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回忆叫“名人忆高考” 看完哈哈哈……

有一种回忆叫“名人忆高考” 看完哈哈哈……

01

莫言:

莫言

著名作家莫言说,谈高考,人人痛恨,但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好大学。

莫言在文章《陪女儿高考的一整天》中记录了女儿高考时他等候在考场外的心情:

“ 距离正式开考还有一段时间,但方才还熙熙攘攘的校园已经安静下来,杨树上的蝉鸣变得格外刺耳。一名穿着军裤的家长仰脸望望,说,北京啥时候有了这玩意儿?另一名戴眼镜的家长说,应该让学校派人把它们赶走。”

这段描述家长候考时急切心情的话语,表现出考生家长对于高考的复杂心情,又爱又恨,既看重又无力。对于高考,莫言只能感慨地说,高考很坏,但没有高考更坏。

02

余华:

余华

著名作家余华,参加了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次高考,不过他落榜了。

余华在《十九年前的一次高考》一文中写道:

“ 高考那一天,学校的大门口挂上了横幅,上面写着‘ 一颗红心,两种准备 ’ 。教室里的黑板上也写着这八个字,两种准备就是录取和落榜,一颗红心就是说在祖国的任何岗位上都能做出成绩。我们那时候确实都是一颗红心、一种准备,就是被录取,可是后来才发现,我们其实做了后一种准备,我们都落榜了。”

后来,余华在卫生学校读了一年,被分配到小镇上的卫生院,当了一名牙医。空闲的时候,余华呆呆地望着窗外的大街,突然不知前途在何处。

就在那一刻,他决定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开始写小说,终于写出了《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以及后来的《兄弟》。

03

迟子建:

迟子建

著名作家迟子建在《人生就是悲凉与欢欣》一文中,笑言自己的高考作文只得了5分,但她感谢阅卷的老师:

“我高考不理想,居然把作文写跑题了,只考上了大兴安岭的一所专科学校,学中文。因为课业不紧,我有充足的时间阅读从图书馆借来的中外名著,眼界大开。”

那所学校面对山峦和草滩,自然景色壮美。迟子建写了大量自然景色的观察日记,这应该算是最早的文学训练了。

后来迟子建开始尝试写小说,从而走上文坛。迟子建早期的代表作《北极村童话》,就是在大兴安岭创作的。后来迟子建说:“我觉得图书和大自然对我的帮助很大。”

04

麦家:

数学满分,被破格录取

作家麦家当年参加高考时,成绩勉强过提档线。麦家在《隐秘之魅》一文中写道:

“高考后我去医院参加体检,天很热,医院里的气味很难闻,我在一棵小树下乘凉。

不一会儿出来一个戴眼镜的同志,50多岁,胖墩墩的……我由于自小受人歧视,养成了对人客气谦让的习惯,主动让出大片阴凉给他。”

来人友好地和麦家攀谈起来,此人正是负责招生的首长。首长知道麦家数学满分、物理94分且体格很棒后,便破格录取了他。进校以后,麦家才知道毕业后将从事情报工作,俗称特工。

后来麦家发现自己的兴趣在文学方面,于是就有了《暗算》(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等作品的问世,其中《解密》英文版被收进英国"企鹅经典"文库,是继鲁迅、钱钟书、张爱玲后唯一入选该文库中国当代作家。

05

张艺谋:

年轻时的张艺谋

著名导演张艺谋在下乡插队做了三年农民,又在咸阳棉纺织厂当了七年的搬运工之后,1978年,机会终于来了:北京电影学院到西安进行全国恢复高考后的首次招生。

他趁着去沈阳出差的机会,带着前妻肖华给他连夜煮的鸡蛋,从自己拍摄的大堆摄影作品中挑出60幅作品,奔赴北京电影学院招生的考场。

张艺谋说:

“ 我上大学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谋出路。再实际就是得到免费教育,包分配,是大学生出身,地位好像不一样,要是体院收我,那我就进体院了。”

后来,张艺谋在国内外屡获电影奖项,并三次提名奥斯卡和五次提名金球奖,成为国际知名导演。

06

李安:

两次落榜后灵魂第一次解放

李安上高一时的梦想就是当导演。但两次高考都以低于录取线6分和0.6分的成绩落榜。

李安青年旧照

“二度落榜在我们家有如世界末日,我根本没想到会发生在我身上。”

李安当时发泄情绪的方式就是把桌上的台灯、书本一把扫到地上,然后跑出家门透透气。后来李安终于考上艺专影剧科,他形容“灵魂第一次获得解放 ”。

他说自己那时才发现,原来人生可以不是千篇一律的读书与升学。他在舞台上找到真正的自己,学芭蕾、写小说、练声乐,甚至画素描,各方尝试后在电影领域里渐放光芒,取得傲人的成绩。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