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删掉拥有660万粉丝的微博,拒绝对话:我的人生,不需要别人评论

他删掉拥有660万粉丝的微博,拒绝对话:我的人生,不需要别人评论

自动播放

每天一条独家原创视频

观众对王传君演技的关注,

从2016年《罗曼蒂克消亡史》中的马仔开始,

在2018年《我不是药神》中的吕受益爆发。

活在“关谷神奇”影子下近10年的王传君,

近两年终于活成了自己觉得舒服的样子:

素面朝天、中长发、络腮胡子养成中……

上个月他这样出现在好友张晓晨的婚礼上,

当天“王传君造型”就上了热搜,

但他本人却早在今年2月份,

就卸载了拥有660万粉丝的微博。

今年7月,王传君参加西宁FIRST青年电影节,

是他“消失”一年半后第一次公开接受媒体采访。

一条进行了独家跟拍。

这一年半中,他参演了不少电影还未上映:

陈冲导演的《英格力士》,

徐超的《不老奇事》,

娄烨执导的《兰心大剧院》……

“演员收这些钱,就应该认认真真地去拍完戏,

然后好好地藏起来,下一部戏再被大家看到。

观众的钱才花得值得。”

自述 | 王传君 编辑 | 张锐嘉、陈子文

由青年导演翟义祥执导、王传君主演的电影《马赛克少女》入围了今年FIRST青年电影节的竞赛单元,上周“一条”对于《马赛克少女》的报道发出后,评论区点赞最多的一条是:“王传君是要往实力派发展啊,比爱情公寓其他人好太多。”

王传君(左)与胡歌、朱亚文

担任今年FIRST“一号人物”

王传君与FIRST扶持的导演、电影有过多次合作,这是他第三次来这儿。今年除了《马赛克少女》的映后会,他也被邀请作为影展“一号人物”,跟同行们交流,参与颁奖礼的主持。

主持时造型放飞:一身黑色松垮的衣裤,略胖的身形、略乱的头发、略长的络腮胡。“我自己看着挺顺眼,除了角色的形象要动动脑筋,生活中我想尽可能舒服点。”

王传君(右)和演员章宇在青海湖

图片来源 章宇微博@晓章

去年王传君和《我不是药神》团队一同亮相FIRST,正是热度鼎沸的时候,但他拒了所有采访,结束之后和好友章宇几个人去青海湖玩了一圈。

今年,经纪人担心网上的一些言论,“也不能总不发声”,才有了这次媒体专访时间。“我好像是游泳游到一半,上来透透气,我还得接着下去游。”

王传君接受一条采访前

在FIRST第一次见到王传君,是在嘉宾下榻的酒店二楼,他戴着渔夫帽,T恤短裤拖鞋宅男三件套,从一楼的电动扶梯急忙跑上来,“不好意思我迟到了吧,我们赶快开始吧”。其实距离约定时间还有7分钟。

他毫不掩饰自己爱喝酒,采访中谈到一条摄制组在FIRST跟拍他的几天,他不好意思地回应:“听说因为我一直在喝酒,你们后来都没有什么可拍的东西。” 问到这次来FIRST,“主要是来跟朋友喝酒的。” “这次最有趣的活动是?” “最有趣的就是喝酒了。” “家里有什么必要的元素吗?” “那肯定是酒了。”

采访前他旁边的经纪人按惯例默默离开了,和大多数艺人不同,王传君的采访从来没有过多人干预。

敦促他出来“发声”的经纪人不禁感触,“他走的这条路可能跟国内大多数演员都不一样,曾经也是被包装成偶像出身,经历过商业化的路线,现在回归到了演员本身。”

脱胎换骨式的转型

王传君,1985年出生在上海,属牛,倔。

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后,22岁参加《加油,好男儿》:框架眼镜,白净、斯文。

参加选秀时期的王传君

曾经偶像化的造型

2009年,出演《爱情公寓》中搞怪的日本人关谷神奇,大火,一连拍了四部一直拍到了2014年。

期间,和许多“正常”20多岁明星的路径差不多,参加过综艺,演过些不痛不痒的剧,也拍过烂片。不过在观众那里,怎么都逃不过“关谷神奇”一角,和标志性的一句“我要切腹自尽”。

用他自己的话说,那段时期“浑浑噩噩”。随着经历的丰富、生命厚度的增加,搞笑的关谷好像逐渐成了他自我认同的危机,这个受大众欢迎、自己却觉得很蠢的角色,困住了自己的手脚。

在纽约大学艺术学院留影

在印度旅行

转变在2016年。这一年,王传君经历了长达11个月的“失业”,照顾生癌症的母亲,去纽约、印度旅行、自我反思,好友突然离世,年底母亲病逝。“那段时间,集中体验了所有人生极致的事,生离死别全都有,那个时候就感觉彻底放飞自我了,整个人都翻了一个面,开始过自己想过的日子。”

在脱胎换骨式的“顿悟”后,他在演员的核心业务能力——演技上进行突破。

《罗曼蒂克消亡史》中王传君饰演马仔 2016

2016年底,程耳执导的《罗曼蒂克消亡史》上映,王传君在片中饰演一个执意帮兄弟“破处”的马仔(帮派小弟)。他用一口软糯上海话,劝说杜江饰演的“童子鸡”20岁前一定要破处的一场戏,得到不少观众的另眼相看,“原来除了日本人他还能演别的!”

在《爱情公寓》打算拍电影时,他宣布不再参与任何相关拍摄,反倒开始演话剧。

王传君出演话剧《抄写员巴特比》 图片来源:椎剧场

《抄写员巴特比》剧照

参演话剧《抄写员巴特比》时,他20天背完了24页、两万多字的台词,还专门去德国找原版的德国导演排练。

他喜欢话剧的表达方式跟电影是类似的,是贴近生活的,正常地说话、正常地表达。“那种特别夸张的吼叫,那个是我审美之外的事情,至少目前我做不到。”

谈到选作品的标准,他说倒不一定是剧本的好坏,而是“我看完剧本真实有感受,有想要表达的东西就去演。”

同时,他也在社交网络上的表达也放飞了自我,火遍微博的“我不喜欢”“关我屁事”,热搜不断。

怼人和回怼之外,他更毫不保留地分享喜欢的任何事物。他喜欢是枝裕和,《小偷家族》上映前,他发文支持,“人与人之间的爱和支撑是可以跨越一切的。”《犬之岛》上映他又呼吁大家“要去看哦”。他为纪录片《四个春天》吆喝,还包了北京、上海的10场放映请大家去看。

《我不是药神》中王传君饰演白血病患者

受全民热捧的演员

真正使王传君受到全民关注的,是2018年7月《我不是药神》的上映。在这部国民口碑电影中,王传君饰演白血病人吕受益,受到网友群众抑制不住的怒赞。

一方面,大家夸他的演技、夸他台前幕后的用心:为了演出一个病人对食物的渴求,他真吃了44个包子、5碗面,撑吐了3次;为了表现后期病入膏肓的虚弱,他从前期每天跳绳4000个,到后期增到每天8000个,瘦了20斤。

另一方面,观众这种如获至宝的感觉,可能更是因为佩服他作为演员寻求转型和突破的决心。毕竟在这个行业,愿意打碎现有利益,退一步、好好审视自己,并真正去实践转型的演员,不多。

面对这波吹捧,王传君的回应显得分外清醒:“太过誉,有时候有点不理性。没觉得药神我演得多好,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电影宣传做得好,大家就都去关注这件事。市场和媒体都需要点击量、需要有话题,但我不愿意有话题,应该关注片子本身。”

再后来,王传君干脆卸载了微博,朋友圈也发得少了,更加关注自我。“演员就应该认认真真地去拍完戏,然后好好地藏起来,保持观众对你的新鲜感,把好的东西放到作品里面去呈现给大家。”

王传君2017年后参演多部电影、话剧

藏起来,演技是最好的敲门砖

在“藏起来”的这一年半里,娄烨、陈冲都来了,王传君接到了不少好戏,虽然都还未上映。

其中包括刚刚入围2019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提名、娄烨的新片《兰心大剧院》;陈冲执导、改编自王刚小说的《英格力士》;和王珞丹搭档主演、王朔编剧的《不老奇事》;2018年冬天拍完了第一部分,紧接着今年8月份要进组继续完成第二部分的《莫尔道嘎》。

《英格力士》拍摄工作照 王传君(左2)陈冲(左3)

《英格力士》中王传君饰演一名英语老师

在《英格力士》中,王传君饰演重要角色——“上山下乡”的英语老师王亚军,是在粗鄙的年代依然保持优雅的生活方式的一个人。

导演陈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被问到为什么找王传君来演英语老师,她说他们俩有个共通点——有信念。“非常谦卑,但也非常清高,他不会妥协于世俗,也不会妥协于时代。许多年轻演员很容易就能赚到数量可观的钱,可这些东西对他居然真的没有任何诱惑。”

王传君参演《兰心大剧院》 入围2019年威尼斯影展

《兰心大剧院》团队合影 王传君(左一)

《兰心大剧院》故事设定在1941年的上海,谍战题材,演员阵容还有:巩俐、小田切让、赵又廷、帕斯卡尔·格雷戈里等。提到演娄烨的电影,王传君十分兴奋,“太开心了”、“太高兴了”,“他希望你更真实,他让演员飞着来”。

《马赛克少女》中王传君饰演调查记者

成熟导演之外,与青年导演的合作对他也很受用。

在今年FIRST首映的《马赛克少女》,王传君饰演一名调查记者,该片由翟义祥执导。这是王传君合作的第二个FIRST扶持的青年导演,上一次是《我不是药神》的文牧野。

王传君形容文牧野是属于特别精准型的,“方案特别准,特别清晰、没有疑虑”;而翟义祥是属于跟演员一起摸索前进的导演,“其实挺累的,确实也有成长,我们就一起成长吧。”

用时间和经历去“养”自己

除了演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操守之外,王传君这两年还显露出一个特质让人印象很深:清醒。上海话叫拎得清。清楚自己几斤几两,清楚这个阶段的自己该做什么,并对下一个阶段抱有向往。

在他看来,演员跟其他工种一样就是个打工的,甚至是产业的最末端,砧板上的一块肉,“演完之后,电影的发展和走向就不是演员自身能考虑的问题。”

那去做类似导演、监制等能把控更多的工作呢?他也拒了。

因为经过与程耳、娄烨、陈冲等导演的合作后,他觉得自己的能力完全不够、还早着呢。“我书看得少、文化更少,自己理解的都是自己生活体验的思考,但还是需要更多东西,让整个哲学观、价值观、逻辑都变得立体。”

有些东西,确实需要时间和经历去“养”,需要积累,急不来。

而尊重观众智商的好演员、好电影,相信观众也愿意等。

以下是王传君的自述。

这次来FIRST是作为一号人物“主持”最后的闭幕晚会,说一段脱口秀。当时接到邀请的时候,我其实特别不愿意接受,特别痛苦,挺尴尬的,真的应该是前辈们分享一些东西,去激励年轻电影人,我本身就没有这个能力。

这次参演的《马赛克少女》,我其实当时想去拍,就是喜欢这样的结局,对于性侵案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真相。当时看完剧本我跟导演聊说,最大的感受就是当下我们都想探究真相,但我们在探究真相的过程中,却一直在给当事人二次伤害,这是这部电影我们想共同表达的。

当时刚拍完之前一个片子,然后是直接杀青了,就飞去贵州就开始工作了。我演的调查记者贾世明,从城市闯入性侵案发生的小镇。为了整个影片可以更加地清晰,现在的角色贾世明的呈现,已经是做了很多的删减了。

王传君与剧组在《马赛克少女》映后会

这也是2017年拍摄后第一次看这部片子。

看完之后第一反应是非常闷、很不舒服,体验感很不适,跟我想象中不太一样,因为当时没接触过这种偏艺术创作的片子,意象性的东西比较多,可能是导演想要营造的一种感受,我不太懂,还是主要做好导演要求的东西。

有时候就像年轻导演他们可能过于相信我们,他们在戏上面的打磨和探究就少一些。他觉得挺好的,而不是说我不要这个,我要你再来一个那种,不多。只是我从演员角度出发,我也希望导演可以提更多的要求。因为我们也需要进步,我们只有不断地在拍摄的过程中去经历一些磨难,我们才能有提升,不然就一直在原地踏步或者越来越差,然后永远变成那一类型。

还是会(接青年导演的戏)。仔细想过,因为跟青年导演拍过,其实挺累的。确实也有成长,我们就一起成长吧。因为现在真的正儿八经的好好拍的人也不多,但凡大家想这么拍,我们就要支持,去尝试。

王传君与好友张晓晨喝酒

删微博是为什么?那个时候我经常容易喝大,喝大以后经常乱发微博,就删了。其实那时候还有可能有一些些的表达,但很多人会误解,而且很多自媒体也会乱带节奏,明明不是这个意思,他们会带到另外一个地方去,我也没必要去跟他解释什么。

我把那些社交软件删掉了。不想再对话了其实是,觉得挺浪费时间的。

2016年我妈得了癌症,我作为儿子跟母亲的关系非常近。当时在家陪了她4个月之后,她也受不了,更希望我能回归工作。正好有一部在纽约拍的戏找到我,我从没去过纽约,特别想去看看,就接了。一个月的过程中工作量不大,每天都有大把时间可以到处逛,看看展,看看剧。

王传君在纽约

看到纽约街头的一些艺术家很受震撼,他们的表达方式非常自由,甚至自我,还有一些自私,很大的自私。反而会觉得这样的人生活得更简单,纽约让我看到了世界的另一种样貌,原来人还可以这样活,每个人都有非常清晰的自我表达。

我去纽约电影学院走了走,当时很想去上表演课。我是一个很突然的人,甚至有点情绪化,一下子想到什么事就会去做。有可能哪天我都上学回来了,也没人知道我去过。

后来我把微信的地区改成了“纽约”,是因为我觉得我是在纽约找到的自己。

纽约之后,我又短暂地去了趟印度,帮朋友演一个作品。

我当时在一个庄园里住着,然后就有一个服务员,一个小男孩,有一天我就问他,我说你们这大街上这么脏,到处都是灰、牛又随便拉屎撒尿的,你们就光着脚走来走去不脏吗?然后他就跟我说了一句特别重要的话,他说水能洗掉的有什么脏的。

王传君在印度

后来到了恒河,真切地看到了流动的恒河,其实真的是上一秒你可能经过的东西,下一秒又被别的东西带走了。印度对我好像起到了一点点净化的作用。

那段时间受到印度的影响,我每天都会和我妈发短信,开诚布公地像朋友一样,每天能发一长段的那种聊天,互相感谢。因为我觉得她是有感受的,她自己也会觉得自己身体可能越来越不好,所以基本上我们在离别之前,差不多把该说的都说过了。

年底我妈去世。当然有遗憾,遗憾太多了。就没有人叫你回家吃饭的感觉你知道吗?我以前也不做饭,但我妈走之后我就开始自己做饭,想要重现一些记忆中的味道。

王传君话剧表演

我非常能感受到家人离去后,自己和家人生活的变化。之前有一个特别喜欢的话剧很想去演。但是里面那个角色是一个爸爸跟一个女儿,我当时就求制片人,我说你把女儿的角色让我去演行吗?他们聊的是母亲去世之后,女儿跟爸爸的生活,他们从最琐碎的东西,好像都在稀松平常地聊些有的没的,但到最后你发现生活就是如此。

她生你的时候给你一条命,她走的时候会给你另外一条命。就是让我越发坚定不动摇变成我自己的样子,就不再只是一个妈妈的儿子。

当时就是说事已至此,开始重新认识一下自己了。真的是一次自我探究的过程。

平时就坐着看天就行了,就看云很舒服,闲着的时候就坐那了,不拍戏,每天估计有个五六个小时都可以坐在那。一般都只有两三个朋友。

这期间,演话剧,然后拍了两个片子。

生活、演戏中都会挺敏感的。拍戏的时候可能敏感于剧本中的某些文字,可能是一阵风,可能是一个花花草草,还有可能是现场的一个气味,或者是对手演员突然的一个反应。

在演出之前,这个东西是可以帮助你把所有想要表演的东西缕清楚理顺的一个工作方式。真的当开始之后,你关注的只有你的对手,对手就是你的全部。

现在也回上海戏剧学院跟一年级的同学一起上课。一个非常好的老师,他教会了我很多东西。他明确地告诉你最重要的是什么事情,怎么把你的心去打开,去跟对方交流。

也可能大家看着我觉得我比较野生,或者就是那种理想主义者那一类人。现在最想演的角色,想演杀人犯,或者说牢里的一个死刑犯。

我曾经有面试过一个片子,中间有写一个人直接拿个刀把另外一个人的脖子给抹掉了。我说我得杀一次鸡,我得感到手上真的有血过去。

这个发型、胡子是因为下个戏的一个造型需要就保持着。

然后胖就是吃胖了喝胖的, 之前一个戏叫《不老奇事》,然后拍完之后,特别的辛苦,每天非常非常的累,能让我减压的方式就是吃东西喝酒。肚子都喝出来了,砸地上了都。我挺高兴的,我挺愿意这样的。

马上进组之前,我也会有一段集中的时间,又会要减去体重。下一个造型我希望大概能瘦个三四十斤,特别古怪的那种样子,看看是不是会碰到另外一种角色。

所以不是刻意改变的一个形象,是内心的一种表达。不想花过多的时间在形象这件事情上面。除了是角色的话,可能你需要动动脑筋,生活中就是还是尽可能舒服一点。

《马赛克少女》FIRST电影节映后

(公众形象)不要维护,有什么好维护的,人无完人。

外界对演员好像没有什么认知,外界的认知是艺人和明星,电视上关于演员的综艺节目聊演员的素质、修养,其实有毛关系?

人们要么把演员想得特别糟糕,要么把演员说得过分伟大。其实跟所有人一样,我觉得演员就是一个普通的打工的。

我觉得演员是应该藏起来的。每个人能做的表情就那么多,可能根据胖瘦的变化有一些微调。但我天天如果被你们看到,当你进了大荧幕看到的那些反应,全都是已经看腻掉的东西。

我们收这些钱,我们就应该认认真真的去拍完戏,然后好好地藏起来,等到下一部戏的时候再被大家看到。藏起来也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是为了要保持那种新鲜感,观众下一次看到我的时候觉得又不太一样了,观众的钱才花得有意义。

我选作品,得看了剧本我真实有感受,有想要表达的东西就去演。比如说我可能一直拍那种特别压抑的片子拍久了,突然之间有个还不错的,可能是喜剧,也会去拍,喜剧不好拍,其实是挺难把它做好的。

最后其实都是自己的取舍。你走到这一步,全都是那些好的不好的把你送到了这个地方,所以全是宝贵的。

部分图片来源:王传君微博@王传君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