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康大楼95岁了,为什么“她”是上海一张别样的名片?

武康大楼95岁了,为什么“她”是上海一张别样的名片?

武康大楼始建于1924年,位于徐汇区淮海中路1842-1858号,由旅居上海的著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设计,是上海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也是当时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与宋庆龄故居隔街遥望。大楼形如巨舰,是目前世界仅存的三栋船型建筑之一。

上世纪40年代,大楼被取名为“诺曼底公寓”,直到1953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正式更名为武康大楼。随后,包括赵丹、王人美、秦怡、孙道临、王文娟等一批文艺界名流相继入住,为这栋大楼添就了一番传奇色彩。聂耳更是曾邀王人美在这里试弹《风云儿女》主题曲,即后来成为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直到今天,武康大楼仍是描写上海的文艺影视作品中,代表海派文化的重要地标。

摄影:蒋迪雯 孟雨涵

武康大楼所处的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是上海保护规模最大的区域,总面积7.66 平方公里,其中徐汇辖区内有4.3 平方公里,包括950 幢优秀历史建筑、1774 幢保留历史建筑、2259 幢一般历史建筑。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使这里成为上海城市文脉重要的承载区。

进入21世纪,徐汇着手对风貌区内一批历史建筑展开系统性的风貌保护,武康大楼作为风貌区标志性建筑也加入了首批试点。2007年,武康路风貌道路保护性整治工程启动,对包括武康大楼在内道路沿线的历史保护建筑、街区业态和景观展开综合整治与设计。2015年徐汇提出《徐汇衡复历史风貌区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延续城市文脉、保存城市记忆、 改善环境品质。2018年,徐汇进一步提出风貌区“三减三增”计划,对历史建筑实行减建筑容量、减人口密度、减过度商业,增加综合配置、增加公共服务、增加公共空间等措施,更为科学地激活城市“老家底”。

修缮后的武康大楼二层露台 舒抒 摄

今年1月,历经10个多月的紧张施工,武康大楼周边区域架空线入地合杆工程正式完工。盘桓在大楼周身的黑色“蜘蛛网”彻底告别历史舞台,武康大楼也迎来进入21世纪后的首张“素颜照”。随着周边区域架空线入地合杆整治的推进,徐汇进一步对武康大楼内部展开保护性修缮,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消除房屋破损、渗漏、开裂、变形等安全隐患,恢复优秀历史建筑的原有风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而今步入武康大楼顶楼,衡复历史风貌区全貌尽收眼底。脚下淮海路绿树成荫,晴空万里无云之时眺望远处,黄浦江畔上海的标志性建筑清晰可见。此情此景无不提醒着当下之人,历史是这座城市不可磨灭的灵魂。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