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泉州:一脚就踏进了宋元中国

走进泉州:一脚就踏进了宋元中国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陈庚)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北京时间25日审议通过了文化遗产申报项目——“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录上再添一颗璀璨明珠。它包含了公元10世纪到14世纪产生并留存至今的一系列文化遗产,分布于以今天泉州城区为核心的泉州湾地区,包括22个遗产点,见证了这座古代东方大港的地位、奉献和风韵。

“刺桐花开了多少个春天,东西塔对望究竟多少年,多少人走过了洛阳桥,多少船驶出了泉州湾。”十年前,台湾诗人余光中回到祖籍地泉州,用脚步丈量完洛阳桥后,创作了上面的诗句。这座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城市,迄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10-14世纪,泉州在繁荣的国际海洋贸易中蓬勃发展,成为各国商旅云集、多元文化交融的“东方第一大港”。

有关那段历史,我们不妨从那艘著名的“南海一号”沉船讲起。作为迄今世界上发现的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南海一号”上总计发掘文物超过18万件,以铁器、瓷器为大宗。考古人员在船舱中发现了大量排列整齐堆积成山的宋代瓷器,它们历经800多年的海水浸泡,依旧保存完好,造型精美,让人对宋代海上贸易之发达有了最直观的感受。福建省考古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栗建安说,当年外销瓷器中,以泉州德化窑的白瓷为杰出代表:“宋代叫青白瓷,是中国当时外销瓷中主要的瓷器品种。目前在“南海一号”里,德化瓷占了很重要的位置,它属于中高档瓷器,而且有相当的数量。海外发现很多。”

不仅如此,泉州古城地下也出土大量陶瓷器,以宋元、明清时期为多,其中宋元时期的陶瓷器产地遍及周边各主要外销陶瓷生产地,栗建安分析说,这说明当时泉州是全国外销陶瓷的重要贸易集散中心,各地陶瓷器是经由泉州运往海外:“在国外港口码头甚至沉船里都发现跟这个同样的陶瓷器,这是它外销的很好的证明。这些陶瓷器在泉州也发现,说明泉州是一个很重要的集散中心,汇聚了各地商品,再从泉州运出去海外。所以这些陶瓷器跟沉船对比,跟海外发现的对比,也很好地证明泉州作为当时海洋贸易中心这样一个地位。”

从泉州港出口的商品当然不只是瓷器,还有丝绸、茶叶等。庞大的运输网络成为支撑海外贸易运行的大动脉。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副馆长林瀚指着馆内一副宋元时期泉州运输集散动态图介绍说:“我们可以看到,港口上有中国的福船,还有阿拉伯地区的三角帆。当时就是船靠岸然后船员把货物搬到船上去,有一些船比较大,没法靠岸,就利用小舢板接驳,把货物接上去。当时中国出去的主要是丝绸、瓷器和茶叶,还有泉州的土特产,外国运进来的很多是香料。”

香料,是古代中国商船运载的重要贸易品。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里,就珍藏着从一艘南宋沉船上发现的龙涎香和乳香。林瀚说:“乳香是由索马里运到中国来的,其实在这个沉船之前的两百多年, 泉州已经向朝廷进贡了乳香达到8.8万多斤,由此可见当时泉州海外贸易的繁盛程度。”

频繁的商贸往来带来不同文化的交融,大量宋元时期的建筑遗存、宗教石刻保留至今,印证了当时泉州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的重要地位。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魏坚表示:“泉州跟我们目前中国申遗成功的城市最大的不同,它就是中西文化交流、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流,石刻反映的宗教文化的交流可以反映出当年世界格局下,中国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中国对宗教文化的兼容并蓄的基本策略。”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