,没有什么伤心事是搓一顿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搓两顿。可见,吃是一件能给人带来快乐的事。演员们吃得开心,观众们看着也开心。

洪金宝(演)啃烧鹅。来源/《鬼打鬼》电影截图

不论是《醉拳》里成龙吃霸王餐,还是《鬼打鬼》里洪金宝啃烧鹅......胡吃海塞、满口流油是20世纪香港喜剧中吃戏中的一大特色。拿取食物的频率越快、撕咬食物的力度越强、唇部沾油面积越大,就意味着越是吃得津津有味。这种吃戏,难就难在得能吃。但凡重拍几条,可能离消化内科就不远了。

成龙(演)吃霸王餐。来源/《醉拳》电影截图

这种通过强化感官刺激的吃戏,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成为香港功夫喜剧的一大特色。这一时期,香港以市场为导向的电影管理政策以及冲破传统观念的自由氛围,为香港电影“俗”趣美学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大众化、商业化为内在动力的“市民狂欢”,使滑稽闹剧成为博观众一笑的有力武器。连吃戏也体现着功夫片般狂热的节奏,整个画面充满活力:镜头被生猛地组接在一起,与人物的动作相匹配。正如《纽约时报》影评人对香港早期功夫片的评述:“尽皆过火,尽是癫狂”。

在众多无厘头吃戏中,《武状元苏乞儿》里的“狗粮”可谓一绝。

周星驰扮演的苏灿,因被人揭穿文考舞弊,惹得皇上大怒,其父子被贬为乞丐。吴孟达所饰演的苏灿之父,因饥饿难耐“借”了小孩一口馒头而被官兵刁难。官兵们逼着苏灿吃狗饭。苏灿抓了一大把米饭塞进嘴里。官兵指着苏灿的鼻子嘲笑到:“看到没有,状元郎吃狗饭啦!”没想到,苏灿一脸认真地抬起头:“爹,味道还不错!”

周星驰(演)吃狗饭。来源/《武状元苏乞儿》电影截图

苏灿爹回应道:“真的啊?我也来尝尝。”父子二人吃起手抓饭来,狼吞虎咽,其乐融融,发现一块潜藏的肉丝都激动得如获至宝。看着他们鼓得梆紧的腮帮子,以及舔干净每一粒米的细心举动。

吴孟达、周星驰(演)吃狗饭。来源/《武状元苏乞儿》电影截图

世态炎凉,身不由己。顺流而下的人生,都在那一碗真香的狗饭里了。

“无厘头”喜剧之所以在九十年代的香港风靡,在于其成为港人释放迷茫与压力的出口:以反讽、戏仿、复制、拼贴等方式,解构一切权威、神圣、秩序,但与此同时,并不排除主角机智善良、重情重义的一面。在不明朗的现实路径中,寻求“想象”的自我:无拘无束,有情有义,于玩世不恭的表象中不经意间触及社会和事物的本质。

香港回归后,内地与香港于2003年签订了《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内地市场的开放使得香港导演放弃“俗”趣表达,寻求与内地观众的融合。在闹剧、滑稽、俗趣渐渐隐退后,把朴实无华的食物吃得喷香,在吃戏中变得愈发宝贵。不论是吴京刨饭(《狼牙》),还是张嘉译嗦油泼面(《白鹿原》),演员们都试图用最贴近真实的肢体语言为食物增加美味指数,以视听符号调动记忆、触发幻想、唤醒味蕾。

张嘉译(演)吃油泼面。来源/《白鹿原》电视剧截图

馋哭了,是馋了还是哭了

吃得香,还只是吃戏的初阶体验。明明大口吃饭,却越吃越不欢:吃出伤心,则达到了吃戏的另一个境界。

在周星驰的《咖喱辣椒》中,他一个人走在大街上,一勺饭,一支烟,嘴里嚼着饭,鼻孔冒着烟,直接将烟头按进饭里,把饭盒往身后那么一丢。左顾右盼,孑然一身,“茶饭不思”的情态跃然屏上。

周星驰(演)吃盒饭抽烟。来源/《咖喱辣椒》电影截图

“肠胃是情绪器官”,估计每个人都体验过,悲伤时,真是吃啥也没胃口。

但有的狠人,难过归难过,饭还是得吃:哭着也要把手里的食物吃完。

《天下无贼》中,刘若英饰演的女贼王丽在等待爱人归来。而当警察找到已经怀胎五月的王丽时,传达的却是爱人的死讯。王丽一言不发,狼吞虎咽着烤鸭,嘴角糊满酱汁也不擦——

刘若英(演)吃烤鸭。来源/《天下无贼》电影截图

刘若英在接受采访时提到:“吃烤鸭的片段配上音乐感觉很动人。但当时拍摄时,都是厚厚的油腻,吃起来很恶心,不仅要吃下去,还要想像爱人去世以及思考肚子里的孩子。而如果想得太多了反倒不能感人,要把握好分寸。”

弹幕中,有网友说“馋了”,有网友说“哭了”,还有网友说“馋哭了”。你说,这烤鸭是香还是不香呢?从“吃”的层面来看,是香的,但从“戏”的层面来看,是苦的。

《新少林寺》中刘德华的吃戏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当人伦之痛、别离之伤与身体的饥饿疲惫交杂,一碗面见底时,两行热泪也落了下来。

刘德华(演)边吃饭边落泪。来源/《新少林寺》电影片段

纵观大量影视作品,“边吃边哭”成为一个众多影视剧作品中的“经典套路”。

这种隐忍的苦楚如同成年人的写照:“在生活中崩溃,在崩溃中生活。”

一滴泪落下,平静之中起波澜,更显演技的张力,又如何叫人不心疼?

这种情境下,吃戏变成了一种矛盾体:摄入食物正在为身体提供动力,试图给心灵注入活力,而痛苦的情绪,让人感受到当事人生机的减少与枯竭。

食物不再是寂静之物,情绪开始在咀嚼的动作中流动。

这盒饭“味道”咋又变了

在吃戏里,有一个主角是比影帝更火的存在——盒饭。可以说,流水的吃戏,“铁打”的盒饭。不论是《英雄本色》中的周润发,打完工后倦怠地吃着盒饭——

周润发(演)吃盒饭。来源/电影《英雄本色》片段

《棋王》中的梁家辉,在与众知青下乡的火车上、狼吞虎咽地吞着盒饭——

梁家辉(演)吃盒饭。来源/电影《棋圣》片段

《无间道》中的曾志伟在众警察面前吃盒饭,最后谈崩时,“一键”清理桌面,霸气尽显——

曾志伟(演)吃盒饭。来源/电影《无间道》片段

还是《长江七号》中的周星驰默默坐在高楼吃着盒饭,细腻地表达出底层人民生活的落魄——

周星驰在楼顶吃盒饭。来源/电影《长江七号》片段

为啥盒饭出镜率这么高?电影监制蔡澜在《怀念吃盒饭的日子》一文中提到:“我们这一行总是赶时间,工作不分昼夜,吃饭时间一到,三两口扒完一个盒饭,但有盒饭吃等于有工开,不失业,是一件幸福的事,吃起盒饭,一点也不觉得辛苦。”

在周星驰《喜剧之王》中,也能看到,剧组是少不了盒饭的。盒饭,算是“就地取食材”中最方便易得的了。

尹天仇险中领盒饭。来源/电影《喜剧之王》截图

另外,盒饭也是一种贴近生活的表现。实用方便、价格低廉,的确是当时社会实况下市民饮食的重要需求。对于那些在生活中奔波、来不及做饭的人,也没有钱下馆子、去酒楼,盒饭是最适恰的选择。

《失孤》中,刘德华甚至自带餐盒,不但买不起“盒”,还吃不上“饭”了,只能泡一碗方便面充饥。

刘德华(演)蹲在路边吃饭。来源/《失孤》电影截图

同样是盒饭,在不同的演员手里吃出了不同的感觉。演员通过自己的表演,为食物注入灵魂,他们摄入的是食物,释放的是情绪,快乐、痛苦、思索、落魄、愤怒......话不必多说,都在饭里了。

其实,对于会“吃”的演员来说,无论吃的是什么,都能让人有一种看“吃播”的感觉。当年,有多少人跟着陈佩斯的《吃面条》一起,光“吃空气”就吃撑了的——

陈佩斯吃面。来源/《吃面》小品截图

反而是看到不会“吃”的演员,即使真的在吃一碗面,都在怀疑她是不是被这碗面给难吃吐了——

来源/电视剧《深夜食堂》片段

可以说,镜头前的食物味道怎样,完全不掌握在厨子手里,而在演员的脸上。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吃戏”算得上是检验演技的试金石。在最简单的场景,交代最复杂的心情,看起来简单,但又哪有那么简单呢?

张译吃面。来源/电影《追凶者也》片段

参考资料:

1.徐刚,郝朝帅:《“癫狂”的症候与“港味”的踪迹——“北进”及新世纪香港喜剧电影的流变》,《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年第三期

2.黄今:《港味的表征——论香港电影的“俗”趣美学》,《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4年第二期

3.付晓红:《中国当代现实主义电影中的“情绪叙事”》,《当代电影》2020年第10期

4.卢小波:《悲伤的人为何“茶饭不思”?》,《三联生活周刊》2021年4月7日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