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辱若惊,只因恐人轻贱 | 李小龙诞辰80周年

受辱若惊,只因恐人轻贱 | 李小龙诞辰80周年

今天(11月27日)是李小龙诞辰80周年。

李小龙激励了很多人。 影迷着迷于他非凡的身体素质,习武者折服于他对格斗艺术的真知灼见,而其他人则从他的哲思中得到指引,将武学中的身心合一,转化成一种生活方式。

李小龙在大学期间修读哲学,这块跳板开启了他研究世界各大思想家的毕生之路。他并未将自己局限于任何特定的文化和哲学时代。相反,他如饥似渴地研读过数百部不同门类的哲学著作—西方、东方、古典、现代。他尽力汲取其中信条,提升个人精神境界。

通过不断学习,李小龙逐渐发展出自己的个人哲学,其核心意在加深自我认知,进而获得精神解放。摆脱先入为主的观念、偏见和条件反射,才能看清真相,把握现实。武术是李小龙发挥潜力、与人交流的一种媒介,他无疑是位天赋异禀的武术教练。他常说:“师父所传授的断不是真理本身,他是一位向导、一位指路人,指引学生自己去发掘真理。所谓良师,无非是一剂催化剂。”

李小龙从不会全盘接受任何一种特定的武术风格和哲学流派,因此,他也告诫自己的弟子,切勿不加思考地对他的教导照单全收。言下之意是旨在追求思想、心态和感知的柔韧与包容,同时培养批判性思维。这一探究、分辨和实践的过程,不仅能令人认清自己身体素质的强弱,还能发现自我成长的基本真理,最终臻于身、心、灵和谐统一之境。

李小龙的教导对世人的影响多种多样。他经常“扰乱”习武者,颠覆其固有的训练模式,迫使其反思自己对教条的盲从。那些师从李小龙或读过他文章的人都受他启发,突破以往的束缚,拓展自身潜能,及至身心合一,树立自信,克服恐惧。

李小龙以身作则,鼓励后来人创造性地生活。“至于时势?”他笑道,“管他呢,英雄造时势!”在追寻目标的过程中,李小龙不畏险阻。他的解决之道是将绊脚石化作垫脚石。譬如,他曾因腰伤被迫卧床六个月之久,但他利用这段时间将自己的训练方法和哲思汇编成册。

李小龙天生胸怀大志,而他最终实现的抱负,更是超乎预料。他的精神依旧鼓舞着年轻一代修身养性,最大限度地激发自身潜能。恰如他的许多追随者所言——“李小龙改变了我的人生”。

——李小龙之妻琳达·李·卡德韦尔(Linda Lee Cadwell)

(下为李小龙哲学语录汇编)

01

暴力是生活的一部分

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活下去,不为换取什 么,不为定义什么,也不为迁就任何体系模式。

人生的意义 :总而言之,我的计划和奋斗的目标是找到 生命的真谛—内心的平静。而为了拥有平和的心境,道家和禅宗那些超然于世的教义都值得钻研。

生之本质 :本质—精神自由,才是最根源的本质。

暴力是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应当牢记,暴力和侵略已是 现代生活的一部分。电视里比比皆是,你无法视而不见。

简单的生活就是完美的生活 :简单的生活返璞归真,绝 巧弃利,绝圣弃智,少私寡欲。这种生活看似残缺,实则圆满;看似空虚,实则充盈。明亮如光,却不锋芒夺目。简而言之,它是一种和谐、统一、知足、宁静、坚定、开化、平和、长寿的生活。

02

专注是人类所有高等能力的根本

专注为本 :专注是人类所有高等能力的根本。

反思专注 :专注意味着排斥,而这排斥的背后,必然存 在一个贵同恶异之人。恰是这类专注的思考者、排他者容易制造矛盾,因为他心中有了一个中心点之后,也就有所谓偏颇、有所谓背离。

一味地专注是对生活的一种轻视 :专注即缩小思维范 围,但我们所关心的本是生活的整个历程。若单单只专注于生活的某一方面,便是对生活的一种轻视。

专注须觉醒 :专注不同于集中注意力,唯有觉醒的心才 能做到真正的专注。而觉醒包罗万象,无所排斥。

专注带来成功 :缺乏专注是导致失败的一大主要原因。

03

情绪与智慧

愤怒需要发泄 :愤怒如不能发泄出来,不能自由地流 露,就会转化成嗜虐、权力崇拜、口吃等其他形式的病症。

情绪或消极或积极 :情绪有积极与消极之分,我愿养成 习惯,每天多培养些积极的情绪,并将消极负面的情绪转化为有益的行动。

解读恐惧 :解读你的恐惧,是正视一切的开始。

智慧与恐惧 :除灭恐惧,智慧自生。

敏锐与恐惧 :如果你总是畏首畏尾,就不可能变得敏锐。

智慧与权威 :内在权威——权威摧折智慧。

受辱若惊 :受辱若惊,只因恐人轻贱。

焦虑:焦虑存在于现在与当时之间的鸿沟里。所以,如果你能活在当下,你就不会感到焦虑,因为你的精力会即刻流往正在发生的事情中去。

焦虑是种防卫 :不要预想不幸,除非你能防患于未然。 如你不能将焦虑转化为防卫,用以自保,焦虑就百无一利。

孤立无援是最强烈的不安 :比起发明创造,我们总是对模仿更有信心。而自己内心深处与众不同的信念,我们往往对它缺乏绝对的信心。孤立无援的处境会引发最强烈的不安,而想要不孤单,就只有效仿他人。

04

所有的思想都是片面的

所有思想都是片面的 :所有思想都是片面的,不可能面面俱到。思想是对记忆的再加工,而记忆总是片面的,因为 它源于个人经验,因此思想实是受经验制约的心智反应。

狭隘的心灵无法自由思考 :为了能自由思考,必须敞开 心胸,因为狭隘的心灵无法自由思考。

说与听 :大部分人只顾说话,不懂倾听。少数人只知倾 听,不善言辞。唯有极个别者懂得兼顾之道。

别受学习奴役 :学习固然重要,但不得为学之奴。切忌 执迷于外在的累身之技,心才是根本。

虚伪的求教者 :人与人之间的赐教与求教,恐怕是世上 最缺乏诚意的事了。求教之人看似尊重朋友的意见,但实际上他无非是希望对方赞同他的观点,进而令他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赐教之人则会用一种看似无私的热情来回报求教者的信任,但实际上他之所以不吝赐教,全是为自己谋利挣名。当有人向你求教时,他多半是想要你的赞扬。

“复归于婴儿” :请解开内心的瘀滞,雕琢过的心灵不会 自由。抹掉过往的一切经验,“复归于婴儿”。

莫使思想被过去的经验染浊 :你越是保持觉知,就越能 超脱于日常经验之外。如此一来,你的思想将始终纯净,不被过去的经验染浊。

以无法为有法 :人本在不断成长,但当他被一套既定的 思维模式或行事之“法”套牢后,也就停止了成长。

05

禅告诉我们世间无题亦无解

禅并非形而上学 :禅旨在摆脱形而上学的罗网,摆脱困 囿生命的无意义的努力,崇尚简单直接的生活。

禅告诉我们世间无题亦无解 :禅向世人揭示了除了现世 我们无处可去,没有能浇愁的酒馆,也没有能赎罪的监狱。禅不曾向我们指出这世间究竟有何症结,相反,它主张一切烦恼的根源,恰恰是我们没能认清世间本无烦恼。因此,也本无解决之道。

敬茶的寓言 :曾有一学者去向禅师问禅。禅师说话时, 学者频频打断他,说自己这也知道那也清楚。最终禅师止语,转而为学者敬茶。他不断地往茶杯中注水,直至杯满而溢。“停,”学者出言阻止,“茶杯已满,盛不下了!”“这我当然知道,”禅师答道,“但你如不先倒空自己的杯子,如何喝得了我这杯茶?”

现在即一切 :除了此时此地,一切皆不存在。

随流当下之境 :我们永远身处变化之中,无物永驻。摆 脱内心的僵化,方能顺势而为。朋友,敞开心胸,保持流动。以全然开放的心态,流动于生命里的每一个当下。只要你的内心无有凝滞,外在之物必将自现于前。行如水,止如镜,反应如回响。

死于昨日,方能活在当下 :断灭昨日种种,才能理解现 在,活在当下。每获得一次新的人生体验,便随之死去一次—对当下不带任何取舍之心。

06

多数人宁愿任人摆布

人是自然本能与自我控制相结合的产物 :人既有自然本能,也有自控能力,你要善于平衡。若走极端,一端违反科 学,另一端又会使人沦为机器,毫无人情味。故最上之策是两相结合,既不纯粹地遵循天性,也不一味地悖逆天性。最理想的状态是寓自然于不自然,融不自然于自然。

我们潜力无限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只发挥了自身潜 能的一小部分,原因在于——

• 你不允许自己彻底做自己。

• 社会不允许你彻底做自己。

多数人宁愿任人摆布 :我们大多数人都心甘情愿地做他 人手头的工具,受人驱使,以此逃避责任,不必为自己的一时冲动和未必正确的抉择买单。不论强者弱者,都喜欢高举这个幌子。弱者用顺从的美德掩盖自己的恶意用心,宣称他卑鄙的行径,全是依令而行。而强者亦然,借口自己也不过是依照更高等的旨意行事,是上帝、历史、天命、国家或人民选出的工具。

本文节选自

《生活的哲学》

作者: 李小龙

出版社: 后浪丨贵州人民出版社

原作名: Striking Thoughts: Bruce Lee’s Wisdom for Daily Living

译者: 李倩

出版年: 2020-10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