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文学城市对话”:老城市如何焕发新活力

“十月文学城市对话”:老城市如何焕发新活力

10月19日,作为第四届“北京十月文学月”核心活动之一,“十月文学城市对话”活动——“老城市新活力·北京对话广州”在十月文学院举行,活动将视角放之于广州和北京两座历史名城,作家叶广芩、刘庆邦、宁肯、张柠、张梅、鲍十、葛亮、付秀莹、石一枫、蒲荔子、王威廉等来自北京和以广州为文化中心地的粤港澳大湾区的作家将进行对话。

北京出版集团总经理曲仲谈道,“十月文学城市对话”系列活动是由北京十月文学院和广州市大湾区文化交流促进中心联合发起,旨在以文学的方式,促进北京与全国乃至全球城市的文学、文化交流与合作。

活动现场,北京十月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吕约与广州市大湾区文化交流促进中心理事长于冬共同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计划互设文学创作及交流基地,以“居住—体验—写作”的形式激发新时代的文学创作。

城市是文学的基石,城市是文学的母体,城市是作家的落脚点。北京和广州,都是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又充满现代活力。北京与广州的首次城际文学对话围绕“老城市新活力”主题,十余位作家现场进行文学对谈,共话城市的文学传统。

作家叶广芩分享了自己对广州文化和城市气质的印象。“我最初接触广州文化缘于《三家巷》这部小说,作品中我体会到了一种北京的气韵,似乎在很南很南的地方流淌。它的大气,读起来荡气回肠,那种感觉跟我读北京胡同的作品似乎没有太大的区别。后来第一次到广州时,广州人的热情、待人接物的真诚以及这座城市不排外的气质,与北京一脉相承,给我留下非常美好的印象”。她还认为,广州南越国遗址考古的发现彰显了广州历史文化的精彩和厚重,今时今日广州的思想和经济建设更令人瞩目,这些都是值得作家们去学习,在写作方面深入其中、多做一些工作。

北京作协副主席刘庆邦评价了广州文学对中国文学的贡献:广州不仅拥有《花城》《广州文艺》《南方周末》等重量级的刊物,也培养出很多知名的作家,是中国的文学重镇。面对“老城市焕发新活力”的问题,他谈到,北京和广州可以做到优势互补。北京最重要的优势,在于创作上时常可以得风气之先。但文学不要盲目跟风,要有自己的定力,坚持文学的初心。广州的优势正是能够始终保持着它的文学性、对文学本质的追求以及对文学创作原始动力的坚守。同时广州站在改革开放的前沿,也为作家提供了许多创作素材。

作家、广东省作协副主席张梅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亲身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的高速发展和变化。她认为,一座城市的稳定性对文学创作是有影响的,文学的沉淀是必要的,不能眼花缭乱。她还提到广州文坛的一种普遍现象,即许多活跃在广东的作家都不是广州本土人,描写广州的作品也不是在广州创作的,这种现象或许也是“老城市新活力”的一种体现。

广州市作协副主席鲍十作为广州的“外乡人”,讲起了自己在广州生活、创作的趣事。广州这个城市给他最深的印象是包容。“广州人和人之间相对宽松,人们相互之间鼓励比较多,你做出一点点成绩会被肯定,这是让人很舒服、很开心的地方”。另外,他为了写好广州故事,曾专门在广州市荔湾区的一个街道挂职一年,当街道办主任,创作的几篇描写西关(今荔湾区大部分地域)的小说曾在《十月》杂志上发表。他表示,未来还将会搜集资料、充分准备,写一些广州的故事。

北京作协副主席宁肯着重谈到了“文学与城市”的关系。他认为,首先,从文学的角度看城市、理解城市要有文学的本位,就是要在文学层面把城市写好,无论老城市还是新城市,只有一个成功的文学作品才能成功地表达城市的精神。其次,无论多么老的城市,在文学表达层面都会有新的东西,因为文学要追求新的可能、新的认识、新的反思。同时,新城市也同样被这个地域老的传统和历史所影响,这也是文学创作必须要面对的。

青年作家、《长篇小说选刊》主编付秀莹认为,北京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时时触发她的创作以及日常生活的所思所想。书写北京、讲述北京的故事、梳理与北京之间千丝万缕的情感纠葛是她未来写作方向的一个落脚点。谈到广州这个城市,付秀莹表示,“我与广州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好多作品在广州发表,让我从书写乡土经验,关注到城市经验,多年之后回忆起来也是非常温润美好的记忆”。

青年作家石一枫谈到,老城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每一座老城市都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和神韵。在谈到广州这座城市时,他表示,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广州对北京以及北京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今,这两座城市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两座城市之间的文学文化交流就显得更加具有时代意义。他认为,作家日常应该更加关注生活在两座城市里的人所具有的不同气质,以及两座老城市所独有的城市气息。

青年作家王威廉讲到,城市是先于国家存在的,“城”的代表是北京,“市”的代表就是广州,北京与广州的对话代表着“城与市”之间的对话。因为体现着政治跟经济之间的联系,中心和地缘之间的联系,北京和广州之间的关系就更为密切。作为身处广州的作家,他希望可以持续地与北京的作家进行深度的交流与对话,努力达成双方共同为两座城市书写更多精彩的篇章的美好愿望。

活动中,由广州行人文化投拍的叶嘉莹文学纪录片《掬水月在手》片花首发仪式在现场举行。叶嘉莹先生在北京出生,她的纪录片由广州出品,又在北京首发。主办方表示,叶先生就像北京和广州两地间的使者,传递着期望与祝福。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