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便士你们留着,他去追寻月亮了

六便士你们留着,他去追寻月亮了

到底是什么在召唤他不断地出走、离开?宁愿忍受着肉体的煎熬、精神的折磨,也坚决不回望他来时的万丈软红?

如果非要找一个答案,我想可能是,有的人是带着使命降临于这个世界的,高更的使命就是画画,一旦被唤醒,什么也无法阻止他向着完成这个使命的路前行,只有至死方休。

保罗·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

画家档案

中文姓名:保罗·高更

外文名字:Paul Gauguin

文中简称:高更

生存年代:1848—1903

寿命:55岁

国籍:法国

创作方向:肖像画

主要作品:《海滨两少女》《你何时嫁人》《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

艺术特色: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和装饰效果,强烈的色块与单线平涂的手法,形成了一种平面的原始意味的艺术风格。他那原始神秘又充满象征意义的艺术风格,极大地影响了现代绘画,被称为象征派的创始人。

亲爱的小伙伴们,请诚实地告诉我,作为一个苦哈哈的上班族,你们有多少次想过,某天醒来,大喊一声:“老子不干了!”

我是无数次幻想过这个潇洒的场景,可惜生活不单有诗和远方,还有眼前的苟且和账单,一低头摸到的是干瘪的钱包,还是默默地去搬砖(工作)了。

然而19世纪时的巴黎,却有这样一个金融界精英男:他人到中年,有着体面的职业、漂亮的妻子、可爱的儿女,过着优越富裕的典型中产阶级的生活。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正常美满,但突然有一天,他抛弃了已经拥有的一切,地位、家庭、财富,要去追求绘画的理想。

“我必须要画画,不然就得淹死。”这句话是1883年的保罗·高更说的。

高更《自画像》

这位中年大叔,放着一年能挣4000法郎的股票经纪人不做,非要去做个半路出家的穷画家,不要说在19世纪大家都认为他疯了,估计现在也没多少人能理解他的行为。

都说他的好友凡·高先生是个苦命的娃,其实高更更苦一点,凡·高有个好弟弟,塞尚有个好爸爸,而他有的只是他自己。

作为一个在文明世界中生活了38年的普通男人,自己选择了在某天与文明决裂,愈走愈远,最终在孤苦中死于梅毒。

保罗·高更出生于巴黎,他的父亲是新闻记者,母亲是秘鲁人,幼年时曾随家人在秘鲁生活了4年。

神秘原始的南美大地在年幼的高更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他后来一直痴迷于原始和自然的生活,追寻单纯率真的画风,如果要溯源的话,或者从这里就已经开始了。他与塞尚、凡·高在美术史上被归于法国后印象主义的代表,都是画坛上极其孤独的先行者。

我作为一个凡人,想去寻求一个答案,可是纵使把资料翻遍,也没弄清楚到底是什么促使高更一夜醒来就决定不干了。毕竟在1883年之前,他都是个社会规则中的正常男人,老老实实上班挣钱,25岁与丹麦富家女梅特结婚,生了五个孩子,业余学画,过着典型的中产阶级生活。

1883年高更辞职不干了,他要成为一名职业画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一幅画也没卖出去。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他快疯了。即便如此,“我越是躺在床上辗转难眠,越觉得自己没错。”虽然也纠结,也痛苦,但他坚持着画画,直至彻底同家庭决裂,越走越远,直至将自己孤身放逐于南太平洋上的小岛。

普罗大众们总是习惯于把一个人所取得的成就与他的人品等同起来,事实是,德艺双馨的都是老干部,圣人般的艺术家我还真没听说过几个。

高更的人品肯定不行,世俗定义上,他不是个好丈夫,更不是个好爸爸,对他的妻子和儿女来说,他更是是个对家庭毫无责任感的渣男。高更还经常与好友凡·高去逛妓院,在塔希提时更是完全放飞了自我。

说真的,我要是摊上这么个爹,管他后来是不是成了大画家,一辈子也不会原谅他。谁能原谅一个抛妻弃子的丈夫与父亲?尤其是这去追求梦想的爹,时不时还寄几张新娶的、十几岁的后妻肖像画给前任夫人鉴赏?

世间哪有什么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总是你想得到些什么必然会失去些什么。

这个世界上真正的奢侈品不是爱马仕、布加迪、百达翡丽……而是梦想。因为追求它的成本实在太过高昂,总得有人来为它买单。为高更的梦想买单的,除了他自己,还有他的妻子和五个孩子。如果你曾被高更的作品打动,还请记得感谢他的家人。

但在艺术上,高更又负责到极致。他执着地奔向艺术,不是为了世俗名利,他自私地选择了对自己诚实,对梦想勇敢。

要八卦高更,就不得不提到他的好友凡·高。众所周知,在凡·高没割耳之前,这两人在法国南部小镇阿尔勒灿烂的阳光下度过了一段“相爱相杀”的生活。1888年12月23日,凡·高为什么会在这天变成一只耳,至今仍是美术史上的一段争论不休的公案,但高更肯定是牵涉其中的关键人物。最广泛的说法,当然是因为凡·高是个著名的“神经病”,戴上这个帽子,一切就正常多了。

凡·高《自画像》

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凡·高无法忍受高更要离去的事实,决定上演一出得不到的就要毁灭掉的狗血剧,准备杀了高更,但最后怂于高更的威严,就顺手割了自己的耳朵。也许是肉体的痛苦能缓解精神上的折磨?

最后一种就更狗血了,说是两人为了争抢妓女拉谢尔,高更在打斗中将他的耳朵割掉了。

至于真相是什么,不要问我,反正你问了我也不知道。

我说过艺术家之间的“互撕”,通常还是因为艺术观点的不相容,高更与凡·高的绝裂也不例外,一室从来容不得两位艺术家。高更是个极为高傲自负的人,在两人的关系上高更无疑处于主导地位,对凡·高来说,高更几乎是如灯塔般的意义。

况且,高更之前可是金融界精英,比直肠子的“伏热”(法语,意为红胡子的疯子)凡·高先生还是要精明得多。他答应来阿尔勒的原因,除了艺术上的惺惺相惜之外,还有一层不可描述的目的:希望凡·高的好弟弟——提奥,能在巴黎的画廊推介和销售他的作品。

迎接高更来到阿尔勒,算是凡·高一生最幸福的等待了。他眼巴巴地盼望着高更来南方创建画室,兴高采烈地布置黄房子,又写信给提奥要求他给高更寄路费,真是高更的头号粉。

1888年10月,高更终于大驾光临黄房子。最初的几星期,两人的共同生活还算得上和谐美好,但很快两人在艺术上的分歧越发不可调和,这两个神经病在一起度过了“相爱相杀”的62天,过着“白天画上整整一天,夜里又打上一夜架”的日子……最后凡·高变成一只耳,两人从此再未见面。

对比下这两位的画作就可以知道这两人的分道扬镳是必然的结局。

高更的画法很省钱,他一直采用单线平涂的手法,几乎看不到笔触,形成了一种极为主观的装饰风格。

凡·高因为有个好弟弟,画起画来,跟颜料不要钱白给似的,有时更是直接挤到画布上。但凡·高狂野奔放的画法,在高更看来是粗俗无章法的,心中对他的厚涂法更是非常厌恶。

结果,高更留下一句“请告诉他,我回巴黎去了”,便不告而别了。

但此时的故乡巴黎已成了异乡,再次逃离成了高更唯一的选择。1891年,经历了两个多月的海上颠簸,高更来到了南太平洋上的塔希提岛。岛上原始古老的神秘情调,粗拙壮实、有着蜜糖色肌肤的土著少女,这一切让他沉醉不知归路。除了缺钱的困扰之外,这里就是他所追寻的天堂。在这里,高更画出了一系列洋溢着原始神秘意味又具象征意义的代表作品。

高更《海边的塔希堤少女》

《海边的塔希堤少女》《你什么时候嫁人》都是高更到达塔希提岛后不久创作的。

从这些画里,我们可以看到他摆脱了古典主义的影响,这些画无论是色彩还是造型,都不是真实的,而是梦幻的、想象的,极为主观地表现了高更的内心感受。他以强烈鲜明的大色块、平涂的手法创作了一批作品,形成了极具装饰风格的综合主义画法,也以此奠定了他在现代美术史上的地位。

《幽灵在监视》一画中的女主角是13岁的特芙拉,是高更到塔希提岛之后在当地娶的妻子。

这幅是他的代表作,后来在高更自费筹办的画展上展出,但根本无人问津,这真是比被骂到跑路的马奈还要惨,毕竟被人骂说明还有人关注。所谓不怕人骂不怕人黑,就怕没人理啊!

高更《幽灵在监视》

在塔希提的两年时光,高更主要的工作就是画画以及各种风流。两年后,高更再次抛下了土著童妻,带着60多幅作品只身回到法国,继承了他一位叔叔的遗产。靠着这笔并不太多的钱,他在巴黎又生活了两年。

除了艺术上的惨淡,生活上,此时的高更更是已经到了流落街头的地步。与人斗殴被打断了骨头,身染梅毒,情妇趁火打劫把他仅有的一点值钱的东西席卷一空。有病无钱、穷途末路之下,1895年他又回到了塔希提岛。

1897年4月,他收到妻子的来信,得知女儿亚伦娜死于肺炎。这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贫病交加的他决定自杀。不过,事实说明世外桃源也有卖假药的,高更吃下了大量的砒霜,准备等着喂野兽的他,等着等着发现自己居然没死,活生生地把一幕悲剧搞成了闹剧。

死不了,那就活下去吧。也许上帝认为他还应该活着完成他最终的杰作,就是这幅《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Where do we come from? What are we? Where are we going)。

高更《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

经历了生与死的边缘,让他对生命有了最本质的疑问。这幅画用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整个创作过程中,高更都处于癫狂状态,他将全部的生命力都投注到了画中,这幅画可以说是他写给自己的墓志铭。

“我相信这幅画作不仅仅是超越我之前所有的作品,我可能以后再也不能创作出比这更好的,甚至接近于它的作品。在我结束自己的生命之前,我把自己所有的精力投入在这幅画中,在这种糟糕的情况下,投入热情是如此的痛苦,但同时我的视觉是如此的清晰,所有创作中的急躁感消失了,并且感受到了生命的澎湃。” ——《高更艺术书简》

1901年9月,高更离开了塔希提,独自漂流到更远离人群的马尔萨斯群岛,追寻着他生命中最后的理想,两年后在贫病交加中死于异乡。

到底是什么在召唤他不断地出走、离开?宁愿忍受着肉体的煎熬、精神的折磨,也坚决不回望他来时的万丈软红?

如果非要找一个答案,我想可能是,有的人是带着使命降临于这个世界的,高更的使命就是画画,一旦被唤醒,什么也无法阻止他向着完成这个使命的路前行,只有至死方休。

换一种方式打开美术史

作者: 王祎

出版社: 江西美术出版社

出版年: 2019-7

编辑 野兔

图片 《换一种方式打开美术史》书中插图

知识 | 思想 凤 凰 读 书 文学 | 趣味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